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服务于高职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探究

2020-04-02 02:36辜明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分成果

辜明华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

学分银行,顾名思义,将学习者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学习成果以学分的形式存储在专门的机构,实现各种学习成果的存储、认证、积累、转换的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分银学行的建立体现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将学习者的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学校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转化成相应的学分,成果转换成类似于银行存储的货币,从而实现了不同形式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转换,当一个人学习者的学分积累到规定的标准后,便可转化成相应的学位或者相关的资格证书。学分银行建设有利于打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同时,也促进学习者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学习范围,从而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结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2019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20 号)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工作。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还会增长。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学分银行”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利用“学分银行”服务于高职与其他教育形式纵向沟通、横向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推动产教融合,助力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各项必要技能培养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对职业生涯开展前瞻性长远性的规划,对于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制度面临的困境

1、支持性的政策文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我国“学分银行”建设背景来看,目前国家层面有关终身教育和学习成果认证方面法律文件还没有出台,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的仅仅停留在倡导层面上,只有在《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中提出来有一些理念性法规,在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法等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缺乏进一步指导实践操作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作支撑。近年来,全国性的《终身教育法》《继续教育条例》等至今尚未出台,只有一些发达省市才提出地方推进性的法规。作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新型制度探索,从国外经验来看,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大多以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作为基础建立和实施,国家或地方颁布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学分银行的定位目标、服务范围、认证内容、程序办法、管理监督等职责等做出明确规定,这些政策法规不仅要制定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原则,还要考虑到实施细则,内容应涵盖终身教育法、继续教育法之类的指导性法规,也必须落实到对于学习成果认证实施的专门法案。从我国现状来看,由于缺乏国家层面法律的支撑和专门政策法规的薄弱,我国各地开展学分银行探索难以有持续性推进。

2、高职学生对学分银行制度的缺乏了解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发放832 份问卷,问题“你了解学分银行的涵义吗?”,其中选择“没听说过”的选项占40.9%,选择“听说过,不了解”的选项占31.6%,回答“完全了解”的选项仅占3.37%,从数据可以看出,学分银行制度虽已经推行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高职学生认知上仍存在缺失。建设学分银行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达成终身教育的持续性和延续性,而终身教育理念虽已提出多年并建设了许多终身教育学习平台,但社会对于学习的认知更多的还是存在功利性,更多的是关心是否可以获取学历或证书,初心更多是因为工作的硬性需求,主动的、自发的系统性学习较少,导致高职学生对于学分银行的相关理念及理论了解相知甚少,更对于借助学分银行开展相关业务缺乏动机。

3、学习成果的兑现缺乏可操作性的标准

学习成果的兑现是学分银行建设的核心问题。从前期调研成果来看,一共发放823 份问卷,学生校外学习方式占比最高的是“网上慕课学习”,有44.2 的学生选择了此项目,另外,有40%的学生选择了“职业资格考试”,有34.6%的学生选择了“英语、计算机提升学习”,有34.1%的学生选择了“艺术修养提升”,值得关注的是,有36.4%的学生选择了“专升本相关学习”,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高职学生获取学习的成果的途径有职业资格考试、企业实践、线上慕课学来置换专业科目的学习成果,也可以通过英语、计算机考试来实现英语、计算机的学分的转换,但是,从兑换从内容和兑换路径上来看,“学分银行”实施涉及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学分设置、兑换认定等标准的建立,涉及不同类型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而现状是,各学院(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专业进程、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内容标准不统一,影响了学分认证与兑换。另外,由于学习成果来源及形式较为复杂,教育既可能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可能是理论知识型或者技能实践型的,学习成果无法直接比较,无法设计统一的兑换标准,缺乏操作性。

4、高职教育改革与学分银行建设缺乏现实的契合点

《职教二十条》指出:“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高职教育的普职融通、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科教融合,为学习成果的转换提供来源,但是从高职教育现状来看,学分的获得方式却过于单一,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课程学习任务,才能顺利拿到学分,但是课程内容却难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促进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教育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将技能教育、产教融合的成果转换成学生的有效的学习成果,更不利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持续地发展。

5、缺乏完善监督监控机制

目前,国内已经建成起来的地方性学分银行,对于或学分认定转换机制,缺乏有效完善的监督监控机制,学分银行建设主围绕规章制度建设和资源开发为重点,主要围绕组织机构、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规则、实施平台等展开,而没有关注质量评估与反馈环节。从学分银行长远发展来看,对于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缺乏规范的第三方进行质量监督保证,不利于学分银行制度获得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缺乏学分银行用户的使用体验进行及时反馈制度,不利于学分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学分银行服务于高职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1、出台有关学习成果认证的政策法规,

首先,从国家层面不断提升终身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研制和出台终身学习法方面的国家法规,并修订相关教育法规中的有关条款,制订有关学习成果认证方面特别是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专门的指导意见。其次,在各级省政府的领导下,由省教育厅牵头的成立学分银行管理的独立机构,推动省级终身教育法规颁布与实施。通过法律法规先行,使学分银行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并且有法可依提供法律依据与保障。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先行,有利于引领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促进建立新机制、新路径的建立。

2、确定试点专业,探索成人二元制、开放教育、职业教育学分学习成果转化模式

2020 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指出,“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在线教育水平居于国内前列,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强大、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平台,引领“互联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应充分利用地方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契机,下沉到具体专业,积极探索成人二元制、开放教育、职业教育学分学习成果转化模式(见图1)。首先从通过调研了解岗位对人才需求,以对接岗位职能要求,梳理岗位职责所需能力匹配情况,调整专业学习目标及课程学习内容;结合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统筹规划进行专业设置,从学生职业生涯综合发展出发,重新厘定成人二元制、开放教育、职业教学专业规则,在课程设置上考虑到专本衔接、专业能力拓展的各种学习形式纵横贯通,同时,也允许学生通过网上自主学习、职业资格考试、企业实践来获取达到专业能力目标规定的学分。

图1 高职教育学分银行转换框架设计

3、建立统一的学分银行管理信息平台,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范的服务功能建设学分银行,搭建一个省级国家级联动的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是实现学分银行功能前提条件,首先网络信息平台必须满足高职学员认证、存储、兑换学习成果的需要,其次,网络信息平台必须明确中各成员的权限与职责,能满足不同层级对象在平台实现其功能(见图2)。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省级管理与服务网站,此信息平台的核心业务是学习成果认证以及学习成果认证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为社会成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教育机构和企业联盟提供教育需求分析,针对高职学生,能满足高职学生在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数据分析,从而为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学习提高数据支撑。一方面,信息平台建立在需要各类教育办学主体、教育机构等共同发力,应汇集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以及联盟高校,建立以专业为依托、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合作共同体,搭建学分认定、转换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作为基础。根据目前各省学分银行联盟建设的情况,由于缺乏目标与共同利益,普遍存在参与高校与教育机构积极性不高,学习资源共享难以实现的现时困境。建议信息平台可以分国家和省级两级建设的模式,通过政府投资投标招标方式来建设需要的学习资源,学分银行还可以与专业慕课平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线上优质教育平台展示的优秀学习资源,以学习者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通过有偿引进的方式,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学分银行使用者,构建满足学习者不同需要的优质资源超市,为学习者实现终身教育目标,为高职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应从国家层面规范省级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建设,改变各自为政的现状,要求省级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建设必须与国家层面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进行对接,提高信息平台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4、制定科学的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标准

图2 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基本功能图

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标准是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核心部分,也会通过学分银行“立交桥”职能推进高职教育人才改革的关键点,在遵循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上,遵循“逐步推进,按需促建”的原则,依照“框架+标准”的技术路径,以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长为依据制定不同形式学习成果学分认证标准。认证的标准大体可以分为3 类。一类是以国家资格框架体系作为全国统一的通用标准体系。第二类标准是以高等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作为学分认证的参照标准,以课程为最小单位;第三类是以国家职业能力标准为参考,按职业分类分行业制订若干等级标准,并对社会成员的能力和技能开展认证活动。具体建设可以先从课程标准开始,满足高职学生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分认定需求,然后推广到常见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分认定与转换,最后逐步推广到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认定;另一方面,与其他学分银行加强合作,尤其与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开展合作,就要对资历框架结构和标准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将标准作为学分转换的根本,有效完善教学改革的工作要求,从根本上规范和约束培训市场。结合实际有效推广应用其审核通过的标准。

5、进一步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是学分银行建设的生命线,学分银行制度建设,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机制。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包括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外部质量体系两部分,内部质量保证包括对标准制定要具有科学性和公开性,以确保学分管理程序环节能够严格执行,学分确认和转让的结果要公正公开,是否具有公效力,主要运用系统方法,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对制度运行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和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目的是评审学分银行运行绩效如何,预期目标是否达到。外部评价建议采用第三方评价。即引进第三方的质量评价机构,对于学分银行制度的管理与运行进行定期评估与检查,并接收社会公众的监督。另外,学分银行各方用户定期反馈机制应当建立,并且要及时对联盟成员、学习者的困难及意见进行反馈,并及时对制度进行调整,保证学分银行制度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及效用方面与时俱进。

总之,学分银行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服务平台和重要支撑,从高职学生需求进一步挖掘学分银行的功能与定位,切实提高学分银行的使用效率,通过构建有公信力保证的学分银行运行机制,搭建好学分银行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技能教育可以转换成有效的学习成果的开放的、流动的学分管理平台,从而有效引导高职学生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加强综合素质,践行终身教育理念,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分成果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验收成果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大成果
学分美食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高职的有效衔接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