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02-22 16:26:45施兰花
语文天地 2020年27期
关键词:骆驼导图思维能力

施兰花

儿童的思维能力发展与语言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需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认识更多的事物和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正是在认识事物和世界的过程中,才使得语言文字学习更深刻有效,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将语言文字学习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同步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联想、比较、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表达、发散思维、突破定势、问题提出与解决等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低年级仅靠单一的识字教学是不能完成的。识字虽然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能够认读单个的字,这会有多少意义。同样,让学生脱离了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后,孤立地理解和记忆某个词的相关解释,学生肯定无法完全掌握这个词的实际意义和用法。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理解词和句,在阅读中培养说话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有价值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提问好比是一把把钥匙,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大门被打开,特别是老师提出的一些逻辑性的系列提问,尤其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形成完善的智能结构。有价值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用好提问策略,以文本作者的思路为依据,以学生的思路为主体,根据教材文本的要求和学生思维实际来设计问题,以问题把作者、教师、学生三条思路有效贯通,重视相关问题之间的关联,形成思维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前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一粒种子》一课为例,根据教学目标,我们要在阅读中紧紧抓住两个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提问种子的发芽与土壤和温度有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春天与万物生长的联系,通过认识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来加强观察、分析和综合等思维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提问种子发芽的每一阶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原因和经过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既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又有了综合的概括认识,在这些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进入理性思考层面,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和认识能力,真正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共同发展。

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很具体、很形象,但他们的形象思维中同样包含有抽象思维因素,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紧密联系,不可分离,我们要看到他们已在逐步向着抽象思维的方向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教会学生在联系、比较、概括中认识事物,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如在《找骆驼》一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这一线索,画出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提出阅读要求,一是课文中那位没有看到过商人的骆驼的老人,却把那只骆驼的特征分析得清清楚,他是如何知道的?二是老人是怎么观察和分析出来的?三是要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和懂得这一道理?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中逐步补充,用图示将老人看见了什么、老人知道了什么等这些问题概括出来,如骆驼的脚印右深左浅,可以得知骆驼的脚有点跛,路边有撒下的蜜和米,得知骆驼驮的是这两样东西。看到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的牙齿印,可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脚印与跛脚,米、蜜与漏洞,树叶与缺牙,脚印与骆驼去向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从而懂得了根据骆驼的脚印能够找到骆驼的道理,也切实感受了“观察—思考—发现”的这样一个思维过程。

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逐步完成思维导图所设计的任务,能够有效指引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内容,将阅读内容结合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等思维活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在观察的基础之上作出准确的判断,必须要有缜密的思考。例如,《找骆驼》一课中的商人,每天和骆驼在一起行走,但为什么却找不到骆驼呢?从阅读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把商人是如何找骆驼的一些词语、句子找出来加以思考。商人找骆驼时,不仔细观察,不认真思考,没有一定得目标,漫无目的,“找了好几个地方”“着急、生气”,遇事不冷静还埋怨别人。而那位老人却是用眼睛仔细地观察,用脑子认真地思考,留心细节,分析推理,所以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比较,学生就明白了遇到问题,要先确定思考的方向,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问题,从多方面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思考的维度才能得到扩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获得发展。

三、与生活实践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先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平台和机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而小学生思维中的知识点是比较分散和独立得,所以他们得知识迁移能力与转化运用能力比较薄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在阅读中才能产生共鸣,才能激活学生建构语言思维能力的意识,才能让学生投入灵动的的阅读行为,推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将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将语文阅读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阅读中启发学生寻找所阅读的文本与自己实际生活的相近之处,将理解语言文字与发展思维的同步训练贯穿到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阅读活动之中,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读后环节,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语境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寻找共同点,在延生语言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知识发生迁移,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语句、段落、篇章的意思,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课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阅读教学,一定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语言学习中的语言思维、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在生活化的阅读活动中,借助有价值的问题探究和思维导图等有效策略,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存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骆驼导图思维能力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培养思维能力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大骆驼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骆驼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