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旭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分解式教学模式,即将“听”“说”“读”“写”等内容进行拆分,进行独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但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翟燕燕 2019)。小学英语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适当采用综合式教学模式,参考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单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充分体验英语语言环境中的交流场景,以此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为探究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下面就从展现教学内容、引导小组合作、制订评价计划等方面进行探讨。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指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这种现象可引发听觉、视觉与触觉等感官的交互作用(徐娜 2019)。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多模态话语分析已成为话语分析的主要形式,研究人员可借助相关理论,综合地分析某一门语言的交际作用,这对语言类学科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把控比较模糊,当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时,教师依然无法改变教材内容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教学材料依旧作为被动的教学材料展出,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英语教学活动中所包含的语言、文化等深层因素。将语言与其他形式的资源相整合,师生双方都可以借助音乐、颜色等具有情绪感染效果的多元要素更加全面且准确地解读话语的含义,进而顺利代入母语思维,这便是多模态话语分析在教学中的意义所在。目前,在我国的社会学、心理学与传播学等研究领域,研究者已经开始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来优化工作方式,教育学领域也应紧随其后。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扮演着“被教育者”“接受者”的客体角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并不会考虑学生个体的情况;教学活动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素质教育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单一、机械化的讲授式教学已逐渐被淘汰,小学教师只有优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设计出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井筱蕊 2019)。对于小学生来说,动听的声音与鲜艳的图像都是激发其兴趣的良好工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展示生动的图片、音乐、动画与视频等教学资源,并伴以表情、手势与动作,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小学生在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英语学习后,其对英语语言的联想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在生活中听到有关的音乐、看到有关的画面,也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英语表达。如此一来,英语就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实现大幅度提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让学生学好英语,教师就要保证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其差异不仅体现在文字、语法与语音上,还体现在语言思维与表达习惯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英语母语者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常常会配以丰富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在表达特定情绪时往往有固定的表情与动作,如大多数英语母语者在表达“无奈”的情绪时会使用“耸肩”这一肢体动作,这便是多模态话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冯飞2019)。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强化学生的认知,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思维,使其灵活自如地使用英语表达情绪和情感,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的第一手资料,新课改后的小学英语教材含有丰富的插图,同时配备了电子资源,十分便于教师展开多模态话语教学(王畅 2019)。为了多模态地展现教学内容,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将教材配套的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等资源利用起来,为学生打造出立体的英语学习环境,并在教学中积极使用语言、神态与动作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进入真实的英语交际场景。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6 In a Nature Park时,教师可采用多模态话语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标题中“Nature Park”的含义,不仅要让他们知道nature是“自然”的意思,park是“公园”的意思,还要呈现图片,让他们理解nature park就是教材图片上那个“有着绿油油的草坪、清澈见底的小溪、温和宜人的微风的室外环境”。随后,教师可仿照教材中的人物互动方式,向学生提“Is there a...in the park?”等问题,并使用相应的肢体语言或图片、音频,展现问题的内容,如在问到“Is there a tiger in the park?”时,教师可模仿老虎的动作,并发出“嗷呜”的声音或者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自然环境中有关老虎的短视频,让学生同时调动多种感官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对于独立学习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小组合作能够大幅度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效果,使其在成员之间的互助中解决更多问题(马爱梅 2017)。
小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高,在与同龄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能产生的灵感更为丰富。因此,在设计多模态教学时,教师不可忽视小组合作这一环,应通过提供形式多样的素材,引导学生在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进行更高层次的合作。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学会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英语知识的同时组织他们有机互动,为他们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时,教师可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并锻炼英语思维。
首先,教师对照教材内容与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分别为学生介绍“Spring”“Summer”“Autumn”与“Winter”的特点,通过标志性事物的图片或肢体动作出形容,如“Spring”可搭配一段百花盛开的短视频,“Summer”可搭配扇扇子等表示天气炎热的肢体动作等,迅速勾起学生对各个季节的回忆。
随后,教师可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围绕“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In this season,what’s sport can you do?”等问题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在如今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评价逐渐摆脱了“形式主义”,该教学环节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已开始显露。小学英语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一方面,教师在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要观察他们对于文字、语言、音乐、图像等要素的反应能力,即观察他们是否能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启发英语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使用多模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即在评价时不仅给出口头或书面的评价,还能通过“竖大拇指”“拍肩膀”“摸头”等肢体动作给予学生鼓励。
例如,在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来判断其是否遇到困难并主动上前询问,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其主动作出正确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就可以一边拍着他们的肩膀一边告诉他们:“That’s right,well done!”如此一来,学生从听觉到触觉都可以接收到“鼓励”的信号,这种多重感官刺激会使其获得更多的自信,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与英语思维。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所揭示的语言学习规律可以促进小学英语教与学。将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相关理论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英语思维,使其从应用的角度学习英语。在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师应重新规划课堂教学形式,将图像、声音等教学资源融入教学内容,并通过小组合作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调用多种感官;同时,采用多模态的评价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