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萍萍
摘要:“劳育”在我国“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地位,但确是五育培养中的短板,而在高校中的劳动教育更是亟待补齐的短板。高校作为育人的基地,承担着输出健全体力和脑力的新型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不可或缺,势在必行。把握课程定位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的基点,科学管理课程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的前提,五位一体的理论构建与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的重点内容,健全课程评价考核机制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 劳动教育 课程管理 课程评价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意见》还指出,劳动教育在普通高等学校将作为必修课程,而且本科阶段要求不少于32学时。所以,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深入理解国家政策导向,把握劳育被纳入教育方针和作为教育目标的指导动向,积极高效的开展劳动教育教学。但是就目前高校劳动教育教学情况来看,更多的将研究重点放在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分析、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解读与实施路径的探索方面,并没有系统性的完整的理论支撑体系和教学体系,研究存在表面化、经验化、碎片化等问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把握课程定位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的基点
首先,高校管理者教育者要对劳动教育课程有准确定位,高度认可。第一,劳育是我国国民教育应有之义。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来看,劳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不可或缺,劳育不仅与其他四育并列,而且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及全局性意义。劳可树德、劳可增智、劳可强体、劳可育美。劳育与德智体美相互交融在一起,同时应清楚劳育代替不了德智体美,同样德智体美教也不能取代劳育。第二,高校劳育是我国国家发展的必要之计,国家要发展,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离不开劳动,“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中国制造2025”,需要一批批“扎实工作”“创造实绩”“讲求实效”,懂得“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的劳动者。高校承担着向社会输出健全体力和脑力的新型劳动者的重任,必须了解社会需要,紧跟时代脉搏,将大学生培养成直接对接行业的有力后备军。因此高校迫切需要以国家发展大计为根本,将劳动教育提上日程,加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并能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训练获得人生体验,磨砺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劳动素养,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第三,劳育是提升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可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社会,认识并遵循事物客观规律,以此激发主体在劳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综合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不能缺少劳动教育,在大学生自己劳动的体验过程中逐渐实现个体的社会化,缺少了劳动教育将使综合素质教育变成纸上谈兵,很难取得达到有效目标。总之,人类要生存,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盛,个人要发展,离不开劳动。对高校管理者教育者要对劳动教育课程有准确定位,深入理解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合理且必要。
二、科学管理课程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的前提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离不开科学管理,第一,课程师资管理。不仅要配齐专职必修教师,而且要建设一支具有劳动教育素养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在职培训和教学科研讨论活动,提高劳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促进劳育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还要在专职劳动教育课教师的聘评、工资待遇和先进评选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另外聘请行业能手,劳动模范等作为兼职教师,建设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第二,课程理论教学和参与实践的设置管理。《意见》要求“本科阶段要求不少于32学时”。理论教学和参与实践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实践不少于理论,理论课程一般集中进行,参与具体实践分散进行,每学期一次,共四次,一次四学时。为了顺利进行参与实践劳动课程,由教务处、后勤保卫处、学生处及各学院(系、部)行政副院長(副主任)组成领导协调小组。第三,课程实践基地与安全管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高校也应加大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场所,还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争取建立工农业生产、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满足学生劳动实践需求。与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协同教育。同时要进行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树立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管理教育。
三、五位一体的理论构建与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的重点内容
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并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也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方针,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所具有的教育性价值。劳动教育不仅要达到劳动的社会目的,即培育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未来公民。劳动教育还有层次更高的、意义更为重大、内容更为深刻的思想目的。在劳动过程中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和思想,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意志力、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也得到提升。因此,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00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自由意识提升,自我意识增强,自信且敢于创新的心理特质,不能一味灌输国家政策方针,不能没有目的,没有计划组织大学生参与实践具体的劳动。高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要结合古今中外杰出教育家的劳动理论的深邃思想,达到以理服人,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为具体的劳动行为指明方向,提供精神动力,知行合一。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中,既要避免有教育没有劳动,也要防止有劳动没有教育的倾向。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的重点内容是五位一体的理论构建与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五位一体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价值引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精神作为根本遵循,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的劳动思想,借鉴和吸收国外劳动思想精髓,把握新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在此五点基础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最终服务于无限丰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是通过实践层面的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日常生活劳动进行劳动教育。努力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参加劳动实践,了解社会和工作岗位需求,促使学生尽早适应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具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健全体力和脑力的新型劳动者,实现人的自由面发展。
四、健全课程评价考核机制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的重要保障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考核是实施劳动教育重要的环节。建设相应的评价导向体系,树立一个评价引导的指挥棒,是高校劳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和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科学合理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可以引起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保障大学生能够有效完成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任务,有利于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深入开展。对于劳动课程考核机制的运用需要把握几下几点:第一,多元综合运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不能简单单一化以分数认定,而应进行多元化的客观综合考核和评价。第二,合理把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第三,明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第四,最终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的氛围,构建和完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奖励或惩罚,而是一个反思提高、促进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其真正目的在于导向和激励、发展和提升。激发大学生劳动兴趣,劳动热情,培育大学生劳动创造的积极性,以劳为荣,以劳为乐。最终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的氛围。
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东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案新探索(项目编号:SZJYY-20070)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J].江西教育,2020(13):1.
[2]卢晓东,曲霞.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框架、特征与实施关键:基于劳动要素的理论视野[J].中国大学教学,2020(Z1):8-16.
[3]赵健杰,刘向兵.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20(02):14-17.
[4]傅小芳.打造劳动教育新常态[J].江苏教育,2020(10):1.
[5]檀传宝.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解决好的三大理论问题[J].人民教育,2019(1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