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设“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

2020-02-24 13:57施蕙陈在铁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师技能院校

施蕙 陈在铁

高职院校建设“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

施蕙 陈在铁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高职院校骨干专业(群)“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是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突出专任教师“双师型”素质与能力培养、自觉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打造专业教学优秀团队;以技能大师为核心,突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与师德素养培训、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与言传身教有机融合,打造专业实训优秀团队;以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突出团队骨干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自觉将最新研发成果、行业最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打造专业创新优秀团队。必须建立包括正向激励、负面约束在内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行企校协同建设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各项措施、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创新团队

引言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1](教师〔2019〕6号)第六条明确:“创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1+X证书制度改革需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面提升教师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证。优化结构,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组织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教师分批次、成建制赴德国等国家研修访学,学习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每年选派1000人,经过3-5年的连续培养,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各地各校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2](教师函〔2019〕4号)总体目标明确指出“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并在基本原则(二)中要求“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因此,探索行企校协同建设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路径、方法以及保障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突出的实践价值。

1 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内涵

高职院校骨干专业(群)“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必须能够胜任专业理论课程或理实一体课程教学、专业核心技能实践实训指导、专业学术创新与技术研发服务,并将创新成果引入教学,做到团队成员师德师风高尚乐于育人、团队专兼结合结构科学合理、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协同领衔能力突出、教学改革与时俱进效果良好、专业特色优势明显同行标杆等。

具体体现在:(1)团队成员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能够赢得师生广泛好评。(2)团队成员专业(人文社科、数理学科、对口科学理论与技术技能等专业)、年龄(老、中、青)、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等)、学历(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专(学校专任教师)兼(企业兼职教师)结构合理,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占比、企业兼职教师参加教学法岗前培训占比均超过一半。(3)团队实行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双领衔制度,教学名师具有深厚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较高学术成就、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技能大师具有对应职业(领域)的精湛技艺,在生产实践中能够起带头作用,应是带徒传技方面经验丰富或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一般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4)团队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入选国家及省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在高职院校同专业、本校所有专业中名列前茅,及时将最新研发成果编入教材、融入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切合课程特点,积极承担国家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含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等)开发,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国家级、省市级教学成果奖。(5)团队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基础良好,积极承担现代学徒制或新型学徒制试点、企业学院或冠名班订单培养等工作,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省市、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专业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大多数学生满意,师生在全国、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及技能大赛中获大奖。

2 行企校协同建设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路径

建设“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关键在于着力造就3支优秀队伍: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突出专任教师“双师型”素质与能力培养、自觉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打造专业教学优秀团队;以技能大师为核心,突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与师德素养培训、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与言传身教有机融合,打造专业实训优秀团队;以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突出团队骨干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自觉将最新研发成果、行业最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打造专业创新优秀团队。专任教师“双师型”素质与能力培养、兼职教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行业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等均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与鼎力支持,行企校协同是建设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必由之路。围绕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行校企协同打造专业教学、专业实训、专业创新3支优秀团队的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引进与培养”并举,提升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现有不少专业教师是从普通高校本科、研究生毕业直接录用的,虽然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即使通过多年的学校教学磨练有可能成为理论教学的“行家”,但仅仅在学校难以成长为实训指导的“里手”;现有从普通高校毕业到职业院校直接入职的专业教师必须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掌握专业通用技能、核心技能操作方法与技巧,了解行业发展的主流技术与最新技术,逐步做到既能指导学生实训又能开展技术技能服务,努力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新引进教师明确要求向同时具有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倾斜,大力引进具有高职及以上学历的高级技师、技能、高级工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高度重视教学能力与师德素养培训,加快“双师型”素质培养。在此基础上培养数个具有领军能力、行业背景深厚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以及一大批“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

“校企双主体”育人,提高兼职教师数量与质量。《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加大政府统筹,依托职教园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在标准要求、岗位设置、遴选聘任、专业发展、考核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健全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聘请一大批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到学校兼职任教。”但由于缺乏内在动力等众所周知的原因,来自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经营管理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兼职教师仅仅承担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很少有兼职教师能全程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到学校承担理实一体课程的兼职教师比例很低。实践证明,积极推广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实施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才能有效解决兼职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不利局面。在现代学徒制实施项目中,培养在校学生是高职院校的天然使命、义不容辞;选派兼职教师全程参与培养自身员工(准员工)是企业的内在需求、责无旁贷,共同的职责使企业与学校共同成为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主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双主体育人,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兼职教师的数量、质量及承担理实一体、实践性课程的时间与精力保证。

“教、研、创”结合,促进专兼职教师在传承中创新。专兼职教师均要以学生创新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加强科研同教学紧密结合培养人才,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把科研设施转化为教学创新平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要营造鼓励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创业就业搭建平台,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参与各种科研活动,引导专兼职教师将最新研发成果融入教学、引入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互联网+”和“智能+”教学,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志趣和探索未知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运用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教育新理念,着力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教学体系,促进“学、研、创”结合,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践、科学研究、竞赛活动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设计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

3 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

行企校协同建设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必须建立包括正向激励、负面约束在内的保障机制。行校企合作既要创造条件落实从普通高校直接到高职院校的新专业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以及中青年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1个月(5年累计6个月)到企业挂职经营管理、合作研发、技术服务等制度,学校要保证企业实践教师的基本待遇不减少,且实践年限计入工作年限、校企合作实践成果计入职称申报条件。对于“双师”素质教师、对于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将最新研发成果融入教学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的教师,在评优、职称晋升、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方面有所倾斜,非“双师”素质专业教师不得参评或延缓2-3年申报高级职称。将兼职教师到高职院校担任理实一体课程、实践课程教学计入企业工作业绩考核,并按教学工作数量与质量发放绩效奖励。

4 结语

建设一支能够胜任专业理论课程或理实一体课程教学、专业核心技能实践实训指导、专业学术创新与技术研发服务,并将创新成果引入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深度融合,做到团队成员师德师风高尚乐于育人、团队专兼结合结构科学合理、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协同领衔能力突出、教学改革与时俱进效果良好、专业特色优势明显堪称同行标杆的高职院校骨干专业(群)“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关键在于着力打造专业教学优秀团队、专业实训优秀团队、专业创新优秀团队3支优秀队伍。只有建立包括正向激励、负面约束在内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行企校协同建设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各项措施、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469720.htm.

[2] 教育部. 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06/17/ content_5400895.htm.

Study on the Path and Guaranteeing Mechanism of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of Teach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Division” Struc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i Hui, Chen Zaitie

The constructing path of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of the “double division” structural teacher skill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based on the teaching teacher, highlighting the “double teacher type” qualities and ability-training of full-time teacher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an excellent team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Highlight the backbone of the tea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ervices, conscious of the lates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sults, the latest technology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create a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excellent team.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guaranteeing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positive incentive and negative restraint to ensure that the enterprise-enterprise school cooperat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 division” structure of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target task being implemented to the real place.

“double division” quality; “double division” structure;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G717

A

1009-8429(2020)02-0006-04

2020-06-05

2019年苏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2019JG310);

2019年苏州高等职业教育教改研究一般课题(SGJGB0207)。

施 蕙(1968-),女,沙洲职业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

陈在铁(1967-),男,沙洲职业工学院科研处教授。

猜你喜欢
双师技能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