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云南高职学生情绪管理状况研究

2020-02-04 07:29潘亚姝周应龙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负性维度情绪

潘亚姝,周 弦,周应龙

(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云南 昆明 650033;2.云南工程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4)

1 问题的提出

情绪本身的特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与社会风险挂钩。当个体或群体在生活中面临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其事件产生的压力超过当事人本身应对能力的极限时,其心理会产生诸如恐慌、担忧、慌乱、郁闷、烦躁、愤怒甚至是无望无助的应激反应。2020年1月开始暴发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高校响应教育部号召,及时开展了针对疫情影响的“网络、热线电话心理援助”工作,帮助学生疏导、稳定情绪,安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在这种特殊情形下,笔者在5所院校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研究高职学生在面对这种“暴发急、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而且在时间空间方面具有弥漫性、不确定性”的情况时的心理状况,以期提高和增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问卷星,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云南5所高职院校,2017—2019年入学的3个年级学生 15 162 人实施问卷调查。问卷内容除人口学信息外,还涉及“情绪状态、情绪智慧、生命观”3个维度的内容,在情绪状态部分还细分积极情绪和负性情绪2个维度。

其中,对情绪智慧维度计分方式的解释是:为了使每一情绪维度满分一致,即为4分,对情绪智慧维度的各题项进行不同计分操作。第14题有3个选项,故用满分4根据1、2、3分的权重依次记为1.333、2.667、4分。第15题、16题为多项选择题,根据每一选项选择的权重用满分4赋分。第15题如表1所示,如一位同学选择了向同学好友、长辈、老师倾诉,则其得分为2.072+0.744+0.152=2.968分。第17题直接作反向计分为4、3、2、1。情绪智慧维度之间分值如表1所示。

表1 情绪智慧维度之间分值

3 研究结果

3.1 问卷检验

共施测样本数 15 162 人,删除有明显反应倾向等无效数据,最终得到有效问卷 15 155 份,有效率为99.95%。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检验问卷项目内部之间的一致性。分析结果发现,问卷的同质性较高,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9,显示出问卷项目具有相当的同质性。

由表2各因素间的相关分析结果亦可看出总均分和各因素之间较高相关,各因子间相关性也均达到了极其显著水平,显示出情绪类型的表现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中情绪智慧、生命观、信心三者之间呈正相关,3个情绪维度除生命观和嫉妒、内疚呈正相关外,和其他负性情绪均呈负相关,与问卷预设一致。

表2 情绪类型之间的相关系数

3.2 疫情期间学生感受较多的积极情绪

笔者对学生疫情期间积极情绪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学生表现最多的积极情绪是快乐;其次是幸福;然后是自豪;选择其他的最少,如图1所示。

3.3 疫情期间学生感受较多的负性情绪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疫情期间学生感受到最多的负性情绪为无聊,其后依次为焦虑、孤独、恐惧、失落、悲伤、抑郁、愤怒、冷漠、自卑、内疚等,如图2所示。

图1 疫情期间积极情绪排行 图2 疫情期间负性情绪排行 Fig.1 Ranking of positive emotions during Fig.2 Ranking of negative emotions during the epidemic the epidemic

3.4 疫情期间男女学生在不同情绪维度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男生和女生在疫情期间的情绪表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结果可知,男女生在生命观、抑郁、孤独3个情绪维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焦虑、恐惧、情绪智慧、愤怒、嫉妒、内疚情绪维度上男女生差异极其显著,女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信心维度上男女生差异极其显著,男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的得分,p<0.01。

3.5 疫情期间农村和城镇学生在不同情绪维度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情绪表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农村和城镇学生在情绪智慧、抑郁、信心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焦虑、恐惧、生命观、内疚维度上差异显著,农村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p<0.05;在愤怒、嫉妒、孤独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农村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p<0.01。

3.6 是否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疫情期间在不同情绪维度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认定过贫困或申请贫困的学生和没有申请贫困的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情绪表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是否申请贫困对学生的情绪智慧、嫉妒情绪没有影响,差异不显著。在焦虑、恐惧、生命观、抑郁、愤怒、内疚、孤独情绪维度上认定过或准备申请贫困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申请贫困的学生,差异极其显著,p<0.01;在信心维度上申请贫困学生和没有申请贫困的学生差异极其显著,p<0.01,没有申请贫困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信心、信任。

表3 男生、女生情绪维度差异

表4 农村、城镇学生情绪维度差异

表5 是否贫困在情绪维度上的表现差异

续表

3.7 不同年级学生在疫情期间情绪维度上的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个年级的大学生在疫情期间情绪表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在情绪智慧上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生命观维度上大三年级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大三年级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在信心信任维度上大三年级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大三年级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大二年级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在焦虑、恐惧、生命观、抑郁、愤怒、嫉妒、内疚、孤独等维度上不同年级得分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在焦虑、恐惧、抑郁、嫉妒、内疚维度上大一年级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大一年级显著高于大三年级;在愤怒、孤独维度上大一年级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大一年级显著高于大三年级、大二年级显著高于大三年级。

3.8 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在疫情期间情绪维度上的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疫情期间情绪表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表6 大一、大二、大三在情绪维度上的差异

表7 与父母同住、父母离异、单亲、孤儿学生在情绪维度上的差异

由表7可知,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疫情期间在嫉妒等情绪上无明显差异,在焦虑、恐惧、情绪智慧、生命观、抑郁、愤怒、信心、内疚、孤独情绪上差异明显,达到显著水平。事后检验显示:在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内疚维度上与父母同住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父母离异、单亲(一方去世)学生的得分;在孤独维度上与父母同住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父母离异、单亲(一方去世)、孤儿学生的得分;在情绪智慧维度上与父母同住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离异、单亲(一方去世)、孤儿学生的得分;在生命观维度上父母离异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与父母同住、单亲(一方去世)学生的得分;在信心维度上与父母同住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父母离异学生的得分。

4 典型问题分析讨论

4.1 疫情期间学生积极情绪分析

在疫情期间云南大多数高职学生感受、表现最多的积极情绪是快乐;其次是幸福;然后是自豪,在一定层面反映出学生们的幸福指数较高,对现状满意(满足)感较高。在面对外在重大事件“疫情”期间,学生家长不外出工作居家隔离,彼此之间的关心、交流比以往都多。心理学认为:当相互感受到同一外力威胁时,彼此之间会更加紧密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外来入侵者。在跟自己父母一起共同对抗疫情的背景下,学生获得的心理支持感很高。从社会互动关系方面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社会支持的实质。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够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所以面对肆虐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云南高职学生感受的快乐幸福情绪比率较高。

4.2 疫情期间学生负性情绪分析

疫情期间学生感受较多的负性情绪前三位是无聊、焦虑、孤独。

1) 无聊因子在此次负性情绪调查中排名第一(69.42%)。这需要特别注意,因为个人长时间的无聊会派生出无助感,继而进一步导致孤立无援、绝望之感。

从心理方面看,无聊情绪的产生,除部分人有人格方面的原因,其它大部分原因是来自环境刺激的单一性,对与自己相关事件的卷入程度、参与感低,或与自己相关的事件的认知感觉无意义,引发无价值感。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无聊感是由缺乏内在动机目标或生命意义而导致的。高职学生产生无聊感的可能原因有:其一,由于疫情影响,日常的自由活动受限,不能外出访友结伴互动等,感觉不适应,久呆懈怠,无所事事。其二,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认识的观念低下,缺乏思考、规划及目标,从而缺乏主动、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动机,得过且过,倍感无聊。

2) 焦虑因子在此次负性情绪调查中排名第二(42.03%)。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焦虑情绪包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是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在疫情期间,学生们的焦虑感可能来自:

①以往的自由活动行为受限,社会支持减少。例如自身不能随心所欲地外出、旅游,不能探亲访友、结伴游戏、聚餐等。

②以往的信息氛围改变,学生听到、看到的都是有关“新冠肺炎”知识及相关信息报道。例如:“新冠肺炎”的传播渠道是什么、给身体带来什么伤害、如何防护等等。这样的氛围难免让学生产生焦虑情绪。

③以往习惯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不能按时返校转为网络教学学习。网络学习给学生学习带来一些问题。学习过程中有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或学习中如果自我管理松懈,学习质量效果受影响。

④来自家人之间的情绪传染。疫情居家期间,如果父母从事私企工作或属非正式员工,就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减少或没有,而且这样的状况不知要持续多久,家庭生活开支所需都没了着落。这样的生计焦虑无形中会传染给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

3)孤独因子在此次负性情绪调查中排名第三(20.25%)。心理学认为,孤独是个体对于交往中对象的渴望交往水平与现实交往水平之间产生差距时出现的一种主观的不良心理感受。心理学还认为,人是关系的存在。当个体对一个群体产生很强烈的热爱感情,进而产生强烈的依赖性时,如果个体被已产生强烈情感的群体排除在外,会因得不到心理的依赖感而出现不满足的情绪,进而持续带来情绪低落、忧郁、焦虑、失眠等不健康状态。在以往的研究中,孤独感评分越高的学生抑郁水平、焦虑水平以及偏执性越高[1]。疫情期间高职学生的孤独感可能来自于:

①对自我的认识不够,找不到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觉得生命没意义或无价值,易产生空虚感。心理的迷茫还会使个体站在生活的边缘,继而产生焦虑感和孤独感[2-3]。

②以往的自由活动行为受限及交友形式改变。面谈、结伴逛街、郊游踏青、聚餐等形式转为网上联络,物理距离产生孤独感。

4.3 疫情期间不同人口信息对负性情绪的感受状况分析

1) 此次调查中,男女生在焦虑、恐惧、情绪智慧、愤怒、嫉妒、内疚情绪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女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信心维度上男女生差异极其显著,男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其原因可能是,女生较男生来说,情绪感受性高于男生,而且情感细腻、敏感性高,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更容易感受到并产生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在情绪智慧方面,一般情况下,女生较男生依赖性更高,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或挫折时,一方面喜欢哭泣;另一方面喜欢找亲朋好友或他人倾诉求助,这在某种程度上使负性情绪得到了宣泄和释放,使其强度变弱。

另外,在中华传统观念里,“男儿有泪不轻弹”、顶天立地男儿汉的观念烙印很深,男性就是力量、担当的象征,所以他们自信心维度也就高于女生。男生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或挫折时,因为“男子汉力量担当”意识的影响,更多会选择自我消化与担当,不喜欢向他人倾诉,闷在心里,这样的情况下,当事人如果没有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而是采用隐忍、压抑的方法来处理负性情绪的话,就会影响当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2) 此次调查中,农村较城镇学生在焦虑、恐惧、生命观、内疚维度上差异显著,农村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认定过或正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没有申请或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焦虑、恐惧、生命观、抑郁、愤怒、内疚、孤独情绪维度上得分明显较高。

经济影响是主要原因之一。每年1—4月是农闲时期,农村主要劳力通常过完春节,就会出外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但在疫情期间,很多家长不能去外地打工挣钱,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项很重大的事件,所以出现愤怒、埋怨等负性情绪也是正常反应,而且家长、子女都能感受到彼此的情绪。高职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敏感性比较高,如果联想到家长是为自己的学费、培训费及生活费用所累,会相应产生或加深自我的焦虑、恐惧及内疚感。

在信心维度上,申请或正在申请与没有申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差异极其显著,没有申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信心、信任,验证了经济问题在此次疫情期间对高职学生的情绪有影响。

3) 农村学生在愤怒、嫉妒、孤独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差异极其显著。高职学生中城镇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被隔离期间与同龄人的交往很少或没有;而农村学生大多家庭是2个子女以上,虽是疫情隔离,但仍有同一屋檐下的手足陪伴、交流沟通,所以在愤怒、嫉妒、孤独维度上,农村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

4.4 不同年级在疫情期间情绪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在生命观维度方面,大三年级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在信心信任维度上,大三年级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大二年级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在焦虑、恐惧、抑郁、嫉妒、内疚维度上,大一年级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大一年级显著高于大三年级;在愤怒、孤独维度上,大一年级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大一年级显著高于大三年级,大二年级显著高于大三年级。其原因可能是:

大三年级在大学阶段,通过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各类课程的学习,对自我的认识提高了,对职业发展有相对清晰的思考,对个体的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实践,确立了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他们的生命观及自信心维度明显高于大二、大一年级学生,大二学生又高于大一,这反映了大三年级学生对未来发展抱有乐观积极的态度和热爱生命的情感。大三年级学生在信任这个维度,也明显高于大二、大一年级,这反映出他们合作发展的意愿。由此说明,受高等职业教育时间长的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合作发展的意向明显高于受高等职业教育时间短的学生,这个部分体现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成功的,符合国情发展。

4.4 不同家庭结构在疫情期间情绪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在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内疚维度上,与父母同住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父母离异、单亲(一方去世)家庭学生的得分;在孤独维度上与父母同住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父母离异、单亲(一方去世)、孤儿学生的得分;在情绪智慧维度、生命观维度、信心维度方面与父母同住学生的得分则显著高于父母离异、单亲(一方去世)、孤儿学生的得分。

这里我们看到,单亲(一方去世)的学生,在他(她)们的成长过程中,在获得爱的滋养、被呵护方面明显不如与父母同住的学生。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少年儿童遇到困难,一直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也就没有获得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或者,得到父母的关爱度不够,其内心会感到空落和孤独,日久易出现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丧失信心、悲观消极。这份原动力伴随着他(她)们一路成长。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成就,都与少年儿童时期心理发展有关,少儿时得到的来自家人的关爱与支持,会成为个人前进的原动力。

5 研究建议

5.1 运用情绪ABC理论培养提升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是个体主观认知产生的心境和生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著名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可见,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对事件的判断等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所以要提升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正确的认知能力是关健。

1) 高职院校把情绪ABC理论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通过理论讲授、设置场景练习运用培养思维,让学生理清是否有不合理的信念存在、是否存在绝对化的要求、是否有过分概括的评价、是否有糟糕至极的想法,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积极、发展地看问题,通过分析调整自我认知,作出正确理性的行为。

2) 注重宣传国家对培养大学生的相关支持政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国家特别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政府对大学生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原则是不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失学;同时还加大了对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奖励制度。

所以培养学生合理的认知能力,积极宣传落实国家的各种保障制度,能够帮助解除后顾之忧,激励他们通过勤奋努力去获得更多的奖励及发展机会。

5.2 重视高职学生“三观”培养

高职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丝毫不能松解,因为正确的“三观”是人生发展的导航仪、指明灯。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才能明确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目标,才能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生价值,才能具备符合社会需要的能力,才能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走岔,也才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5.3 运用社会支持理论体系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能力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总称。美国著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提出: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和实际的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工具性支持是指运用人际关系作为手段以实现某种目标,如帮助他人完成某件事;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情绪自尊情感认可等支持。

人是关系的存在,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关系的支持。由于生长环境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与需要,彼此的“道德修养、人格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关系中的人如果能意识到有责任对彼此认同和期待时,就会有意识地以尊重对方为前提,悦纳自我、理解为先、接纳他人、求同存异。共情互助,既可有效消除人际关系中的紧张情绪和矛盾冲突,还可获得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与陪伴。

猜你喜欢
负性维度情绪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