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虎
高中语文学习中的研究性阅读习,已经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话题,并且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得以推广与提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关注教师教了什么,而且越来越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并敢于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十分注重对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探索。
在过去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把一篇优美的散文和有趣的小说转化为单纯的文字解说,使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语文教学也不太感兴趣。高中语文本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却成为了他们最不愿意上的课程。本人认为,教师往往将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放在了高考上,因此使教学常常具有十分浓重的应试教育的烙印。在文章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精细耕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含义,探讨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培育学生真正的理解能力和思想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深入课堂对文章的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比如,在进行《囚绿记》这篇课文的讲解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会按照固定流程向学生一遍一遍地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文章抒情线索和故事情节的内容,然而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枯燥无味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读《囚绿记》后的随笔,让他们在课前先自主阅读文章,写下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看法,自己领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感受作者的真挚情感,品味作品的诗情画意。通过多次的阅读,学生会发现,在不同的阅读情况下,在不同的阅读次数下,所获得的思考和通过阅读得到的信息是不同的。阅读第一遍时,有的学生会觉得书中内容就是在写一种植物,也许阅读第二遍时,会理解到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实际上,许多文章都要通过多次的阅读,才能够懂得其中的道理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为了解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学生思维僵化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进行研究性的探讨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意义的问题,让他们先自己思考,然后教师再引导其进行综合性的问题探讨,从而进行研究性阅读。
比如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综合性的问题:“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的感受变化有什么特征?”这一问题能够引领学生投入到课文当中,列出课文中的各个年龄阶段,并且对他们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它们的内涵。比如课文提到幼儿期对爱的感受变化有什么特征?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总结出五个时期对爱的感受变化特征。这样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中的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的感受变化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并且培养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而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这些问题是很少被提及的,教师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研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寻找文章中的问题是十分困难的。这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在想要进行研究阅读性时,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对文章进行理解。这些问题应当基于高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提出一些高中学生可以理解的,并且相对有难度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热情,提高解决文章内容的能力,而且不至于挫伤学生研究文章内容的积极性,进而为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研究做铺垫。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文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思考,为什么作者这几天的心情十分不宁静?”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教师不给予引导,则很有可能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简单地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进行介绍,而学生则不会主动地去思考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写作具有怎样的意义。但是如果将这一个问题作为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练习题,则会激发学生自主寻找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朱自清写作这篇散文时的影响,这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到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写作意义。教师如果能够多多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自主思考在所有的文章中时代背景对作者写作的意义,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多多注意时代背景的意义,学生会在阅读文章时体会到进行深入的阅读探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且有趣的事情。
语文教学是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段段优美的语言,来对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思维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上,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能力以及对于人生、社会、世界的思考,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为读者提供的一个个广泛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际上,阅读一篇文章的本质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进行对话的过程。
比如在讲鲁迅先生的文章《祝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了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之后,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写作练习。比如针对鲁迅先生《祝福》这篇小说的结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或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名为《祥林嫂之死》的文章,从而激活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想象力,达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能力。总之,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材中有许多值得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然而,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创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具有个性化和独特理解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研究性阅读教学十分重要,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以研究性阅读为旨归,通过精读教材、合理引导,设疑探究、思维发散等方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并致力于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为达到这一目标,不仅教师需要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研究性阅读课堂形式,同时也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合作,师生共同完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