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涛
学习外语必须有意识地记忆规则和单词,必须反复地做各种题型的练习。表面上看,语言学习似乎与创造无缘,靠的是模仿和机械性记忆,实则不然。有时,学习者在付出大量机械的劳动之后,对所学目标语言仍然只知其大概,甚至只能说是一知半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语言教学与语言学习。其实,学习外语,哪怕只是使用一个词语,都绝不只是纯粹依靠人类的记忆能力寻找出其适当的用法,而应本能地创造。生成语法认为人类之所以能熟练掌握语言,主要是因为人类具有普遍的“语言禀赋”,即一般人类语言能力。学习外语的关键在于能够掌握语言创造性秘诀。我们并不否认语言练习的作用,相反,我们认为语言的创造性秘诀在于通过练习逐渐掌握。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因受母语思维干扰,常常存在将母语语言形式套用到目的语语言形式中的心理倾向。这种语言文化的迁移现象既体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中,又体现在对目的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和领会过程中。
语言文化的迁移现象是外语教学必须考虑的一个真实的存在。当母语习惯促进外语学习时,就会发生正迁移现象;当母语习惯阻碍外语学习时,就会产生负迁移的尴尬。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全面对比双语之间的差异,有意识地强化正迁移并规避负迁移,那么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门地道的外语也并非难事。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为了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英语既要对比语言之内的知识,又要对比语言之外的知识。语言之内的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知识;语言之外的知识包括思维方式和文化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如何摆脱汉语思维的干扰对于英语学习意义重大。
与儿童学习母语不同,外语学习者学习新词汇时往往会以母语的概念—语义系统为基础来理解,这种心理倾向常常对学习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引发外语表达层面的母语化。
例1:
a.I lost my way in the heavy fog.
b.He told his father a white lie.
c.One can live a very happy life even without hot and cold running water.
d.They propagated political doctrines which promised to tear apart the fabric of British society.
在以上例句中,按照汉语思维逻辑,学生会下意识地将“大雾”分解为big与fog,然后按照语义相加原则进行组合,输出的英语就属于典型的母语负迁移,然而英文并非采用与汉语思维“大”相对应的英文词big来修饰,而是采用heavy修饰。同样,a white lie并非汉语“白色的谎言”,这个隐喻结构应被理解为“善意的谎言;小谎言”。在英语中,propagate有“鼓吹”之意,含贬义,并不完全等同于汉语中性词“宣传”。通常将and理解为并列连词“和”,却并不太注重英语思维方式或逻辑顺序,想当然地按照汉语顺序排列,如初学者往往会想当然地将汉语的“冷热水”说成cold and hot water,但是英语经常说成hot and cold water。各种语言词汇搭配的认知规则大不相同。汉语形容“穷”会说“穷得叮当响”,而英语有一种说法是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汉语中的“堵车”,英语表述为traffic jam。
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不同,表现在词汇认知规则上差异较大,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有意识地对比区分、积累和适应,以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在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之间互用现象明显,词性的兼类性较强。英语初学者如果套用汉语词类思维模式,势必会产生母语负迁移影响下的“中式英语”,亟待修正。
例2:
a.On the wet floor,please careful(take care).
b.Honest(Honesty)is a good virtue for every person.
c.The old man tumbled down the slope when he across(was crossing)the street.
d.For students,reading must be selectively(selective).
汉语词汇没有形式上的词缀标记,其词性并不从形式上辨别。同一个汉语词汇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可以承担不同的句法功能,表现出兼类的词性特征。英语词汇有形式上的词缀标记,其词性在形式上必须切合句法的需要。同一个英语词汇在实际运用中很少承担不同的句法功能,兼类的词性特征不明显。在以上例句中,正是因为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没有考虑英语词汇 careful,honest,across,selectively的词性,套用了汉语语义搭配的思维模式,造成词性误用。
虽然英、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均为“主语+谓语+宾语”模式,但是两门语言存在较多其他方面的句法差异,英语初学者经常会因此造成一些汉语句法迁移的错误。
例3:
The agreement can’t reach(be reached)by the negotiators.
分析不难发现,“The agreement can’t reach(be reached)by the negotiators.”遵循了汉语被动结构的构建原则,只需要增加一个表示被动形式的“被”字(相当于英语介词by)即可,但以这种方式输出的英语被动形式是错误的,应改成包含“be”的被动形式。从被动结构的句法层面来看,即使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汉语动词词尾也不发生曲折变化,而英语动词词尾在形式上遵循“-ed”规则的曲折变化。不仅如此,在英语被动句中,还要增加助动词“be”这个基本要素,但汉语被动句无需任何助动词。
汉语主、从句之间的从属逻辑关系经常通过成对连接词来表达,如“如果……那么、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但是,在英语主、从句之间的这种关系并不需要成对连接词呼应,两者只能保留一个。
例4:
Even though the Renaissance is not strictly a movement like enlightenment,(but)itis a continuation of a certain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modern era.
在例4中,学习者将even though与but进行了连对使用,这是因为学习者将汉语主从句的句法特点迁移到英语主从复句中,引发连词应用错误。
汉语在句法结构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零主语(null subject),属于主题显著语言,强调整个语篇,如果汉语句子的主语由代词充当,只要通过语法或语用线索就可以找到所指之物,那么该主语代词是可以承前或者蒙后省略的。英语句子除了祈使句外,大都需要主语,属于主语显著语言,强调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英语句子的主语不能省略。
例5:
If have no enough money(we have no enough money),we cannot afford the luxury house nearby the seaside.
在例5中,学习者正是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省略了if从句中的主语,造成表达上的错误。
任何正常儿童都能够在较短的、确定的年龄(临界期)内很自然地习得任何一种当地语言,而且不受种族和民族的限制,这很可能是因为儿童大脑已经遗传了某种初始的语言能力。虽然儿童学习语言自始至终需要外部刺激,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习得语言的过程绝非机械的累积过程,而是一种内在能力自我增长的过程。这种普遍的初始语言能力是由人类语言的共同本质所决定的。虽然语言无法一览无遗,无法穷尽,但是儿童习得语言时,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能不知不觉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洪堡特(Humboldt)说,“语言绝对不是产品(Ergon),而是一种活动(Energeia)”(James W.Underhill 2009)。表面看似简单重复的话语,其实是精神力量新的劳动所为,语言是动态的、开放的。语言不是无生命的制成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造。语言不完全是教会的,而是内在普遍语言能力发展的结果。学习语言是一种再创造。就语言教育而言,关键在于培养、提高人的语言创造能力,语言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材料。语言能力有专门的大脑机制作为其生理基础,该大脑机制很有可能就是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即语言的原则和参数。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学生习得一门外语的关键在于习得目的语在音素、句子结构和词的多义性等方面的原则和参数,训练修正因母语迁移的非适应性规则。大脑中某种先天性的生理器官或者心理倾向可以帮助习得者筛选掉原始语料中有缺陷的部分,使他们根据较新的语言经验修改语法,根据听到的句子放弃一些规则,最终获得正确的语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递归规则”就是语言创造性的体现。语言习得者反复使用“递归规则”可以生成数量无限的句子。培养习得语言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这一规则的运用。学习语言是习得有限的语言规则并加以无限次地运用。语言的最低层次是音位。有限的音位组合为音节,从理论上来说,这种组合的音节可能性是无限的。例如,英语的音节数量有限,然而这些有限的音节组合为词的可能性近乎无限,所以英语词多得难以计量。英语组词成句的规则有限,但是英语句子难以穷尽。一门语言只规定有限的句子或言语的规则,而讲话者创造性地构筑具体句子或言语的能力是无限的。实际上,人类语言普遍创造力正是反映在语音、句子或者言语层面的有限手段无限运用基础之上的。
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反映在普遍原则上,而具体语言由参数设定。普遍原则由高度抽象语法模块构成(如论旨理论、格理论、投射原则、控制理论、约束原则和界限理论等),适应于任何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习者的语言天赋,培养他们生成和创造语言的能力。
具体语言之间之所以不同,主要是由参数不同影响的,不同语言会有不同的参数值,如方向参数、中心语参数、代词脱落参数等。这些语言参数通过各民族的经验以某种方式固定下来。例如,中心语参数指的是在不同语言的名词性、动词性或介词性短语中,短语中心词与辅助成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存在差异。例如,在名词性短语中,名词为该短语的中心语,在介词短语中,介词为该短语的中心语。英语是中心语为先的语言,其中心词总是位于辅助项的前面,汉语的中心语结构与英语类似。在代词脱落参数方面,英语的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名词或代词是不可脱落的,而汉语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是一门可承前或者蒙后进行省略的语言。
习得语言是确定普遍语法中待定参数值的过程,外语学习就是要比较母语与目标语参数的差异,有意识地加强训练,规避母语参数所带来的干扰,创造性地培养生成目标语的能力。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2006)将“语言能力(competence)”定义为“理想说话者—听话者的语音与语义严格遵循语言规则的能力”。这意味着语言的创造力包含在语言能力之中。如果将上述定义进行扩展,语言创造力可以理解为:语言系统中任何有意义的语言成分的重新组合能力以及语言与语境的组合能力。培养语言创造力和语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对学习者语言内在化过程进行长期、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例6:
SV(主语+谓语)结构
The traffic accident happened an hour ago.
SVP(主语+谓语+表语)结构
People should remain modest and prudent any time.
SVO(主语+谓语+宾语)结构
Traditional Chinese farmers grow rice and vegetables.
SVOO(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结构
The judges awarded both finalists equal points.
SVOC(主语+谓语+宾语+宾补)结构
My father painted the wall white.
以上5种基本句型结构是从动词的及物性视角分类的,学习者遵循这些结构形式的同时,在内容上重新自由组合句子成分,创造性地运用隐喻、类比、拟人、拟物、拟声、借代、夸张和通感等修辞手法来传情达意。
这5种句型结构具有递归性特征,也就是说,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些结构并在某个成分中嵌套另一个成分,如果学习者使用连词的话,这些结构形式还可以组合成各种复杂句用来进行复杂推理,真正达到“有限的规则,无限地使用”目标。一旦学习者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则,他们就能听懂和翻译无限多的类似结构,这正是人类语言创造力的魅力。
例7:
Specialis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marks children get on their tests;what specialists are interested in is whether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ir marks on the tests that some children will do better or worse than other children of the same ages at tasks which specialists think require“average intelligence”.
专家对孩子们在考试中取得的分数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是否能够根据孩子们的考试分数对专家认为需要“普通智商”的练习任务中的表现是好于还是差于其他同龄孩子下结论。
分析:①what specialists are interested in在第二个分句中充当主语;②整个whether从句在第二个分句中充当表语,构成表语从句;③that some children will do better or worse than other children of the same ages at tasks是表语从句被动结构can be concluded的形式主语;④which specialists think require“average intelligence”构成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asks,该分句中的specialists think是插入语。
例7是典型的嵌套式从句,涉及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嵌套成分是语言递归性规则的具体化,是人类创造力的具体体现。
语言学习本质上是理解、记忆和使用语言。理解是前提,训练和记忆是手段,使用才是目的。外语学习关键在于培养活用语法规则的能力。无论学习者发音多么流畅,词汇掌握得多么丰富,如果学习者不能利用有限规则创造无限的句子,那么学好一门外语几乎是不大可能的。激发学习者利用有限的规则和语料生成无限的句子,结合语境培养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表达无限意义的能力对于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外语是一个主动对新知识的获得、转换和检验的认知过程。学习者原有生活经验和感知要么会促进要么会干扰认识、理解和描述新事物。母语迁移成了外语学习者弥补外语知识匮乏而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他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将母语当作参照物来学习外语。在语言搭配关系的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正负迁移现象。尤其是搭配的负迁移现象,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搭配上的差异性主要反映在词语多义性、修饰性短语和动宾搭配等方面。创造性的搭配正是建立在对于这种差异性理解的基础上的。学习者应了解词语多义性、修饰性和搭配性方面的差异:
1.词语的多义性差异
如:汉语新闻用语“竞争优势”可用英语competitive edge表达,较少采用competitive advantage;“92届毕业生”英语可用the class of 92 grads;“驻扎”“维和部队”“外交使团或机构”等,常用英语presence对应,the UN presence表示“联合国维和部队”;a worldwide diplomatic presence表示“世界范围的外交机构”。
2.修饰性词语差异
如:men of letters并非“写信的人们”,而是“文人墨客”;earthly happiness应理解为“世俗的幸福”;at a loose end 是“闲来无事”;a phenomenal leader是“一位杰出领导”之意,等等。
3.动宾或介宾搭配的差异
如:to sleep late并非“睡得很晚”,而是“睡懒觉的人”;to get a ticket并非“获得一张票”,而是“收到罚单”;to dash down the criticism是“摆脱批评”的意思;with tolerable correspondence并不是“可以忍受的一致性”,而是“适中地”;with startling obedience是“愚从”之意,等等。
应该把迁移现象看作学习者的创造性行为,大量学习真实语料能较好地激活学习者的原则与参数意识,抑制母语信息干扰。母语意识一方面会促进学习者实现普遍语法知识与目标语之间的正迁移;另一方面会使学习者在遇到语言差异时,任凭思维惰性,不假思索地以母语思维替代目标语思维,大量生成母语式外语。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练就目标语语言思维习惯,摆脱根深蒂固的母语思维模式,最终达到精确、生动、流利、得体的外语交际目标。
外语学习要有意识地摆脱母语负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外语学习绝不单凭机械的模仿,也不完全依赖于教学,外语学习需要培养创造能力。一方面,学习外语的关键在于习得有限语言规则并加以无限运用;另一方面,需成功地摆脱母语负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学习母语和目标语在词汇的多义性、修饰性和搭配性等方面的对应性差异。学习者只有遵循语言认知规律,深得外语学习形式和内容方面的要旨,才有可能真正自由、灵活、深入和有效地掌握一门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