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璇
[摘 要]教师课程能力是指教师参与课程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能力。近年来,随着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话语权得到强调,教师参与课程活动的能力也备受重视。提高和发展教师的课程能力,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校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学习水平的确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对语文教师所需具备的课程开发、编制、实施、评鉴能力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其提升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3-0069-02
一、语文教师课程能力内涵解析
关于教师课程能力的内涵界定,国内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我国最早明确提出“教师课程能力”这一概念的是吴惠青和刘迎春,他们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上发表的《论教师课程能力》中指出,教师课程能力是指教师的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评鉴与选择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旨在强调教师在适应新课程改革时所需要的实际本领,即课程能力是“教师对于课程这一特定领域的运作、驾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张立新、魏青云则认为教师课程能力是一种技能,他们在《发展教师课程能力》一文中指出,教师课程能力是一种专业品格、知识储备和课程技能,强调了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而田秋华在《论教师的课程能力》一文中,从心理学的视角上将教师课程能力定义为“教师具有的、基于课程知识与技能的、直接影响课程活动运行及其成效取得的能动力量。”在文中,田秋华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能力=知识+技能”,将教师课程能力归纳为教师具有的、基于课程知识与技能的、直接影响课程活动运行及其成效取得的能动力量。朱超华则认为,教师课程能力是指教师自身所具有并运用于课程活动中,直接影响课程活动实施、决定课程活动成效的能动力量。
由于笔者旨在探讨一线语文教师能够实际运用并有获取和提升途径的课程能力,因此较为认同田秋华对教师课程能力的内涵界定。
语文是一门贯穿学生求学生涯始末的重要学科。学生对母语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语文课程强调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查阅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参考书后发现,现今阶段,学生的朗读及默读能力、写字能力和阅读积累能力都得到了强调与重视。刷题和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的语文教学需求,社会的发展和语文教学标准的变化,给语文教师指出了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语文教师的课程能力,是让语文教师适应当前语文教学要求、提升自身能力的不二良方。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能力”,课程能力更看重教师在课程开发、课程研究、交往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课程能力更看重教师个人的综合实力,也更能彰显教师的自身价值。近年来,绘本课程、传统文化课程、阅读课程、语文校本课程等创新型语文课程层出不穷,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也对语文教学内容作了许多更新。提升语文教师的课程能力,能够帮助语文教师在使用课本教学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选择多种扩展课程游刃有余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师课程能力的构成要素
笔者在对比和借鉴多个课程专家对课程能力构成要素的界定,并结合语文课程本身的特性之后,将语文教师所需具备的课程能力解构为语文课程开发能力、语文课程编制能力、语文课程实施能力和语文课程评鉴能力。
1.语文课程开发能力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只被看作是国家规定课程的被动实施者,但随着三级课程的实施,一部分原本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利被下放,学校与教师也慢慢地在课程活动中获得一些主权。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开始研发自己的校本课程及特色课程体系,且成果颇丰。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线参与者,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也应受到关注。
课程开发能力的主要使用范围是教师所在的学校,它是指教师改进学校课程的能力、主要课程研究能力、课程决策能力、课程资源整合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这些能力要求教师系统地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切实地调查本校的教育现状,全力地收集能用于课程开发的各项资源,虚心地与同行及课程专家们交流合作,根据学校与学生的需要来开发课程。在进行课程决策时,教师还需仔细地记录和检查决策过程,进而开发出更加合理的课程系统。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是离不开大量的积累的,但灌输型的积累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心生反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时,将学生需要积累记忆的内容以更为灵活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将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融入故事、谐音的词句、顺口溜等形式之中。在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时,也应多为学生选取与教科书相联系的、难易适中的内容,一是为了适时地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二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补充更丰富的知识。
2.语文课程编制能力
课程编制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练习等环节的编制能力。在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进行课程编制时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应当更加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师应在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比如,低年级的学生会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为低年级的学生授课时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加大游戏的比例,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初步培养他们的语感、语音语调基础、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便成为高年级阶段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填空法、朗读法、复述课文法等方式进行语文课文的教學。此外,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须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语文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难易适中的课后练习。在布置课后练习时,教师应适当让学生减少对单词短语的机械抄写,为学生布置更多有启发性的习题。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习成效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习题,但‘不同的习题并不是作业量上的机械加减,而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上的短板为其查漏补缺。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编制时,还应明确本次课程的预期成果,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作比较,进而按照个别差异调整教学。
3.语文课程实施能力
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上。教师可以一步不落地按照自己所预设的教学内容来实施课程,也可以根据课堂动向来随时调整自己的课程实施方案。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自主设定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预设教学方案,同时也要求教师更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创设能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
因此要胜任实施课程的任务,需要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有科学的认识;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学科知识;了解各种语文教学方法,等等。而在新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也需要时刻把握课程改革的动态,主动探究更多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善于将语文教学理论与实际的教学过程相联系,锻炼解决语文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和同行专家的反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调整自身的教学实施风格,等等。
4.语文课程评鉴能力
语文课程评鉴能力包括对语文教材的鉴别能力,对学生的评价能力以及教学反思能力。
首先,语文教师应对各类语文教材加以鉴别,在众多教材中选出适合所教学生和自身教学风格的优质教材。优质的语文教材既能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也能令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评价所教学生时,教师也应采用更多元的评价方式。语文教师不能因为大型考试中着重考核读写能力,便只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考核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检测。能否富有感情地准确朗读课文,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测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改编课本进行戏剧表演;也可以通过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检验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评价形式上,教师应多用形成性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对于语文这门需要大量积累的学科而言, 语文教师需要更频繁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反馈,让学生能时常体会到积累给自身学业带来的可喜进步,进而喜欢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此外,语文教师在评价时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真实情感,总之,培养语文教师的课程能力是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加以重视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 参 考 文 献 ]
[1] 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4(6):13-16.
[2] 谢红仔.语文课程实施现状探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3] 吴思.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湖北省红安县为例[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4.
[4] 艾春梅. 九年一贯制学校语文教学衔接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9.
[5] 陈效飞.教师课程能力研究的进程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8 (5):23-26.
[6] 郜锦强,刘建设. 简论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与培养[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71-72.
[7] 魏青云,张立新. 教师从“教学能力”向“课程能力”发展的专业要求及其体现[J].教育导刊,2006 (1):54-55.
[8] 吴惠青,刘迎春.论教师课程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5):68-71.
(責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