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深处创幽境
——POE视野下的庾园提升改造

2020-02-04 06:54陈春华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盆景园区建筑

陈春华,孙 姣 ,吴 丹

(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2.昆明大家艺术空间设计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1 庾园概况

庾园位于昆明大观公园南侧(图1),福海街道河北社区五家堆村旁,与大观公园仅隔着滇池航道,由鲁家花园(亦称鲁园)和庾家花园(亦称庾园、庾庄、枕湖精舍)构成。

鲁园原由子泉别业馆(即鲁氏别墅)、不系舟石舫、太华晚照廊、道源涯等园景组成,建于1927年,水陆面积 11 400 m2。鲁氏别墅是爱国抗日将领、国军陆军中将鲁道源的园林式别墅,2009年8月被列为昆明市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园林中柳堤环绕、小桥流水、荷塘鱼跃、假山洞天,体现了传统中国园林特色。建国后由人民政府收回,辟为公园,1992年前由大观公园管理,1992年后单独成立一个公园,称庾园。

庾家花园在鲁园东侧,为庾恩锡(字晋侯,曾任昆明市长)的私家别墅,建于1927年,水陆面积 20 333 m2。园中有晋侯楼、曲桥、五孔石拱桥、赵鹤清所题的“寻芳深处”牌匾、堆叠的大型盆景式假山“壶中九华”、并题刻《庾庄垒石歌》等园景。

1987—1988年,庾园和鲁园中间的 9 333 m2农用土地被征用,修建了长廊、亭子、花木园林,并维修渡船码头,使得两园连为一体,命名庾园。

1998年,庾园内道路、湖塘、部分花坛、驳岸等得到了翻修改建,补栽新栽花卉植被,开辟了大片草坪。1998年后,园区没进行过大规模的翻修。

图1 大观公园平面示意Fig.1 Plane sign of Daguan park

2 庾园使用后评价

使用后评价是对正被使用的建筑及设施环境(建造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的方法,其应用领域已延伸到城市公共空间、人居环境、园林设计等。使用后评价重点关注使用者及其对建筑环境的使用满意度,空间与其功能间的匹配程度,它是一种研究户外空间的重要方法,也是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方法。

本文利用使用后评价方法深入分析庾园建筑及设施环境的运作、园林的使用满意度、匹配程度,社会效益等情况,为庾园的提升改造提供客观数据及依据,进而优化提升改造方案。

2.1 调研概况

调查研究方法是最直观、实用的,它能获取使用者使用建筑环境、公共空间的状况,且能发现或分析出使用者的公园使用规律。

工作组在庾园内及园区周边,通过实地走访、场地观察、行为观察、访谈、图像记录等方式,对公园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园内设施使用体验情况,游人活动方式、活动轨迹、活动项目、活动区域、活动时间,公园管理者的工作情况等。通过调研,对其结果进行如下整理。

2.2 使用状况评价分析

园内主要几项公共设施分布及使用情况见表1,分布位置见图2,园内人物活动项目及情况见表2。

2.2.1 园内人物活动项目比率与人物年龄分析

园内各活动项目占所有活动项目的比率,各项活动参与人群占园区游客人数比率见表3。

表3反映出:1) 庾园的主要使用者是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群不上班,到园区的活动时间较长,往往是一周好几天都在园区活动娱乐;2) 户外活动项目种类虽多,却有3个共同特征,即锻炼身体、愉悦心情、亲近自然。

表1 公共设施分布及使用情况

图2 公共设施分布位置Fig.2 Distribution loca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表3 活动项目与参与人群占比

2.2.2 园内建筑使用情况分析

园内建筑室内空间使用率不高,除公园管理占用的建筑室内空间外,大部分开放的建筑空间是以茶室、棋牌室的形式作为休闲娱乐功能在使用,使用功能较单一。

总体上,园区环境清幽,游客量不大,游人多为附近中老年居民,活动项目也多与中老年人活动能力、活动兴趣、活动时间相关。园内建筑空间开放使用单一。园区内设施设备因各类原因致使用率不高、体验感不佳;活动场地的人性化关怀不够等。依据老年人活动项目、活动规律特征,结合使用者的舒适程度、体验感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发现以下问题亟待改善。

3 经使用后评价分析亟待改善的问题

据使用状况评价分析拟出庾园5个改造方向,见图3。这5个方向,需放到园林艺术追求的意境中考虑,由“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的生境(生活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境界),到“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的意境[2]。园林意境中的意通过庾园内有近百年历史文化的区级文保建筑——园中子泉别业馆、不系舟石舫、晋侯楼、近代云南国学艺术家赵鹤清所题的“寻芳深处”牌匾与其堆叠的大型盆景式假山“壶中九华”等园景体现。

图3 庾园拟改造的5个方向Fig.3 Five directions of Yu Garden’s proposed renovation

4 庾园提升改造方案实施

2019年国际盆景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会员盆景精品展及中国盆景精品展在庾园举行,借盆景展之契机,园区的提升改造充分考虑使用后评价亟需改善的问题,把公众的意愿、人文关怀恰当地表现并固化在园区中,从园林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筑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出发,结合盆景展、活动项目、活动人群、人居环境、文化诠释、意境创造等方面来改造园区使用环境,使其巧依山水,亲近自然,传承园区历史文化,用景显情,再塑园林芳貌叙幽情。

4.1 建筑营造之设施设备改造

4.1.1 锻炼身体所需场地的改造

有着空间序列组织功能的园路,因其迂回曲折、四通八达的回环性让游客可以追求自然意趣,“路因景曲,境因曲深”[3],同时也是游步道、跑步道。采用透水混凝土材料平整路面,扩宽道路共 2 600 m,以解决原有路面材质混乱、高低不平、不易清洁、排水不畅、部分区域渗水渗泥严重等现象。为满足举办盆景博览会等集会的场地需求、人员流动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主干道路扩宽至 6 m,支路扩宽至 2 m。平整大片绿地草坪,扩大园内广场供活动和集会用。

4.1.2 愉悦心情所需环境的营造

园区道路上增设有遮阳避雨顶棚的座椅(图4)。增设木质树池休息椅5组约 80 m(图5),为烈日下的游人提供树荫庇护的休息场地。

修整原来的桌椅板凳,确保可以正常使用,并新增休息座、亲水步道和曲桥,可供音乐活动人群围拢交流、活动、休息使用(图6)。

图4 带顶棚座椅Fig.4 Ceiling chairs

图5 木制树池休息椅Fig.5 Wooden tree pool rest chairs

图6 新增休息座Fig.6 New rest seats

图7 亲水步道与曲桥Fig.7 Hydrophilic trails and curved bridges

4.1.3 室内建筑功能所需多样化的开发

在原砖木房的旧址处,重建了钢结构加轻质砌体的一层建筑,满足采光、通风需求。新建筑供国际盆景博览会作为室内展厅使用,盆景展结束后可作其它展出活动使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供园区自用的红砖房,加固房屋结构,增加采光通风、卫生设施等,修缮完毕后交园方作为工作人员管理用房使用。

晋侯楼、鲁氏别墅修缮后,作为庾恩锡先生和鲁道源先生的生平展览馆供游客参观。

4.1.4 长时间游玩所需条件的考虑

拆除废弃的2座旱厕,现有卫生间扩建为符合5A标准的旅游公厕,增大公厕内隔空间,增设高窗、亮瓦、扶手,增加家庭卫生间、清扫间、休息区等便利设施。对原保留的1座旱厕进行升级改造至4A标准的旅游公厕。改造完毕后,园区内任一位置步行至卫生间不超过 5 min,极大地方便了游人的使用。

园区共增设垃圾桶30个,确保垃圾分类及就近投放。拆除原处于园区主路尽头,严重影响视觉景观及日常使用的垃圾房,于公园外侧增设独立的垃圾房。

4.2 理水、植物配置之生态环境提升

4.2.1 水环境处理

水系连通。园区内原有湖塘6个,水系互不连通,水流无法循环、水质不理想。改造后将园区内湖塘水系连通,形成循环用水,保证水质。

雨水收集与排放。园区靠近滇池,地处低洼区域,地面海拔高度低于市政雨水管高度,遇大雨则淹水,园区内原排水系统雨污不分。改造后实行雨污分流,道路及种植区域设计坡度朝向湖塘,雨水自然流入湖塘,湖塘成为天然生态的雨水收集池,减少大雨过境时场地积累的地表径流,达到长期蓄水的功能;同时,随雨水汇入水体的沉积物能够沉降于生态水塘内,形成供动物、植物生长的栖息地,有良好的生态价值,能保护滇池自然生态环境。

修建自动喷灌系统,同时亦可利用生态湖塘内的雨水进行园区植被灌溉,实现了生态循环,也因水让万物更加灵动。

4.2.2 植被补种更新

保护原有植被,改造裸露区域。尽量保留原有植物及其物种的多样性,对于植被裸露的区域,适当地栽培草本植物,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维护区域的生态环境。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采用自然式分散斑块混交方式营造生态风景林,以现有植被为基础,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人工补植部分乔木灌木为辅,促进退化的绿地按照群落演替的规律进行生长。

优化群落结构。在生长过密的次生林中去除一些先锋树种,并补植海棠、水杉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优化群落的结构,扩大生物多样性,形成优美的公园景观。

4.2.3 生态湿地恢复

通过清理、整修、补植菖蒲、香蒲、鸢尾、芦苇、莲、萍逢草、苦草等挺水、浮水、沉水植物,恢复湿地植被及生态系统,改善小气候、优化环境质量。

4.3 意境创造之园区文化诠释

4.3.1 亲近自然所需场景的创造

通过行为轨迹观察,发现湖水边有多处区域易使人驻足赏景、垂钓,便增设了9组亲水台和亲水步道,用于照相、动态观赏、静态观赏、钓鱼等(图7)。

湖心休息亭是以水为主景的休闲区,春观花、夏咏荷、秋赏暮、冬盼雪,游人喜欢走在桥上,驻足于亭中。改造前的湖心亭仅有一座曲桥通向一侧岸边,改造后新增的曲桥(图7)和原有的曲桥、亭子连通了湖两岸,游览动线引导着游人走近湖水、体验湖景。

完善了园区其它游览动线,将园区内原死角区域全部连通,活化了园区的消极区域,营造了亲水、滨水的乐趣氛围。园区不刻意追求诗情画意,只为游客能更亲近、感受大自然。

4.3.2 传承发扬园区文化的景观再造

保护园内格局、风貌等空间形态与环境。有着历史原貌的庾庄大门、晋侯楼、太华晚照廊、鲁氏别墅、石舫、亭台楼阁,顺延其文化脉络,按照已有色彩形制重新修补并由画工绘制彩绘,修复损坏的瓦面、门窗、墙地面等。对五孔桥、“寻芳深处”牌坊、“壶中九华”假山、磊碧假山等进行了清洗、修补、加固等修缮工作。

园区内原遗存、保留下来的老建筑石构件,如条石基、石抱鼓、石雕等,借用置石之技展示于各展厅、展馆门口供游客参观。

增设园区历史介绍、景点标示、道路指示等导示牌。

庾园园区的设施设备改造,考虑并体现了民众的使用舒适感;生态环境的提升创造了静谧休闲的清幽共享空间;园区文化的营造,诠释了赵鹤清《庾庄垒石歌》的满足、杨克林《寻芳深处》笔下的雅致。寻芳深处创幽境,园区景观、建筑、环境得到融合,提升改造后的庾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假山楼榭、小亭藤架、亭廊拱桥、花香鸟鸣、葱郁古柏间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体验到幽境创造的美妙。

猜你喜欢
盆景园区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附式石盆景欣赏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桌上盆景(外一幅)
建筑的“芯”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柚子,变变变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