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家林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学院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方针,秉承“忠诚为民、勤学成才”的校训,以办人民满意的公安教育为指引,立足四川、服务公安、面向政法,以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国内高水平公安本科院校为目标。为贯彻落实学院战略目标,侦查系侦查学、禁毒学专业以实战化导向,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显著成绩。在深入调研、发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立了下一步专业教学改革的行动方案。
四川警察学院侦查系现有侦查学、禁毒学两个本科专业。侦查学专业是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四川省教育厅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近年来,侦查系领导班子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为适应人才培养需要,2015年,我们重新修订了侦查学专业、禁毒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解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建立课程与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相对应的“课程矩阵”,保证课程体系设置的完整性、有效性;形成了以现场勘查、案件侦查、侦查措施与策略、案件侦查等常规侦查课程,与视频侦查、信息化侦查、合成作战、侦查程序与规范取证等新侦查课程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平时成绩+形成性考核+期终考核”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了“学生校内循环+毕业生校外循环”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受到实战部门领导高度评价。这也为我们全面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保证人才培养的达成度。
1.形成并落实“七化”教改思路。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反复讨论教学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形成了“七化”教学改革思路,并着力落到实处。(1)能力标准化。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培养标准,严格依标施教。确立课程教学质量观测点,形成教学质量监管体系。(2)教学可控化。通过岗位能力目标预设、课程能力指标化,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管理。(3)教学问题导向化。课程教学在精讲基础上,以设置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基本方式,展开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学生毕业论文实行专业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双师”指导,题目全部实现“真题真做”。部分在校生参与省公安厅反邪总队案件侦破工作,被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4)手段实景化。运用真实案件素材、设置仿真场景展开教学。为保障教学需要,我们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硬性要求每名教师每年必须收集两个以上实战案例用于教学。我们将收集到的77个案例开发为学生学习网络平台,有力促进了实战化教学改革。(5)讲练复合化。打破传统的先讲后练,以讲为主,讲多练少的粗放教学模式,压缩教师讲授时间,增设“课内实训”,要求“课内实训”不得少于总课时的15%。课堂教学采取课堂讨论、随堂训练、临场讲解等方式,实现讲练结合。为保证实验实训落地,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将实验实训项目纳入教学督导检查内容;为保证实践性教学,禁毒学专业开设“全球CBT项目训练”“毒品检验”和“经典案例研讨”课程,侦查学专业开设了“经典案例研讨”“侦查一体化综合训练”等独立实验课、综合实训课,在课程对学生专项技能、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合成训练”。课内实训和独立综合实训课时超过总课时30%,现场勘查等课程训练课时达到50%。(6)内容开放化。我系所属专业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专业课程必须跟上实践需要。为此,我们每学期都会邀请实战专家参与“经典案例研讨”课程教学,为学生举办多场实战讲座。(7)组织团队化。一是,组建跨系教学团队,与刑事技术、计算机等系组成“现场勘查”“视频侦查”“网络犯罪”课程教学团队,协同育人;二是,与实战教官、公安信息平台研发公司技术人员组成“信息化侦查”“侦查程序与取证规范”“侦查一体化综合训练”“国内安全保卫”团队,开展团队教学。
2.大力开展“双师”教学。长期以来,公安专业教育严重脱离实践,学校教师在短期内难以适应实战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大力推动学院教师与实战教官“双师”教学,成效显著。
我们将“双师”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性强的犯罪现场勘查、经典案例研讨、热点案件侦查、信息化侦查、经济案件侦查、禁毒行政执法、侦查一体化综合训练等8 门课程上。其中,热点案件侦查、经典案例探讨、经济案件侦查3 门课程,实现了全程“双师”教学。学校教师侧重原理与理论讲解,实战教官侧重实例运用、反例教学与训练。在2019 年上半年审核评估中,我系“双师”教学得到评估专家高度评价。侦查一体化综合训练,我们严格按照实战办案标准,全程高仿真训练,整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学生反映收获很大。信息化侦查课,我们还邀请了上海蓝灯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就四川普遍采用的蓝灯分析系统,举办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系统技术特点。
近年来,我们在学院党委大力支持下,狠抓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国家级警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警务试验中心是国家级警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有公共基础实验室、侦讯技术实验室、禁毒技术实验室、公共安全实验室、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网络安全监察实验室、警察心理测训实验室、警务战术实验室等八大类实验室,下辖105个子实验室,设施设备先进,有力支撑了我系的专业教学需要。
2.省级刑事侦查技术实验示范中心。侦查系侦讯技术实验室与刑事技术系实验室一起,成功申报省级刑事技术实验示范中心。侦讯技术实验室设计理念先进,设施设备完善,功能齐全,有审讯室、犯罪心理测试室、指挥监控中心、3D 现场重建室、数字化案情分析室、侦查信息技术室、数字化观摩室、刑事案件资讯处理室、侦查辨认室、秘密侦查技术室、经济犯罪侦查实训室、仿真犯罪现场群等多个子实验室。拥有美国STOLETING 和加拿大LIMESTONE 公司生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道心理生理测试仪、德国Spheron(飞龙)公司的R2S 现场再现系统,设施设备先进、完备,充分满足侦查学专业教学需要。
3.禁毒技术实验室。由禁毒实训室、缉毒技术实验室、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初检实验室、“四川省全民禁毒教育基地(南区)”四个部分所组成,面积800多平方米。拥有X射线背散射毒品检查仪、便携式X 光机、红外线夜视仪、昼夜守候无线取证系统、专业GPS 定位跟踪系统、取证先锋手机取证系统、现场麻醉药品检测箱、现场易制毒化学品检测箱、毒品探测仪、便携式透视检查仪、手持式拉曼光谱分析仪、联合国G75 禁毒执法综合培训系统等先进的缉毒设备和培训软件,满足了禁毒学专业教学需要。
4.实践教学基地。我们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市州公安局建立了2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宜宾市长宁县公安局实践教学基地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侦查学专业省级示范实践教学基地”。
在公安厅和学院大力推动下,经多年探索,侦查系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了“校局合作、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1.签订合作协议,协同育人。我们先后已与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国保局、情报总队、禁毒总队等多个业务警种,成都、泸州、凉山、广元等市公安局签订了合作协议,还与一些区、县公安局签订了合作协议。汇聚全省公安法治部门专家,成立“案件质量办理工作室”,在泸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设立“侦查协作工作站”。我们还拓展合作领域,与纳溪区检察院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来,“双千”“双挂职”教官来系任教6 人,聘请兼职客座教授、教官14 人,多位四川警察学院战训基地实战教官、实战部门专家参与专业教学,初步形成学校与公安实战部门共同育人的格局。
我们还与上海蓝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侦查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基地”;与深圳市万盛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命案卷宗网络教学平台、“现场勘验移动信息平台”;与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开放式刑事案件三维虚拟实验教学实验室”“智能化审讯”“现勘信息系统”等项目建设;与成都凌感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四川全民禁毒教育基地”“四川省高校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同时,建设公司项目孵化基地,作为学院“智慧禁毒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与公安部藏区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合作,共申报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2.服务实战,反哺专业人才培养。(1)全面参与重大警务活动。近年来我系专业教师多次参加实战部门重要警务活动,比较突出的有:参与省厅刑侦局的“全省命案卷宗评比”,全省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大比武活动,全省县级公安机关国保大比武,全省公安情报部门信息化技战法竞赛等活动,担任评委、讲评嘉宾;参与了公安厅“多源智能分析实验室”“公安通信和信息技术实战应用融合创新研究实验室”建设,省厅“国家毒品实验室四川省分中心”建设;参与公安厅“3·27”专项工作,承担四川“反恐公众微信平台”的筹建、管理和运行工作等;独立承担了公安部“1·11”重大专项“国保历史教材”(四川分册)的编写工作,受到公安部国保局和厅国保局领导高度评价。(2)测谎办案与案件会诊。发挥学校智力和技术优势,近年来为公安机关测试疑难案件40 余起,特别是为合江县测谎侦破20年前的杀人案,局领导亲临我系赠送锦旗致谢。我系教师还参与了一些案件侦破和会诊工作,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为长宁县久侦不破的“5·15”特大抢劫杀人案件会诊,使案件得以迅速成功告破。(3)决策咨询。参与长宁县公安局“预审专班”设置论证;参与《四川省禁毒条例》立法论证,四川反恐细则制定,四川《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法》实施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为无人机安全管理建言献策,开展省厅重点调研课题“关于无人机犯罪问题的建议”调研,提出无人机管理综合治理对策。(4)到实战部门讲学与培训。教师先后多次到泸州市、宜宾市、遂宁市、广元市、达州市、凉山州、广安市、理县等多地公安局侦查、禁毒、国保等部门讲学与开展培训工作。我系组织禁毒专业学生开展禁毒自愿者活动,参加了学校及泸州市社会禁毒宣传、泸州市中小学禁毒预防教育,2016 年推送的“无毒少年·健康家园”青年志愿者项目,获四川省金奖、国家银奖,我系禁毒专业学生还荣获“全国大学生首届禁毒辩论大赛”第8 名,这是参赛公安政法院校中的最好名次。由于参与禁毒宣传成绩显著,两名教师获得“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教师”、4名教师获得“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校外辅导员”称号。(5)组织学生参与厦门“金砖五国峰会”等多起大型安保活动,获得公安部、当地公安厅、省公安厅表彰。
师资队伍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经多年建设,侦查系形成了一支在职称、专业、学历各方面相对合理,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现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四川省教学名师1名,公安部优秀教师1名,四川省公安机关优秀教师5人,四川警察学院教学名师2名。
侦查系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7人,分别占比20%。教师专业结构多元化,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
我们紧紧抓住引进、稳定、培养三个环节,统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选送知名高校培训,参加警种培训班,校内专家“一带一”培养,实战锻炼,参加教学比赛,出席学术会等方式,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近5年来,侦查系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9项(教改课题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38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9篇、CSSCI 9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13部;出版专著11部、编著5部。此外,参与多起公安厅课题、项目的调研、论证工作,多份调研报告被实战部门采纳。
我们从“立足四川、服务公安、面向政法,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国内高水平公安本科院校”的学院办学定位出发,狠抓藏区、彝区特色打造,研究成果丰硕,比较突出的有:
1.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1项,于2018年上半年结题。
2.独立承担了国保公安部“1·11”专项工作《国保历史教材·四川分册》的撰写,对四川包括藏区在内的国保历史进行了理论梳理和科学总结。为真实反映新中国60多年波澜壮阔的国保历史,专项组利用寒暑假多次到公安厅档案馆、雅安、重庆等地档案馆收集历史资料。将海量手写、油印、铅印的原始素材辨别整理,录入计算机,达200余万字。多次走访国保战线老领导、老同志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数易其稿,最后完成定稿,得到省厅领导、公安部国保局领导的高度评价,被荣记集体三等功。
3.成功申报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并完成结题。
4.成功举办“涉藏警务论坛”。邀请了四川、青海、西藏、甘肃、四川藏区实战部门领导、专家,全国藏区问题科研机构,多个警察院校专业教师,系统研究藏区问题,出版了论文集,引起强烈反响。成功举办学术会后,撰写了《关于落实第二届涉藏警务论坛成果的报告》,就推进我院“涉藏警务”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系统提出设想、建议,获书记、院长签批。
5.我系国保课程教师参与了以省厅张光华副厅长为组长,国保局局长和侦查系主任为副组长的“藏区问题法律专班”工作。2019 年8 月,我系5 名教师去甘孜、阿坝公安国保部门、**派出所进行了为期8天的调研,收集大量案例和资料,形成了3个课题,目前,课题正在积极推进中。还受康定市公安局委托,完成“用发展眼光看康定静悄悄的历史变化,奋力推进藏区常态化治理再上新台阶”“康定市公安局基层派出所建设”2篇调研报告,被康定市公安局采纳。
6.为藏区干警培训和本科人才培养需要,我系教师编写了2部涉藏警务教材。
7.我系2名教授因研究声誉卓著,受公安部委托,代表中国参加了“佛教国家多边会晤”国际合作交流论坛,在国际上传达来自中国的声音。
8.我系4名禁毒教师,于2019年8月,深入凉山考察禁毒工作,足迹遍布6个区县,深入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强制戒毒所、绿色家园,在深入、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与当地同志多次座谈基础上,反复提炼,数易其稿,形成了《全域治理、综合施策》的调研报告,就凉山禁毒模式的内涵、经验、问题与完善进行了深入论述。报告得到四川省公安厅胡钢副书记、张光华副厅长签批,受到高度评价,并上报中央政法委,是我系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由于藏区问题研究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我系教师主持的教改课题“服务国家大藏区战略,突出实战化导向的涉藏警务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我系教师为主体的“涉藏警务教师团队”获批“黄大年教师团队”,是全国公安警察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我系国内安全保卫方向于2011 年获批“国家特需警务硕士专业学位试点”资格,并于2012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为2018年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做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上述努力,近年来,我系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获批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教师先后荣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公安部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项、“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 项。一名教师获得公安部首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比赛”第一名,两名名教师获得三等奖,一名青年教师获得“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
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存在不少问题。
学校走公务员体制后,教师教学、科研得不到充分激励,评技术职称价值降低,影响了教师积极性。希望学院党委多争取上级支持,逐步建立与学校属性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信息化侦查是现代侦查的重要特征,也是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信息屏障问题。公安实战部门信息平台拒绝对警察院校开放,教学只能使用教学版软件,其信息量、功能均不能与实战相比,学生很难学到真功夫,教师也难以开展理论研究,引领实战。
实战化教学改革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公安部倡导实战化改革之后,不少教师习惯在旧思维框架内思考问题,教学手段方式陈旧,实验实训简单粗放,难以适应实战化教学需要。
学科建设是创建一流专业的基础,近年来,尽管我们取得一些成果,但由于我系有侦查学、禁毒学两个专业,国保、经侦课程均在我系,省厅相关警种不断提出各种需求,我系还承担了研究生培养任务,学科建设存在疲于应付的情况,学科方向缺乏凝练,影响了学科专业的长远发展。
长期以来,教师脱离实践,但由于教学任务压力大,难以很快提高教师实战教学能力;引进多名博士,但普遍对法学、公安学缺乏了解,作用发挥受限;住校实战教官的数量不足,质量得不到保障,部分实战教官理论素养不够,对教学缺乏理解,影响教学效果。
模拟真实案件、真实执法环境需要有足够的量,并呈现真实性、多样性、典型性,才能充分发挥实战化教学功能。目前的问题是,仿真现场数量不足,典型性不够;侦查措施、手段缺少情境性训练场所;大量现场细节、训练场景仿真困难,需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而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短期内难以解决。
我们的建设目标是,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从省属公安院校属性、学校区位、基础条件出发,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形成以侦查、禁毒、国保三个学科方向为支撑,以藏区问题与治理研究,民族地区及西南边疆毒品问题综合治理研究,新型犯罪侦查研究为优势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格局,力争在2025年,把侦查学专业建设为国家重点专业,禁毒学专业形成民族地区禁毒特色优势,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路径实现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以修订2020年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围绕实战化教学改革,建构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三个维度,形成培养方案建构逻辑:一是人才培养方案满足现代侦查、禁毒工作法治化、科技化、信息化、合成化要求;二是基于警种日益综合化,专业宽口径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服务四川,打造涉藏、涉彝特色优势。
准确把握实战化教学内涵,从教学条件接近实战,课程体系和内容反映实战,教师队伍能满足实战化要求,互动、探究式教学满足实战化人才培养,动态多元考核适应实战化教学培养要求几个方面着手,体现实战化教学要求。
严格遵从专业国家标准,设置治安学、公安管理学、公安情报学、刑事技术、现场勘查、禁毒学等专业基础课,设置侦查学导论、现场勘查、信息化侦查、侦查措施与决策、刑事案件侦查、审讯学、侦查规范取证、反恐工作等专业核心课,以及设置专业拓展课,实现对四化要求、宽口径培养和服务地方的全覆盖。
在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专业拓展课:1.宽口径、合成化培养。设置国内安全保卫、经济案件侦查、禁毒学、禁毒社会工作、道路交通管理概论、网络安全与执法、合成作战等课程,完善专业学生知识结构;2.满足行业重大需求,强化学生面对新型犯罪的侦查能力。设置电信诈骗案件侦查、有组织犯罪侦查、非法集资案件侦查、食品药品环境犯罪案件侦查、劫持人质谈判与战术、涉警舆情导控等课程;3.适应法治化需要,在侦查规范化取证核心课基础上,开设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课程;4.满足科技化、信息化需要。增设公安大数据、视频侦查、电子证据技术、犯罪心理测试、火炸药概论;5.加强专业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开设侦查思维、侦查心理学、国家安全学;6.突出特色。开设藏民族历史与文化、藏传佛教与藏区社会、彝区禁毒等课程;7.为解决课程设置滞后实践的问题,设置研讨性课程“热点案件侦查”,保持教学的前瞻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将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推动学科理论发展,支撑一流专业建设。未来学科方向是:
1.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强“国家安全学”课程建设。问题研究既要围绕国家安全的构成,保卫政治安全、制度安全这一核心,又要结合公安机关的职能、任务,四川藏区警务需求,形成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反恐研究。加强新课程“反恐工作”的理论研究,依托学院“反恐中心”,转化科研成果于人才培养。既要研究反恐方针政策、防控体制机制、案件处置、法律适用,也要研究暴恐出境通道管控、资金流控制等“地方性”问题。加强与新疆警院、其他反恐研究中心、省厅反恐总队的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教材研发、人才培养。开展“双语”教学,实现与国际接轨。
3.信息化技战法研究。加强信息化侦查课程建设,与省厅情报总队、刑侦总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研究信息化技战法,构建侦查大数据理论、平台操作、信息化技战法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信息化侦查能力。
4.侦查规范取证研究。依托实战专家,共同开展侦查规范取证研究,利用命案卷宗平台,采取“微课+训练案例”的形式,利用公安网建设网络课程,供本科教学和干警培训之用。
5.新型犯罪研究。随着社会迅猛发展,各种非传统、科技、网络等新型犯罪层出不穷,是侦查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我们侧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网络安全与执法相关学科合作,利用学院网络攻防实验室、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开展网络犯罪、信用卡诈骗等犯罪和侦查研究;二是,与深圳万盛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蓝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凌感科技公司开展合作,在大数据侦查与禁毒、无人机犯罪与侦查运用、新兴行业反恐等领域开展合作。
6.边疆毒品区域防控与民族地区禁毒研究。立足所处区位,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历史、地理、民族、文化和经济特点,重点研究四川合成毒品治理、贩毒通道管控,“恐”“毒”“独”合流防范打击、凉山民族地区外流贩毒与特殊人群贩毒整治等问题展开研究。
7.藏区问题研究。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聚焦国家需求,加强与藏区公安机关和公安部藏研所的合作,将反藏独分裂、维护藏区稳定作为重点,开展藏区警务重大问题研究,力争推出更多有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教学方法的变革是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核心,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由课堂理论灌输为主,向范例教学法转变。目前,警察院校运用的案例教学与教育学意义上的范例教学还存在较大差距。所谓范例教学法“是使学生能依靠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1]197
由于案例典型性不够,学科理论品质不高,学生难以通过案例这一“特殊”,领悟理论的“一般”。
2.由结论教学法向过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转变。所谓结论教学法,是教学以告诉结论,让学生理解结论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教学是与结论教学法相对应的教学法,它是指通过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教学[1]89。发现教学法(大致包括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资料或情景自觉地主动地探索,从而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156问题教学法认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过程,因而……教学法的要旨就在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1]172
在侦查学教学中,我们提倡最多的就是“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提倡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它只是对教学活动的外在描述,内涵含混,很难说是一种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法。问题的关键不在口号式提倡“互动”教学,而是如何实现互动教学,这就涉及到过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的推广和运用的问题。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比赛中,很多院校教师教学以一个案例开头,称之为“问题引入”,但引入的目的经常是不明晰的,并未体现教学法意义上的“设计”。侦查人员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广泛运用过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无论教学条件多么逼真,教学仪器设备多么先进,教学活动多么热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很难得到培养的,实战化教学也终将是一句空话。
3.由精确教学法向模糊教学法转变。目前,我们的教学总是有一个“标准答案”,属于精确教学法范畴。所谓模糊教学法,“是指把问题置于更广泛联系中,从模糊性方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体模糊性中把握事物本质的教学方法。”[1]113-114按图索骥是违背侦查规律的,精确教学法是培养不出高素质侦查专门人才的。
1.建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实战化教学的应有之意。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由军训、社会实践、创新训练、体能训练构成的“公共实践环节”,刑事办案能力综合实训、行政办法能力综合实训、侦查一体化综合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实践教学宏观体系。新培养方案课内实验实训达到481 课时,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3 学分,实验实训学分占比38.22%。我们将继续坚持“平时表现+形成性考核+期终考试”的考核模式,以适应实战化教学的需要。
2.建构实践教学手段方法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手段方法体系,实现科学训练:(1)构建仿真性训练场所,新建三个模拟现场,满足专业技能训练需要;(2)新建情境性训练场,满足侦查措施、手段行动训练需要;(3)充分发挥现代电子技术的作用,建设“侦查三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室,开发虚拟训练项目,满足专业技能、行动与思维训练需要;(4)建设侦查大数据实验室,依托典型案例,开发开放性训练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多向思维,多重可能性探讨,训练学生侦查思维能力;(5)深入探索“侦查一体化综合实训”方法体系,满足综合、合成训练需要;(6)采购了语音情感分析系统、面部表情分析系统、眼动探测系统、生理指标监测系统,与测谎仪一起,建成行为科学侦查应用实验室,利用“智慧禁毒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开发,研究性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3.建构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习教学大纲,利用学院搭建的远程教学网络,与基地实战教官一起,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能力情况,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开展“动态”教学,充分发挥实习的教学功能。
1.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拔尖人才。外引内培,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学历提升、访问学者、专项进修等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形成激励机制,对有钻研精神的业务骨干,压担子增才干,创条件促成长,培养学科带头人。在现有基础上,争取在未来五年内,形成4~6名学科拔尖人才,2名左右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力争再引进博士3~5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超过30%。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力争达到80%。国外及港澳台知名院校进修师资6名,使有国际培训背景的教师人数达到10名。
2.建立遴选淘汰机制,优化实战教官队伍。在公安厅支持下,建立住校实战教官遴选淘汰机制,重点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形成激励机制,吸引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素养的干警来校任教;二是形成培训机制,提高实战教官教学能力;三是供需结合,优化资源。根据各地公安局地域特点、工作特色亮点,有针对性地选派实战教官,保证实战教官代表四川公安某方面工作的最高水平;四是,赋予学校选择权,优胜劣汰,提升教官队伍素质。
3.围绕学科方向,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充分发挥博士作用,吸纳实战专家,科研机构学者,组成多学科、多领域人士参与的教学科研团队。围绕重点学科方向展开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开发教材,组织教学。充分发挥我系省高校“特殊领域科研创新团队”和“反恐研究中心”的作用,加强与其他研究团队、相关警种的协作,把团队和中心建设为相关领域研究高地,相关课程师资培养的孵化器。
国家发展要求学科、学校走向国际化,国际视野,国际合作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在现有与荷兰大学警察学院、加拿大哥伦比亚司法警察学院、香港公共行政学院合作基础上,加强教师进修、学生互派力度,进一步谋划合作项目,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拓宽合作面,重点在反恐、禁毒、佛教管理等领域加强与有关国家警察院校的合作。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基本支持,广泛开展对中亚、南亚国家警察培训。争取在2025 年前后,招收南亚、中亚国家相关领域警务硕士研究生,形成国际化办学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