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玲,夏永梅,孙 龙,费秀婷,张 芳
(山东省日照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山东 日照 276000)
近些年来,我国逐渐趋于老龄化发展,老年人口的增多也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为脑梗死,该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大脑出现了供血不足或者是缺氧的情况,导致大脑组织和细胞逐渐发生病变和软化,对神经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伤,这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然而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诊或者是误诊的情况,这就会耽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我们将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方法融入其中。
从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来本院接受脑梗死诊治的患者中任意选择60 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这60 例患者经过脑部CT 检查,均确诊为脑梗死,并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这60 例脑梗死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7:23,年龄范围在48 ~74 岁,平均年龄为(66.7±5.9)岁。60 例脑梗死患者的年龄、病情程度以及其他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首先,为这60 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检查的主要部位包括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双侧颅动脉以及椎动脉。在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将颈部扫描部位充分暴露在视野下,这样能够提高患者颈部血管的可见度,然后将扫描探头放置在颈部。扫描的过程中,探头需要和观者颈部血管长轴保持水平,通过影像来观察患者颈部血管内中膜的厚度、内径以及是否出现血管狭窄、形成斑块的情况。尤其对于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来说,我们需要观察是否有血栓的形成,往往需要重点观察患者动脉的分叉部位。在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时,我们需要从距离颈内动脉1.5cm、近心端1.5cm以及颈总动脉球部开始测量。
分别为两组脑梗死患者实施了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后,重点观察患者动脉血管中斑块的形成情况,一般来说,当IMT ≥1.5mm 时,则说明有硬化斑块形成,若IMT 在1mm ~1.5mm 的范围内,则说明患者颈动脉出现了内膜增厚的情况。颈部硬化斑块,根据回声的状态分为三类:分别是混合回声、低回声和强回声,回声状态的不同说明了斑块的稳定程度,一般情况下,回声分布不均匀说明患者为不稳定斑块。除此之外,当患者动脉血管中产生了较大斑块时,则会引起血管狭窄的情况。
将SPSS20.0 软件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处理软件,计量资料(±s)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我院影像科医师对诊断结果的研究和分析发现,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脑梗死患者的灵敏度为93.3%(56/60)、特异度为71.7%。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与CT 检查结果比较无太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发现,引发脑梗死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患者的动脉血管中形成了许多斑块,而斑块的产生就会引起血管狭窄的情况。本次研究利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60 例脑梗死患者中有49 例患者诊断出了颈部血管狭窄、52 例患者诊断出了血管斑块的形成,还有少部分患者诊断为颅内前循环狭窄的情况。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患者大脑血管的情况,通过回声、血流速度等方法能够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状况。但是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图像医生无法清楚的判断患者颈部动脉的狭窄情况以及远端血管中的血流是否正常循环。为了提高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我们需要将其他的诊断方法应用于其中,将多种诊断方法的结果结合起来分析,能够将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状况全方位的呈现出来,帮助主治医生进行更准确的鉴定和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症状,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诊断脑梗死疾病我们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主治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这种诊断方法能够清楚的将脑梗死患者病变血管中的斑块情况和血流动力呈现出来,降低了误诊或者是漏诊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