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措
摘 要:小学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題的教学更是关键的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学通过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利用小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不够,导致学生对数学应用题不感兴趣。本文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审题、解体能力进行思考、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审题能力;解题能力;思考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应用题的类型较多,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按照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理论上的框架模型,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套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快速的审题和解题。
一、注重对课本教材的深入了解
小学数学课本教材已经囊括了所有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是学生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基本材料。只有带领学生将课本教材了解透彻,学生才能在做应用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同时,对课本教材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和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实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教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这样可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和知识解析能力。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题,小荣家养了45只鸡,1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蛋13千克,每只鸭产蛋12千克,这些鸡、鸭一年可以产多少千克蛋?解这道题需要运用乘法和加法,如果学生掌握了解题技巧,这道题很容易就能计算出答案。如果教师不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课本教材,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就不知道解题的关键在哪,不知道应该运用哪种方法进行解题。学生只有将课本教材深入了解,在进行解题时,才能抓住解题关键,明白鸡、鸭一年产蛋的重量,就是鸡一年产蛋的重量加上鸭一年产蛋的重量。然后鸡一年产蛋的重量就是每只鸡一年产蛋的量乘以鸡的总数,计算鸭的产蛋总量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再对数学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了。
二、利用生活情景进行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是为了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更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善于把生活情景带入到教学中去,课本上的知识是死板的、无趣的,但生活中的问题是灵活的、有趣的,只有将应用题教学合理的生活化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应用题转化成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都会得到一个良好的培养和提升。
三、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有些问题只是依靠文字的阅读,很难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但通过画图帮助学生分析应用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更快的找到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画图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画图方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起到了“搭桥”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复杂关系的应用题,既培养了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62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学生在解这道题时,经常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计算其相距距离,经常容易搞混方向。但学生如果利用画图方式进行解题,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在解析这道题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讲解:首先,汽车是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那就画一个点代表出发点,然后画一个向左的箭头代表甲车,再画一个向右的箭头代表乙车。接着往下看是,甲车的时速是每小时65千米,走了三个小时,那么甲车的运动距离就是65×3,算出来是195千米,那么我们向左画一条线段假设它为195千米。同理,按照上述方法算出乙车3个小时运动的距离是186千米,我们也向右画一条比左边稍微短一点的线段,假设它为186千米。题目问的是两车相距多少米,那么就是左边的线段加上右边的线段就是两车相距的距离。利用画图方法,不仅可以简化题目,还能让学生提高做题的准确率,避免因为审题错误而计算错误的情况出现,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运算,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较为复杂,不仅仅是加、减、乘、除的单个运算,而是要把他们综合起来进行运算,所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在解题时有明确的解题思路,才能正确的计算出答案。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就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反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就要引导学生自主理清解题思路。
例如:要为图书馆修补244本图书,第一天修补了49本,第二天修补了51本,剩下的要3天修补完,平均每天要修补多少本?解析:从要为图书馆修补244本图书,第一天修补了49本,第二天修补了51本,我们可以得出还剩下244-(49+51)=144(本)图书没有修补。问题是剩下的三天补完,每天平均修补多少本?也就是144÷3=48(本),从而得出平均每天要修补48本图书。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就能准确找到解题思路,使逻辑思维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创新思维。而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应用题的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审题和解题的能力。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等,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中的审题和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锻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
参考文献
[1] 董丹丹.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审题解题技能[J]. 新课程,2019(13):98-98.
[2] 郝芝霞. 要解题,会审题——浅谈小学应用题审题解题技巧[J]. 新课程(中),2019(3).
[3] 薛仕通.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的培养[J]. 中国西部,2017(1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