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视野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以One Hour Every Day at Four O’clock语篇为例

2020-10-09 03:41蔡马英
英语教师 2020年17期
关键词:肥皂剧文本阅读教学

蔡马英

引言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 2018)。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英语教学应更紧密地围绕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展开,即主题语篇、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教师应形成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从综合视野出发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使这六要素相辅相成,依托文本的主题与语篇的赏析,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提高技能和学习策略,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思维品质,提升学习能力。

因此,综合视野的阅读教学观是指把内容、思维和语言结合在一起,统筹兼顾,“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中心指导思想是“为内容而读,为思维而教,为语言而学”(葛炳芳 2014)。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化内涵的理解、多元思维的提升和学习策略的运用。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达到一切教学目的的关键,因而基于综合视野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格外重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围绕其展开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符合学情的课堂活动,在阅读环节的安排,问题的设计,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展开上,都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设计难易适中的课堂任务,让其积极地探究主题意义,保证其充分的自主阅读空间,让他们体验自主阅读过程,感受阅读策略的运用,积极发表个人观点,促成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一、课例背景

教学所用的语篇为One Hour Every Day at Four O’clock。首先,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积极的生活态度,讲述了作者为了暂时逃避现实,通过看肥皂剧(soap opera)获得美的享受,满足对于浪漫的追求。作者始终清晰地知道肥皂剧的不合理性及其与现实的偏差,但仍然没有停止对之的喜爱。因为每天看一个小时肥皂剧是作者暂时逃离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体现了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就学生原有知识而言,他们对于西方的肥皂剧文化并不十分熟悉,通过阅读该文本,可以填补他们跨文化知识层面的空白。

通过解读发现,文本材料内容生动,语言地道,尤其是对于词汇的恰当选择和修辞的精妙运用,值得反复品味。例如,使用一系列颇具仪式感的动词如 stop,silence,lock,sit,escape 等将作者看肥皂剧之前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使用perfectly shaped tear,cascade around her等词汇描绘了肥皂剧和现实生活告别场景的强烈对比,突出了诙谐幽默的写作特色。在修辞手法方面,作者多次运用了对比,文本关键词汇one hour everyday at four o’clock的反复使用和首尾呼应等达到了深化主旨意义的目的。在思维推进方面,文本同样颇具特点,作者从刚开始对肥皂剧的addition,解释对于肥皂剧欲罢不能的原因,即对肥皂剧的attractions,然后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肥皂剧不真实性心知肚明的awareness,到最后重申对于肥皂剧的态度,即attitude。文本逻辑严密,层层推进,运用如“There are some basic facts that apply only to soap opera people.”“Therefore,it is no surprising that human beings behave differently in soap operas.”等句子进行语义的串联和转换。通过解读此文本,学生可以充分地提升语言技能,培养阅读能力,学习和迁移目标语言,通过多元的课堂形式培养学习能力,发散逻辑思维,感受文化差异,深入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

二、教学初探(第一次试教)

授课教师解读文本内容,自主设计教学过程并进行第一次试教,步骤如下:

(一)教学过程

1.话题导入

授课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谈论学校生活,并让其思考如何利用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小时,继而引出作者喜爱看肥皂剧这一关键文本信息:

Q1:How is your school life?

Q2:Ifgiven one hour,what would you want to do?

2.文本细读

根据文本内容设计的一系列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问题连续体叫问题链(马一希 2016)。授课教师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寻找肥皂剧吸引作者的原因,帮助其解读文本,进行提取、感知、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具体问题如下:

Q1:What does the author do in this one hour?

Q2:How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 soap opera?

Q3:Why does the author like watching soap opera?

Q4:How is the life in soap operas better than reality?

以问题链形式开展文本的解读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浅层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绘制以下思维导图(见图1),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

图1

3.读后讨论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授课教师利用以下问题提炼文本主题,引发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Q5:Whatistheauthor’sattitudetowards watching soap opera?

Q6:What does“one hour”mean?

Q7:What is the“Fantasy”to the author?

Q8:What is the“Fantasy”in your life?

(二)问题诊断与改进方案

授课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并结合磨课团队的讨论意见,发现此教学设计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1.解读标题不足,背景知识空缺,造成了阅读障碍

标题是文本阅读的“路标”,是主旨意义的体现,对于文本的正确解读应以标题为导向。但是,授课教师仅着重讲解了one hour这一核心词汇,忽略了其他关键信息及其内在联系。

导入的目的是引出文本话题,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话题soap opera理解有偏差,甚至有的学生把肥皂剧和电影相混淆,这对进一步解读文本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授课教师应尝试充分利用标题的关键词块如 one hour,at four o’clock,every day 等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提供一定的背景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的肥皂剧文化和肥皂剧广受欢迎的社会现象,为之后的阅读作好准备。

2.主题理解偏差,文本线索不明,缺乏深度思维

授课教师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对文本的解读,并逐步绘制思维导图:“作者每天利用一个小时做什么?作者为什么对肥皂剧着迷?肥皂剧呈现的生活在哪些方面比现实生活好?”但是回顾试教过程之后,授课教师发现文本解读还是停留在表面,大部分问题属于针对文本字面语境的展示型问题,缺乏对文本内容内在逻辑联系的梳理和对文本隐含语境的探究,因此未能挖掘出作者的情感主线和写作意图,文本的主题也并不凸显。作者想表达的并不是肥皂剧的生活比现实生活要好,对于这个关键问题判断错误导致读后讨论部分实施较为吃力,学生也无话可说。

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并不仅仅是提取文本浅层次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揭开主题的过程。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抛给学生一些指向主题意义的深层次问题,激活他们的思维,从信息链自然过渡到文本主题意义链。

3.文本赏析较浅,语言感悟不够,忽略了综合视野

综合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应同时关注内容、思维和语言,但本堂课对于文本的目标语言提炼不明确,也缺乏对关键词的教学,以及对典型写作手法(如对比和首尾呼应)的体验,因此,学生并没有有效习得上下文的衔接、文体、修辞等语篇知识,也就是说教学没有充分利用语篇。

好的阅读课堂不仅会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技能提升,还会把语言学习自然地融入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完整的文本语段解读中感知语言,从话题视角、功能视角、修辞视角解读语言,根据需求整理语言。同时,教师应在读后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相关语言知识,实现有效输出。

三、教学改进(第二次试教)

(一)教学调整

1.研读标题,补充背景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导入环节,授课教师着重抓住one hour,every day,at four o’clock三个关键语块引入语篇主题,并通过观看视频,提炼肥皂剧的以下关键信息:

usually broadcast at scheduled time;

romance and domestic home life;

mostly aimed for women viewers。

2.基于主题,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阅读方向

授课教师基于文本内容,围绕addiction,attraction,reflection,decision这四个关键词梳理文本逻辑,绘制思维导图(见图2),引导学生解读作者对于肥皂剧的矛盾情绪,以及作者对肥皂剧的态度,继而探讨作者的生活哲学。

图2

授课教师通过设问和追问,在梳理文本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主题,如Q10,Q11等,激发他们表达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并发表观点。

3.围绕文本,提炼语言表达,辅助学生运用迁移

授课教师在逐步解构文本的同时,关注语言学习。一方面,授课教师用猜测词义、英文释义、肢体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重点生词,如cascade,glide等;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描绘场景的生动语言,如cascaded around her,kiss it tenderly等。同时,授课教师还带领学生整理表达态度的目标语言句式,运用以下问题让其体验作者的写作手法,品味修辞的运用,感受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调:

Q1:How does the author express her understanding of soap opera?

Q2:What kind of writing skill is used here?What’s the purpose of it?

Q3:How does the author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ap opera and reality?

(二)问题诊断与改进方案

经过磨课后的再次试教,根据备课团队教师的反馈,授课教师对教学设计作了进一步改进:

1.深化标题解读,感悟首尾呼应

通过对文本主线的梳理和对主题的反复揣摩,授课教师发现标题中的one hour,every day,at four o’clock等核心词汇贯穿文本的始终,从首段中以此开始到文末的重申atleastforonehoureverydayat fouro’clock,是主旨意义的体现,也是文本最重要的线索。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应紧密围绕这几个词汇展开,并将阅读落脚点放在对它们的再次深度解读上。

除此以外,作者还用“There are some basic facts that apply only to soap opera people.”和“Therefore,itisno surprising thathuman beingsbehave differently in soap operas.”进行了上下文的呼应,阐明了肥皂剧吸引人之处,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个现象了然于心的事实。

在调整试教中,授课教师继续尝试引导学生积极挖掘上下文的逻辑推进方式和转换方法,丰富他们对文本主题的多角度感悟。

2.调整思维导图,体现内在逻辑

针对第二次试教的课堂效果,授课教师发现阅读各个环节过渡不够自然,尤其是解读完肥皂剧对于作者的吸引之处之后,让学生再次在整个文本中寻找作者反思肥皂剧的具体细节,造成了阅读过程中断和阅读过程重复的问题。

因此,授课教师对思维导图进行了调整。首先,考虑到作者对于肥皂剧的不真实性心知肚明,在看肥皂剧的过程中她充分意识到其和现实生活的不同,因此把reflection改成了awareness;考虑到作者最后重申的是对于肥皂剧的态度和对于生活的态度,因此,把decision替换成了attitude,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改动。

3.重设输出活动,应用所学语言

文本理解性语言输出就是要求学生在整体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理解、阐述或评论语篇所蕴涵的深层次问题(戴军熔、邓春红,等2013)。在完成阅读后,授课教师提出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popularity of soap opera?”,要求学生表达观点。这样的课堂输出首先没有充分凸显文本的主题意义,作者通过表达对于肥皂剧的态度体现了人生观,这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非常大,所以课后输出活动要充分考虑文本的育人价值。另外,学生也无法充分运用课上所学语言知识,包括目标句式、关键词汇、修辞、段落篇章结构特点等。

因此,授课教师决定对文本的主题意义进行进一步提升,把落脚点放在关键词one hour上,把核心主题上升到学生对于生活观和人生观的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对待生活压力的正确态度,实现文本的育人价值。同时,学生在输出的过程中也充分运用了课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了有效的语言学习目的。

4.明确学生主体,重视阅读感受

通过反思两次试教,授课教师发现自身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扮演了主角,占用了大部分时间,把控着课堂。一方面,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仍然是教师在讲课,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观点;另一方面,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消化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的见解,也没有恰当的时机表达,因此,课堂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授课教师“拉着”学生走,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教学节奏不紧凑。

因此,在改进方案中,首先,授课教师力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自主感受文本内容和思考主题意义,表达自己的理解;其次,授课教师重新对问题链进行调整,使问题的推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深挖文本主题的效果,帮助学生逐步进入阅读的良好状态,全身心参与和融入课堂。

四、教学提高(第三次教学)

通过反思与斟酌,授课教师利用addiction—attractions—awareness—attitude这一线索展开文本解读,通过设问和追问,综合使用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文本信息,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授课教师着重解读文本末尾的fantasy一词,并引导学生感悟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生成思维导图(见图3)。

图3

(一)教学调整

1.基于主题理解内容,激发思维,感受语言

【教学环节 1】Experiencingthewriter’saddiction to soap opera

授课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肥皂剧的喜爱之情,抓住关键词addiction,归纳出肥皂剧带给作者的体验:

Q1:How much does the author like watching soap opera?

Q2: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escape from?

【教学环节 2】Discovering the attractions of soap opera

授课教师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归纳出肥皂剧呈现的beautiful image和unrealistic romance两大吸引人之处。在处理段落3—5时,授课教师带领学生比较与肥皂剧和现实生活相关联的两个场景,并归纳出差异体现在appearance,setting,parting三个方面。同时,找出能够证明作者对于肥皂剧的不真实性心知肚明的两个关键的句子“But I wondered at the time where the wind came from in the middle of the airport!”和“There must have been a hole in the airport roof.”。

【教学环节 3】Understanding the writer’s awareness about soap opera

在段落7的解读中,授课教师让学生思考“设问”这一修辞呈现出的效果,具体问题如下:

Q1:How did the writer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ap opera and the real life?

Q2:Did sheexpectanyanswersto these questions?

Q3:They are called “rhetorical questions”.What’s the purpose of raising such questions?

【教 学 环 节 4】Deducing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soap opera

作者在文本末尾表明了自己对于肥皂剧的态度,在此环节中,授课教师着重抓住了“I wouldn’t have it any other way!”和“Give me Fantasy!”两句话,引导学生思考fantasy的含义。基于充分的阅读铺垫,学生归纳如下(见图4):

图4

【教学环节 5】Exploring the meaning of“one hour”

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标题,讨论one hour的含义,并归纳得出:对于作者而言,这一个小时是one hour of relaxation/escape,同时也是one hour of entertainment/pleasure。

2.延伸主题,迁移内容,拓展思维,运用语言

文本的拓展语境更关注意义的表达方式,即语言,如用词、修辞等。解读拓展语境并引导学生使用所学语言表达思想,是语言迁移、输出的契机,更是迁移思维方式、拓展思维能力的契机(葛炳芳、葛俊婷 2019)。因此,授课教师设计了如下作业:

Please write a passage to illustrate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and use your own experience to support your idea.

If I can enjoy the company one hour offers,life will never be my burden.—Thoreau’s Walden

五、教学反思

综合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应把文本解读落实到内容、语言和思维三个维度上,在梳理文本内容的同时,感悟思维的推进方式,学习语言运用的特色,层层递进,由表及里,梳理文本信息的内在逻辑关系,探索作者的态度和文本的写作意图,并通过解读文本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生活艺术,进而反思自我的人生观。在此次磨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对于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感悟和反思可总结为以下几个:

(一)把握文本解读

文本是语言学习的载体,解读文本是阅读课堂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体裁,对作者呈现的文本内容进行加工,也就是解读文本的字面语境,即What;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隐含语境,抓住文本线索和文本主题,完成与文本人物、文本作者的深度对话,深挖其阅读价值,解读作者的写作目的,即Why;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包括目标语言的学习、修辞的提炼、写作手法的总结等,即How。教师应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内化和运用语言,增强其对文本不同层面的体验和深度理解,达到内化语言、表达思想的目的。

(二)聚焦思维培养

通过设计合理、目标明确的阅读课堂,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课堂提问和问题链,运用多种整合方式如表格、思维导图等梳理文章的碎片化信息,帮助学生从点到面、由远及近解读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比较、分析、归纳、建构、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在课堂交流和思维碰撞中加深他们对主题的思考,锻炼其思维能力。在此次磨课中,授课教师对思维导图进行了两次调整,旨在通过阅读进程体现出文本的内在逻辑联系和主题意义,如图所示:

(三)重视语言学习

语言承载了思维,语言的学习永远是英语课堂的重点,其中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教师要兼顾语言层面,潜移默化地带领其感受文本的语言特色,通过不同的课堂活动引导其归纳和整理语言,迁移运用语言,达到掌握语言知识的目的。如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词汇、句型的学习,梳理语篇架构,运用修辞手法,提炼目标语言,体会语言的得体性等。

(四)凸显学生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节奏、设计合理的问题链、安排恰当的内容或方法,让学生自主感受阅读过程,充分表达观点,形成自我见解,在与老师、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使其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体验文本内涵,提升文化意识,应用学习策略,提高思维品质。

(五)体现育人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 2018)。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文本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通过多样的思维活动引发学生思考、感受、交流、反思,在提升思维品质的同时升华情感。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建立情感联系,使其通过阅读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教学的关注点应该是多元解读文本,综合施教,有所侧重,有取有舍(葛炳芳 2014)。总结来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强调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培养,这是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的必然途径。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同时关注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内容、思维和语言有机融合,使其充分参与、体验。

猜你喜欢
肥皂剧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为什么称电视剧为肥皂剧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审美·受众·娱乐:新时期中美“肥皂剧”对比研究
肥皂剧也能造巨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