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艳
语文鉴赏性阅读,不仅要求教师对阅读文本语言展开深度解析,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让学生在个性化解读感悟中形成阅读认知。文本语言有丰富属性,精准性、生动性、形象性等,都属于鉴赏阅读需要关注的方面,教师在具体引导时,要根据学生语用鉴赏基础展开学法布设和传授,促使学生尽快进入鉴赏环节,以获得丰富学习体验。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文本内容,都需要对经典语言展开精细化梳理,从更多角度展开推敲,让学生在言语鉴赏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精准的言语需要分析和解读,模糊的语言也需要细心品味,作者的用心会昭然若揭。
言语精准设计,其表达便会更细腻,教师在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时,需要进入语境之中,对相关典型语句进行仔细分辨,这样才能形成感性认知。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开头第一段写丁香花“探出”半树银妆,“星星搬的小花缀满枝头”,特别要从“墙上窥着行人”,这些言语都使用特别精准,值得我们细细推敲。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解读,让学生展开相关学习操作,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之中。学生开始展开个性鉴赏。“我感觉作者写月夜下的丁香花更有情趣,不管是白丁香,还是紫丁香,都显得那样高雅和芳香。”“我对作者引用部分更是印象深刻,这些诗句都是针对丁香来说的,引用恰到好处,起到良好的助学效果。”
教师为学生做出具体示范和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鉴赏,找出最为经典的语言进行自由鉴赏,获得不错调度效果。学生对精准性言语有特殊敏感性,教师需要有学情把握,针对学生学习实际需要作出示范,让学生建立言语鉴赏自觉意识,确保演绎鉴赏顺利推进。语言鉴赏没有固定格式需要遵循,教师鉴赏示范时,需要给学生更多学法提示,让学生做出明智选择。
言语个性特征表现在更多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具体品味时,需要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找出言语的个性特征,结合语境展开理解和分析,让学生在关联性阅读中形成言语鉴赏认知。让学生明晰语段丰富内涵,能够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形成更多阅读思考。
隽永的语言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教材文本中这样的语言内容有很多,在具体鉴赏时,不仅要关注其语言应用特点,体会情感因素,还要对其语境涵义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形成更为丰满的鉴赏体验。在教学《花之歌》时,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让学生画出比较经典的语句,学生在教师诵读激励下,其情绪顺利调动起来。在鉴赏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主交流,对画出的句子进行阅读感知,说说其表达作用。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具体操作,教师深入到课堂,倾听学生讨论,并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引导。有学生找到这样一段话:“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作者用第一人称展开描写,说自己是从天上坠落的星星,散落到草丛之中,形成了花朵,这是多么有创意的设计。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会感觉特别的温馨。这就是花朵,为人类带来更多美丽。也有学生找到这样一段:“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这段话写出花朵的热情,给人带来的感觉就是亲切、和睦、友好。
教师为学生做出具体的引导,让学生从情绪角度展开思考,学生能够深入到文本之中,运用情感对接形式展开语言鉴赏。学生情感是灵动的、直感的,文本语言也有较高的温度,如何让学生学习思维形成有效对接,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阅读教学中,文本语言表达有个性追求,鉴赏中很容易遇到一些奇特的言语内容,这样的言语是鉴赏不可忽视的。教师要从更深刻的角度展开思考,为学生做出针对性启迪,让学生结合个性阅读进行探索性感知。
言语鉴赏有不同取义角度,经典的语言需要关注,一些奇异的语言也需要重点对待,从这里往往能够获得更丰富阅读信息。如《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属于科普方面的散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天体的动画视频,为学生做重点引导。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阅读鉴赏任务:仔细阅读文本内容,从一些细枝末节上,都可以获得丰富科学猜想和知识,阅读文本后,看谁有重要发现。学生接受阅读任务后,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对相关章节内容进行仔细揣摩。有学生发现,“近年来,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太空有有机分子存在。”这样的句子反应出来的信息还是比较丰富的,既然太空中存在有机分子,也就保留一些希望,太空生命的发现会是时间问题。
教师为学生布设言语鉴赏任务,其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发现,科普文章介绍的是知识,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感知,培养学生细细揣摩的习惯思维,对提升学生阅读感知能力有重要帮助。奇特的语言有不同表现形式,多思考多对比,这样才能获得更完善的认知。
文本构建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差异性的言语,表面上看没有太多区别,细细分析却有更多玄机在里面,这样的语言也属于鉴赏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做好学习引导,让学生学会分辨,在不断感知体验中形成鉴赏认知。
对比句子的差异性,这是典型的对比阅读,教师需要有筛选意识,为学生做出必要的提示。如教学《穷人》,课文中写桑娜去敲邻居家的门,先后有两处同样的语言。第一处:“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第二处:“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根据情节介绍,这两次敲门应该是紧接着的动作,但细细分析,其内容和表达已经有所不同。前者是比较平静的,桑娜还在猜想。后者已经预感不妙,容不得细想了,而且敲门的频度更高了。作者这样设计是有特殊用意的,写出了紧张的气氛。教师要求学生展开对应阅读,针对一些差异性语言进行特别关注,以便建立丰富的鉴赏认知。有学生找到天气描写内容,前后多次写恶劣的环境,每一次都赋予不同的情绪。也有学生找到桑娜的自言自语的内容,对不同环境表现不同的心理,体会到不同的情绪在涌动。
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操作,对一些差异性语言进行重点分析,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学生能够展开个性阅读,找到相关内容进行重点分析,体现了语言鉴赏意识。阅读本身是个性学习行为,语言鉴赏自然带有个性属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阅读感知,符合文本阅读基本要求。
语言鉴赏属于阅读核心内容,具有极高的训练价值,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鉴赏学习机会,其助学作用会更为突出。小学生在演绎鉴赏时,不仅缺少基本的方法,还缺少更多的感知和体验,找不到思维切入的角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判断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为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确保演绎鉴赏顺利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