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0-02-17 12:51王春艳
现代交际 2020年24期
关键词:立德应用型课程思政

王春艳

(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34)

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随着时代的发展,单向的“思政课程”已满足不了新时代学生的需求,需要改革,更需要创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为此,各高校提出了“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创新方法,其核心是充分挖掘非思政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经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其渗透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相结合,同频共振,协同发展,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已经在各个高校开展起来。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入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教育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处于心智成熟发展、矛盾冲突的关键阶段,需要深造、学习,予以正确的引导。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化的发展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他们的头脑充斥着丰富的碎片化知识,需要系统的是非善恶标准体系引导;传统的单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求,需要改革教育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上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重要论述,教育者要在大学生“拔节孕穗”关键成长期,形成向上向善的人生三观。这不仅要求一线教育者,尤其是思政教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更要求改革教育方式,使高校思政课程和非思政课程同向而行,相互配合,协同发展,“用好课程教学这一主渠道”,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高校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

早在2015年,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最重要的内涵是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使学校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和产业的能力。[2]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有在生产、实践中实际应用的能力。

“课程思政”实质是价值引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内化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知行合一。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人才,首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这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的特点,挖掘出非思政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隐性教育,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显性教育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3.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因此,“课程思政”改革要紧紧围绕这个主线进行。心理健康“课程思政”不仅要教会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掌握自我探索和心理调适技能,而且还要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规范言行,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实现新时代背景下人生中伟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的安排,广大师生欣然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的教化,最终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要以高屋建瓴的格局观做好课程的各章顶层设计,以满足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要构建全局观念,结合具体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体系、课程目的、教学内容、学生评议等多方面进行设计。[4]

依据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自我认知层面,内容如下:

基础理论知识构建:心理健康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明确大学生活各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并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解决大学生当下问题,帮助大学生掌握自我探索、心理调适及科学心理发展的技能。如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会通过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表1 教学内容—思政元素

表2 思政教育点—教学方法

塑造自我健全心智:新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使大学生迷失自我,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发展特点,并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从而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我调适或者寻找社会支持,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平衡状态,最终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发展自主意识。

2.教学要点

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其中规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为: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三大板块12个专题。[5]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开设的课程特点,整合教学内容为10个模块,从每个模块中挖掘思政元素。(见表1)

3.教学实践

在课程思政的理念指导下,依托超星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方式教学模式,新的教学设计方案,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教化,做好正确的价值引领,塑造社会主义大学鲜明的理想信念,真正实现培养一批专业功底扎实、国家意识强烈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见表2)。

三、结语

心理健康课程思政课程,不是简单相加或者讲几个案例,而是将二者深度融合。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不仅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服务,解决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而且要有高度整合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价值观的熏陶,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并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立德应用型课程思政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