基于“1+X”证书试点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

2020-02-24 13:57阮殿旭钱丹朱红萍鲁怀敏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实训

阮殿旭 钱丹 朱红萍 鲁怀敏

基于“1+X”证书试点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

阮殿旭 钱丹 朱红萍 鲁怀敏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通过综合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和现状,结合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近几年实施的“书证融通,两化提升,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提高专业教师工业机器人教学能力水平,提升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X”证书;技术技能;书证融通

引言

沙洲职业工学院位于机器人产业及应用最前沿地区之一的长三角腹地,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相关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基于工业机器人技术“1+X”证书试点,结合行业、企业需求,进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积极探索。2019年10月,沙洲职业工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编程证书试点,结合“1+X”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沙洲职业工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已经覆盖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并规划建立基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市级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实用性人才,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地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创新思路

在教育部推行工业机器人“1+X”证书试点背景下,进行深度校企融合,引入行业协会,多方共同探索,融合国家职业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体现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和技能化”。通过第三方社会评价组织,依据“1+X”证书技能考核要求,依托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核点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并根据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更新专业课程标准,优化完成“学历证书”和“若干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业机器人“1+X”证书中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为出发点,修订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1+X”证书考核要求的考核内容分散融入到全面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必须根据多元化的生源(包括普招、注册招生、提前招生等),因材施教,建立分层教学的“1+X”书证融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

结合产业协会,深化产教融合,根据行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三教改革”,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配套教学资源,满足平时专业教学、培训考证等需求。

通过整合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需求,集中三方和政府资源,建立深度融合的面向社会的公共实训基地,使得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符合企业岗位要求和发展方向,既可以满足在校学生技能提升和考证的需求,也能够为社会企业等人员提供技能培训。

2 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优化

2.1 搭建“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动体系

沙洲职业工学院紧密联合行业、企业,统筹各方资源,成立院级智能制造应用服务团队,开展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的研究与实践;系部根据行业发展和学校自身实际,成立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教研室,开展教学与实践应用研究。2016年学院开始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智能控制技术专业,2018年自动化类专业全部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通过联动体系的建设,极大地普及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并体现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2 探索双导师制的新型校企教学模式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长期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共同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实行双导师制,由“行业企业导师+校内专职教师+学生”的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体系。综合企业导师的丰富实战经验技术和校内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理实一体,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升到实践项目的学习,有利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能力快速提升。

2.3 构建基于“1+X”证书试点的“育训结合、书证融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自动化类的系部,2018年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已经覆盖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等智能制造专业群所有专业。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要了解机器人技术并具备基本的应用能力。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育训结合,以训为主,书证融通”的教学模式,基本契合“1+X”工业机器人技能等级要求。“育训结合”克服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以“育”为主,大多在课堂中完成,脱离实践实训的缺点,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结合到“育”和“训”之中,并把教育活动重心主要侧重在“训”上,转移到实践实训中。“书证融通”将“1+X”技能等级考核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分散到与课程体系相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完成,实现“学习-培训-考核”一体化。

3 深化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体系建设

3.1 结合不同生源的学习基础及技能等级考核要求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重构

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生源学生入学的不同基础,指定不同的课程学习体系,以达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分层培养。形成了包含“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的“1+X”专业课程体系。工业机器人“1+X”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针对技能等级考核要求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主要包含了中高级的知识。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完成学历和若干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人才培养。

3.2 融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的课程建设

将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和新规范有机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工业机器人解决企业转型升级或者智能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拓展学生能力的广度和深度。工业机器人课程内容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分为工业机器人操作能力模块、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力模块、工业机器人运维能力模块和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应用模块。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目前教学计划中工业机器人课程共460课时,主要在原有的工业机器人教学内容、课程和教材基础上,结合“1+X”需求,进行了书证融通调整,使原有的课程设置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4 紧跟“1+X”证书要求,深化“三教改革”力度

4.1 强化专业教学团队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

成立了工业机器人“1+X”证书教学研究团队,基于“1+X”初步探索教材、教师、教法“三教改革”和教学管理改革。教师方面:积极参加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参加全国及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教学方面:鼓励教师参加每年的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以比赛促进教学能力提升。教材方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1+X”证书数字化平台,并开发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专业教材,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现场扫码、登录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或仿真训练,实现了云上资源、新型教材、现场设备有机衔接。加强“1+X”研究团队建设,研究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主的智能制造领域“1”和“X”有机衔接的客观规律,探索完善自动化类专业“1+X”等级证书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开发新形态教材和教学资源。

4.2 开发基于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

以校内实训车间、校企合作企业等智能制造实际工程案例为应用基础,围绕工业机器人技术及智能制造相关技术调整传统的专业课程,并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作为主要能力植入到专业技术能力中,通过多种典型机器人应用工作站形成基于不同应用工作岗位的课程主线,开发专业核心课程资源。以专业教学团队为主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将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充分应用到工业机器人教学过程中,开发以实际工作站为基础的示教编程应用与离线编程应用等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虚实结合,校企融合。

5 加强行业、企业、学校深度融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5.1 整合三方资源,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

以工业机器人技术“1+X”制度试点为契机,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大力开展行业、企业、学校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在整合现有资源和设备,增大投入,满足“1+X”证书考核认证需求的同时,也必须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相一致。对接张家港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市级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同时联合塑料饮料机械协会等行业企业单位,开展深度校企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合作,完成专业教学研究、委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科技研发合作等活动,共同编写教学讲义、申报校企合作试点企业等。

5.2 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强化社会贡献和服务能力

依托学院组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及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团队,积极开展科技开发服务。学校与塑料饮料机械协会合作成立了科技研发中心,与多家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领域的中外企业合作,进行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评,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在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落地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实践,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及证书认证考核。

6 结语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应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大力开展行业、企业、学校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满足“1+X”证书培训考核认证实训条件要求,在完成区域内在校学生技能等级考证的基础上,同时辐射社会企业相关人员培训考试认证工作,提升技能证书的社会性。

立足“1+X”证书试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将从开展“育-教(训)-考”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校内教师培养与校外兼职教师引进力度、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下的工业机器人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1] 赵秀芝, 等.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双背景下人才培养研究[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 6-9.

[2] 李愿, 等. 基于“1+X”证书制度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应用[J]. 科技视界, 2020 (9): 82-83.

[3] 徐淑英. 产教融合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路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 (15): 351-352.

[4] 吕原君, 陈琼, 卢民. 以“一耦合、二融合、三结合”构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 机械职业教育, 2020 (1): 33-38.

[5] 吴昆. “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 (27): 13-16+81.

[6] 赵静.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 南方农机, 2019 (21): 154.

[7] 李倩倩.“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 (2): 290-291.

Re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 of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Based on“1+X”Certificate Pilot

Ruan Dianxu; Qian dan; Zhu Hongping; Lu Huaimi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training of core 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ly, combined with the work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documentary-certificate integration, socialization-professional promotion and industry-enterprise-college linkage of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purpos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 of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based on“1+X”certificate pilo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teaching norm of industrial robotics, the paper also improves teaching ability level of industrial robots, and offers talents and intelligence suppor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industrial robot specialty;“1+X”certificate; technical skill; documentary and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G712

A

1009-8429(2020)02-0027-04

2020-05-19

2018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

阮殿旭(1983-),男,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

钱 丹(1980-),女,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

朱红萍(1978-),女,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

鲁怀敏(1968-),男,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授。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实训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收录证书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