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鑫爽
(长春开放大学,吉林 长春 130051)
伴随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开放教育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推进。在开放教育的理念中,人人能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通过提供开放入学机会与自由选择的学习服务培养人才,实现包容、公平、有质量的终身学习目标,致力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开放教育教学内容多样化、个性化、适应性的内容占据较大比重;主要采用有支持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与支持,学习时间和场所都可以自主选择,制度体系开放且灵活。
目前,开放教育的学习者中成年人居多,通过学习者分析,不难发现成人学习者都是带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经验进入学习的,他们学习目的明确且学习动机较强,但从目前学员的学习情况来看,开放教育模式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学习监管机制不健全、导学环节功能薄弱,还有就是由于在职学员的特殊性,工学矛盾的凸显,无法满足他们对学习效率的期望等等,这些弊端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阻碍了学习目标的达成。
针对开放教育的现状,引入混合学习模式,对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众所周知,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师生面对面,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梳理课程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解答重、难点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堂进度,更加直观的掌握学生情况,而开放教育则大不相同。师生见面的机会较少,所以就要求教师在确保提供基础学习支持服务的同时,着重于学员的学习规划以及导学工作,加强对面授课程的重视。在开放教育中,根据各个科目的不同,设置了相应的学分,以此为依据开设面授课程,一般每个科目每学期的面授课为4 次(以长春广播电视大学为例),由此可见,受面授课时的约束,面授辅导的内容,就需要得到高度凝练。有限时间内,教师不仅要使学员明确并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还要对学员自学过程的中遇到的难题予以解答。
另外,针对成年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各个专业都会开设实践类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课程实践是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情况而进行的综合性训练,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旨在加强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据了解,社会实践时间安排一般每学分不少于1 周,教师需根据有关要求为每个学生制定出详细的实践计划,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应独立完成实践报告,获得相应学分,从而达成实践课程的学习目标。然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有的指导教师专业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工作经历,对于学员的实践指导预见性不足,导致实践选题无法进行;还存在师生比例超标的情况,指导教师指导学员人数过多,无法详尽的指导每位学员的实践过程,导致部分学员的实践过程虎头蛇尾;还有一些指导教师疏于对实践过程指导,导致实践中的有关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针对课程实践中的不足,指导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实践的方案要符合教学要求和社会实际,从而保证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效果。
教师在提高面授课质量的同时落实好实践课程,无疑为开放教育的线下教育部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只有线上和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混合学习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稳步推动开放教育的进程,由此可见,线上教育部分也至关重要。
在开放教育中,网络教学资源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依托在线教育平台呈现。以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为例,成功报名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员,均会取得登录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进行远程学习的资格,在教育平台上,每位学员都拥有自己的学生空间,在学生的个人空间中,不仅可以通过“在学课程”的导航,明确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也可以通过成绩、考务、学籍等栏目,获得相关的学习支持服务。针对于“在学课程”点击进入学习,便可以开展学习活动。在线教育平台,突破传统面授课堂的约束,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学习时间也不必受上下班,上下学,还是白天晚上的限制;同时具备即时性,如E-mail,课程讨论区等的应用,很好的实现了教与学的探讨,十分快捷。优化网络教学资源,加强学习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1)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开放教育中,有些课程的责任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不能够很好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教学资源,拘泥于传统课件上知识点的罗列或者直接以文档的形式上传教学资源,对于吸引学习者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所欠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开放教育的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平时要主动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并能够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结合课程的重难点,录制微课程;针对某一专题开展直播教学;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制作课件等,这就要求教师们克服畏难情绪,深入思考,坚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切实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个人教学技能的提升做出努力。在教学活动方面,应多考虑师生间的互动,增进情感交流,有了情感的纽带,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管机制
区别于传统高校的学生,开放教育的学员中,有的希望采用自定步调的原则,开展自主学习,但是从学习成效上来看,由于缺乏学习自觉性,导致学习进程落后的学员不在少数。所以开放教育的在线平台上,需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管机制督促各位学员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课程的考核形式一般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教师以往只能透过考试成绩来分析学员是否达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行为的监管尚不明确。有的学员可能并没有进行系统学习,就直接参加了课程的考试,那么课程成绩并不能说明其学习过程的合理性。为了实现学习过程的监管,教师应该对学员的学习行为进行统计,如:统计课程行为天数,付出时间一定是学习的最基本保障;统计行为总数,避免出现开着电脑或者手机等终端设备刷学时,无作为的情况;统计资源的浏览数,监管学员学习所有的知识内容;统计完成的作业情况,掌握学员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统计发帖数,发帖数量能够很好的体现学员与老师的交流情况。通过大数据对学习行为的统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督促学员切实参与课程的学习,而不是本末倒置,仅仅关注课程的成绩。这一举措,必将对开放教育中建立学习监管机制,督促学员真正达成学习目的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3)搭建同行交流的桥梁
通过对开放教育中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得出他们当中一部分人,继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新知识结构,而且还渴望与同行进行交流,为了满足学员的这一期望,教师就要承担起搭建桥梁的任务,给学员提供交流的机会,他们不仅能够从中获得行业内外的各种信息还有可能获得有用的思路,这对他们各自的实际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所作的工作得到赞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信心。由此可见,组织学员们在同行之间进行交流,能够很好的促进他们的自身发展,所以作为开放教育的教师,应对这项工作有所侧重。
作为开放教育的学员,应当珍惜继续教育的机会,合理规划工作和学习时间,认认真真地完成好每一个学习任务和目标,尽可能参加面授课程,并争取在参加面授辅导前完成相应单元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要在听课过程中做好学习笔记。在课程的实践环节,要遵守实践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安排,接受管理,不做表面工作,不敷衍了事,切实深入到工作岗位中去,做好规定的工作,确保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性训练,提高自身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在线教育平台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扩充知识的储备,还要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真正利用好混合学习模式,学有所成。
混合学习模式的引入和应用,为开放教育增添了活力,较好的解决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将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开放教育,要充分考虑各个学习要素,综合一定的策略,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