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大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2020-02-23 07:38◎袁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程祥林嫂语文课

◎袁 泽

我们知道,语文在高中所占的分数与地位是非常高的,这根本原因是语文在学习过程中能让学生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语文教程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它们来自不同的作者,这些文章都是这些作者非常经典的文章,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有疑惑,为什么要把这些文章编成语文课本?因为这些非常具有代表性,它们所包涵的文化、知识、甚至是审美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学习了这些课文,学生们就更容易理解其它的文章,懂得如何去解读,懂得文章的价值所在。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化涵养

1.教程所体现的文化涵养

众所周知,能被选入语文教程的文章都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这些文章的文化涵养是非常高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阅读,它们能更好的体现文化底蕴和涵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非常典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四。

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就将褒禅山的命名讲述出来了。我们经常听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就体现在文字的应用,用简单的汉字表达出最真实的感受,并且在文字中能读出文化底蕴。

2.教授过程中体现文化涵养

语文课注重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感受,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化,要在语文课上去学习课文中的精髓,感受文化的魅力。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微柘李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 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谈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这是郁达夫的《故乡的秋》,从这段文字能看出他为何思念他的家乡,细品一段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就能看出其中的不同与魅力。学生应该在学习一篇文章后展开一些讨论,相互学习沟通,解读文字中的奥妙。好的文章总是能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来表达最真实的情感,这样的方式是值得学习的,这样也最能提升文化的涵养。

二、从高中课程教程中领悟人生真谛

高中课文中的文章总是能道出一些人生真谛,要去深深的体会。在这些文章中,有些情节或者细节能体现出来许多的道理,要认真的品读之后,就会惊叹文化的魅力。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这些文章是必不可少的。

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这一段是来自鲁迅的《祝福》,大家对祥林嫂这个角色应该是非常的熟悉的,知道她的悲催经历。这一段是她经历了与儿子生离死别后回到主人家工作的场景,由于她的悲催人生,主人家就觉得她是不吉利的人,什么都不愿意让她碰,什么都不让她做,她的话到了最后也没有人愿意听。我认为这篇文章不仅是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冷酷无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祥林嫂的精神,这才是积极正能量的引导,祥林嫂在经历了丧儿的痛苦后还能顽强的活着就已经值得人们尊重了。并且她还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当人们用同情的目光看她,没有人听她讲话,她还是在保持坚强,主人家嫌弃她,她也没有感到伤心难过,她的顽强精神是值得去学习的地方。

三、参透课文,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美”

1.作者之间的经历不同,所写出来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文化感受

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最先了解的就是写作背景,什么是写作背景呢?就是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作者所面对的社会环境,这都让他的文章有不同的感觉,要真正读懂文章,想要从这中间参透出文化,就要去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白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这是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的片段,鲁迅先生的文章在高中教程中常常出现,他的写作是非常犀利的,他弃医从文的故事人人皆知,他为何要选择用笔当武器呢,那是受了当时社会的影响。他知道当时的中国人并非是身体上的问题,而是精神上出现了问题,这样会让中国陷入困境,他想用他的文化底蕴来感染当时的人们,让中国人民能过醒悟。在上面这段文字中能够强烈的感受出来,他利用纪念刘和珍的一篇文章来提醒还活着的中国人,让他们看到有人正在呐喊。学术界曾经争论过鲁迅的文章,认为现在的高中教程的讲解是在扭曲鲁迅先生的本意,其实不然,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他文章中所展示的文化底蕴,要学习的是写作方式方法,学的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其实没有必要逐字斟酌。

2.细品优秀文章,感受文章的“美”

优秀的文章总是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体现“美”的文章,曾经听闻,学习了高中的语文,感觉自己的审美都提高了,那么到底有多美呢?我们来体会体会下面的片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只见一群媳妇丫餐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藏者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这两段文字分别来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两个片段展示了两种美,一种是景美,一种是人美,但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能感受到这其中的文化涵养。他们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所运用的词语都是非常经典的,所以如果能参透这其中的美学知识,还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总结

语文教程中的文章之所以能被学生们学习,是由于它其中的文化涵养高,学习价值也高。为什么要研究语文教材在文化中的体现,是因为它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也能研究出对高中生的文化培养,提高其文化涵养。从文化层面来向学生教学,首先有利于学生文学意识的形成,通过语文课的教学他们能从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对文化的感悟更深,形成良好的文学意识;然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归属感,文言文等题材的课文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这类文章刚开始学习也许会比较吃力,但是经过不断的学习就能领悟其中的奥秘,还能通过文章了解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归属感;最后,有利于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每一篇文章都是从相同的出发点开始的,通过语文课的讲解,学生能学到阅读的方式,从阅读语文教程到阅读所有书籍,最终他们会发现规律,并且能轻松阅读和理解其它的文章。

对于语文的文学挖掘,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要不断地去探索发现,这些都是必然的要求,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教程祥林嫂语文课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挽碧制作教程
语文课上做游戏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一绾青絲深,此意最绵绵——古风发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