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视角下普通高中美术教师的认识与变革

2020-02-16 14:44朱惬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认识高中美术变革

朱惬

[摘   要]文章针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现状,从美术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认识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师应对自己、对课程重新定位,尝试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养成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认识;变革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3-0023-03

暑假即将来临,很多高中美术教师希望能早点拿到和新课标配套的高中美术新教材,便于在暑假做好备课工作。但据笔者了解,也有很多高中美术教师对新教材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翻来覆去也就那些内容,没什么好准备的,最好备一次课用一辈子。

高中美术教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

2018年江苏省高中美术新课标培训中,一位与会嘉宾说:我们普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校的主要工作是监考。会场内掌声雷动,大家觉得他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普通高中美术教师主要被人们分成两类:一类是负责美术高考班教学的美术教师,他们在学校的地位和语数外学科教師一样,受到校长尊重、家长追捧;另一类就是本文论述的普通的高中美术教师,这一类教师是校领导眼里的透明人,其他学科教师眼中混饭吃的人。面对这种现状,很多普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校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埋头于艺术创作,希望能在美协、书协找到自我价值;一部分人则利用课余时间开兴趣班,认为多赚一些钱才是王道。笔者工作的前十年是春风得意的美术高考班的美术教师,后十年是苦哈哈的普通高中美术教师,也曾一度迷失。2015年开始推行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后,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对自己重新定位,找回了自我,同时总结了一些感悟和同行分享。

一、重新认识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912年蔡元培先生提出:“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国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了的情感。”[1]在其极力主张之下,北洋政府把“美感教育”列为国民教育五项宗旨之一。自此,美术教育未曾缺席过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就从国家层面把以美育人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是一个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图像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电影、电视、微信、短视频、漫画、商业广告等都是图像展示。视觉信息渗入生活的各个角落,世界已经进入视觉文化时代。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高中美术教育已经超越了教学绘画技能和造型能力的范畴,教学重点应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思考判断能力,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形成必要的美术核心素养。

如2018年的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事件,先是社交媒体上的不当视频引发了热烈讨论,然后发酵到取消上海大秀。这是一个外国品牌因对中国文化的偏见和偏差而引发的一场文化事件。西方人固执而又刻板地认为“小鼻子、眯眯眼”就是东方脸,“旗袍、龙、京剧头饰”就是中国元素。西方世界运用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向世界传达着怪诞的中国形象。学生未来将参与到全球性的文化艺术交流之中,会频繁遇到这些现象。只有具有一定的美术核心素养,才能做出正确的评鉴,并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还原中国形象,把正确的中国文化传达给世界。

当然,课程的发展受到国家、社会的双重影响。国家的影响是方向性的,在符合国家教育目的基础上,对各学科课程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3]美术学科不受到重视,是社会上由来已久的一个现象。高中教育,对大众而言只有一个目标——高考。“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在这个大背景下,高中美术课被削减甚至取消,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2019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通报批评了五个对文物保护不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如山西省大同市、河南省洛阳市存在在古城或历史文化街区内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的问题。我们作为高中美术教师,看到这则新闻,是否会痛心“这些城市的管理者在人文形态、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修养基本为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忽视审美教育的后果正在显现。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审美需要位于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和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需求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审美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国家及时地在这个时间点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形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一种能力与正确的价值观。这种能力与价值观会随着学生的成长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潜移默化传递给下一代。20世纪初,颜文樑先生任太仓高级中学美术教员,其当时就在笔者的外公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笔者幼年在外公指导下学习绘画,最后成长为一名美术教师。历经了近一个世纪,这颗种子才终于开花。

美术教师认识到高中美术教育的新形势、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工作的价值,才能笑面现实并保持工作的热情。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普通高中美术课的定位

认识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解决个人心态问题只是第一步,关键要认识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旧的课标有何不同之处,并寻找到体现自身价值的突破口。

在“三维”目标时期,教师写教案必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让其掌握某一技法或知识,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远期目标。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提高绘画技能和造型能力。

现在课程进入“核心素养”时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是对“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但内涵远远大于“三维”目标。美术教育由过去的“关注学科”转变为“关注学科与关注人”并重[4]。如果说以前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那新课标的要求就是“知行合一”。

三、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的尝试

1.建立课堂中师生平等理念

历年开学调查反映,学生认为,他们在高中美术课中应该学画画或者听教师讲解作品,课堂中美术教师是主角,学生配合一下就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学会“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和学生对美术课的传统观念完全不同。要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先改变学生的理念。

“三尺讲台”是教师身份的象征,不管是在教师还是在学生心目中,讲台上和讲台下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地方。对学生来说,走上讲台有压力;对教师来说,讲台是个人天地,容易产生自己是课堂主角的心态。

把讲台搬走!

踏进教室的第一天,学生都懵了,纷纷问道:“我们朝向哪里?老师你打算站在哪里?”笔者告诉学生:“投影仪大屏幕的方向就是上课的朝向。老师可以站在教室的任何位置,甚至坐在你们中间。”没有了讲台,在分组的课堂中,学生从任何一个位置上站起来,都可以成为教室中的主角。教师没有了讲台,打破了心理上“我是主角”的暗示。师生心理上微妙的变化,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2.开展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第三條:“创设问题情境,倡导探究式学习。”[5]教师要以兴趣为基础,指引学生去寻找知识。学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实地探访,也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市图书馆的资源。整个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角,教师只在关键节点上给予学生帮助、指导。

比如,教授《漫步中外园林》一课时,笔者就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一个小组自设题目:苏州园林为什么出现在苏州?笔者给这个小组一个建议:和另外两个小组共享资料,一起讨论。另外两个小组的问题是:“苏州园林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苏州园林的主人是谁?”学生查资料,实地走进园林,拍摄照片、视频,请教地理、历史、语文教师。在最后的展示评价环节,笔者和历史、地理教师一起坐在学生中间。有些小组展示了PPT,有些小组展示了用剪纸方式表现的花窗,有些小组制作了苏州园林的沙盘,还有些学生代表分别讲述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然后师生提问。笔者给学生提了个问题:“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有何不同?”研究“苏州园林的主人是谁?”这个小组的一位学生这样回答:“扬州园林的主人是盐商、土豪,园林是用来炫耀他们财富的,园子比较大,偏阳刚。苏州园林偏小巧,主人大部分是隐逸的官吏和名士,园林是其精神世界的追求,小而雅致的灵魂栖息之所。”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性学习,在美术核心素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

3.将真实事件引入课堂

把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课堂中反复进行这种运用练习,方能让知识转换为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事件后,笔者开设了一课:《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风”》。上课时让学生先看视频然后进行讨论:这个广告冒犯到你了吗?有些学生觉得“无所谓”。接着笔者展示一组图片:18世纪外国瓷器上的中国人、Tom Ford的龙袍系列、英剧《神探夏洛克》(2011年)中的中国演员……让学生探讨: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西方人认为“中国风”就是“龙、马褂、旗袍、唐人街、眯眯眼、青花瓷、功夫”这些元素?为什么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晚清、民国时期?讨论:如何向西方展示我们的文化?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如传统文化要融入时尚之中,我们的服装设计应该有中国特色,并不是印条龙就代表中国风,可以把苏绣工艺运用到衣服、手包上;我们的电影要有中国特色,美国人就是通过好莱坞宣扬美国文化,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中国队长”;中国漫画一定要做好,让中国人从小就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我们的媒体也要做好相应的宣传。最后,笔者让学生把他们的这些想法通过画草图的方式展现出来。

把美术鉴赏放入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让学生面对社会生活中的负面形象时能有识别判断能力,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但又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成熟价值观。

4.引入跨学科教学

高中美术课必须秉持开放的态度,高中美术教师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上,要勤于向其他学科的教师请教。比如谈到敦煌艺术,自然会联系“一带一路”,笔者就去寻求地理、历史、政治教师的帮忙,了解学生现在在地理、政治方面的知识积累,邀请其他教师参与备课。

笔者曾在《外国雕塑撷英》一课中,把历史教师请进美术课堂,并和他选择了几个话题在课堂上进行对话。话题一:古希腊的雕塑作品为什么是裸体的?话题二:古希腊、古罗马雕塑对西方艺术的影响。笔者和历史教师从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开始,聊到宗教信仰、希腊文化以及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等。历史教师还把历史课中“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等内容穿插进来。其间聊到一些已经学过的内容时,历史教师还邀请某些学生来阐述。当然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即时回答。大家对这种访谈式的教学充满兴趣,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很好。

有请进来,也有走出去。美术学科也可以给其他学科教师补充知识。如高二历史必修3(人教版)第23课《美术的辉煌》,很多历史教师表示对于这个内容自己是外行,只能照着书本简单说一下。笔者作为美术教师,向历史教师表示:可以进行课程整合,把历史课要讲授的重点告诉笔者,笔者将其放到美术课堂中去讲授。

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学会了从全局看待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视觉信息的急速增多,教育改革的加速推进,一切都在督促美术教师改变传统理念,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美术学科。新课标为广大高中美术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充满信心,展望美术教育的美好未来,并为之付出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与《时代画报》记者谈话[M].蔡元培全集(第6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  郑宪恒.1927至1937年普通学校美术课程发展的内在逻辑:基于课程社会学视角的研究[J]. 中国美术教育,2018(4):8-14.

[4]  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认识高中美术变革
变革开始了
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