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2020-02-24 01:14
语文天地 2020年28期
关键词:美和荷塘月色高中语文

薛 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对于学生审美品味的关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造成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基于此,笔者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途径与融入方法展开研究,力求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一、立足文本,让学生学会发现美和欣赏美

高中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于文本的学习与理解之上的。因此,教师应该以文本为载体,通过以下途径,创造渗透审美教育的契机,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首先,感受语言魅力,欣赏语言之美。汉语本身就是充满美感的语言,一篇优秀的文章在措辞、韵律、意境上都独具美感。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欣赏文本承载的语言魅力,让学生学会欣赏语言之美。其次,把握文章结构,发现思维之美。写作的过程,往往是作者梳理自己的思路、展示自己思维的过程。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思维之美。最后,体会作者情感,欣赏思想之美。任何一个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必然带有一定的情感和态度,而课文中作者传递出来的情感都是深沉而真挚的,表现出来的态度都是积极而向上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使学生欣赏到文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之美。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审美教育。首先,反复朗读,体会语言之美。这篇散文不仅用词很美、韵律很美,整体意境更美。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并细细品味。其次,分析结构,体会思维之美。这篇散文的布局十分巧妙,虽然在结构上采取了总-分-总的形式,却在内容上传递出思秋-赞秋-恋秋三种层层递进的情感。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着重强调与深入引导,使学生感知作者写作的思路与逻辑,从而体会到语言中蕴含的思维之美。最后,深入分析,体会情感之美。如果说语言美是表层的审美欣赏,那么情感美或思想美则是比较深层的审美品鉴。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作者眼中,故都的秋天是怎样的?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对于故都的秋天的眷恋以及对于祖国生死存亡的忧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之美和情感之美。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感知美和理解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本身具有美感,同时还能激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使人们产生更加强烈和深入的审美体验。审美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言鉴赏阶段,而是应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使学生在发现美与欣赏美的基础上,学会感知美和理解美。一般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情境包括以下几种。首先,语言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启发与引导,使学生在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展开更深的思考和更多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更丰富的画面与场景,从而学会透过文字来感知更多的美、理解更深的美。其次,影像情境。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影像情境,使学生在更真实、更鲜活、更立体的情境下更好地体会语言文字的意境与情感,使学生学会感知和理解文字背后的美。最后,现实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和实物教具,为学生营造现实情境,使学生由文学创作联想到现实事物,再从现实事物中体会艺术美感。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会感知美和理解美。首先,语言情境。教师范读,学生冥想。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教师的朗读,并跟随教师的朗读节奏,在内心展开想象。语言引导,学生联想。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加以启发与引导,促使学生展开联想。其次,影像情境。网上有很多视频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荷塘月色》中的景色。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其中的片段,让学生在真实的景色的“刺激”下,针对课文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从而更好地体会字里行间传递出来的美感。最后,现实情境。作者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月色有着静谧之美和朦胧之美,那么我们身边有什么景色也具备这种美感呢?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月色有着凄清之美和诗意之美,那么我们所见过的荷塘是否与之有所不同呢?相信以上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可能会联想到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上述问题,正是证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契机,鼓励学生通过文字、图片、图画等方式将他们眼中的“静谧美景”和“荷塘月色”展现出来,从而为学生营造现实情境,使他们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生活之美,再从生活中感知文学之美。

三、语言实践,让学生学会传递美和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高级阶段”是让学生学会传递美和创造美。而“美”通常是在实践中被创造出来的。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一般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语言实践活动包括:首先,读写活动。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欣赏美与理解美,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阅读心得开展写作活动,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语言来传递美和创造美。其次,听说活动。美不一定非要透过书面文字来传递,也可以通过口头语言来传递。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朗诵、演讲、歌唱等形式传递美并创造美。最后,综合实践。美是没有界限和隔阂的,任何一种语言、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形式都可以传递美和表达美。因此,教师应该打破学科的界限,鼓励学生将绘画、表演、舞蹈等多种元素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实现美的传递与创造。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培养学生传递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首先,进行仿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心得,结合家乡美景的特色,仿写一篇诗词,展现家乡之美。其次,朗诵表演。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创作出来的诗词朗诵出来,从而将声音与文字结合起来,通过另外一种形式来传递美。最后,绘画创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诗词创作内容,以“祖国之美”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从而在综合实践中尝试传递美和创造美。

综上所述,缺少审美教育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研究与探索,尝试通过“立足文本”“创设情境”“语言实践”等方式,拓宽审美教育的融入渠道,提高审美教育的融入效率,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审美意识的觉醒、审美品位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美和荷塘月色高中语文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论“掩耳盗铃”紫砂壶的创意美和文化意义
Teacher dedicates herself to educating kids in mountainous town 90后“孩子王”用美和青春谱写出大山的回音
荷塘月色
美和温暖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荷塘月色》解读的时代文艺特色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