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实践与探索

2020-02-04 06:54邹娅玲孟禹彤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校企

邹娅玲,董 旭,孟禹彤,姜 溪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a.人事处;b.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沿线国家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引下,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为适应倡议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有效供给沿线各国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型应用技能人才,迫切需要推进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拓展,需要更多专业实践能力强、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主要在于加速推进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与周边东南亚国家有陆路相连,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云南从开放边缘变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的前沿和中心。在此契机下,云南高职教育应该秉承开放的办学理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际化合作办学水平,优化师资结构,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积极促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的对接,发挥自身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队伍。

1 云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现状

云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自 2002 年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对文献及资料的研究可知,当前云南高职院校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交流的形式主要有:学生与教师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小语种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对外汉语推广、国际教育展等;主要合作途径是高职院校与东南亚国家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开办合作办学项目、互派学生到对方留学、创立“鲁班工坊”等。2019年最新数据显示:依靠邻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云南共有48所高校招收留学生2万余人,其中来自周边国家的超过60%,留学生人数排名进入全国前10;建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9个,境外办学项目15个,在海外建设了15个孔子学院。当然,除了进入普通高校交流、学习语言、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外,还有不少职业院校留学生。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在规模、结构和质量效益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很多院校还不具备较强的国际化基础,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由原先的中职学校升格而来,办学特色不明显,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结构也不合理,在国际合作中缺乏优势专业,在高职教育国际化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部分高校借“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开始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增加投资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设施并进行国际化师资培养,但是对于引入的教育资源转化率不高,难以形成自身的教学优势。也有部分高职院校与国外高职院校采取师资互访、学生互派等形式,借以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自身的教育基础落后,难以将国际先进理念与自身教育模式进行有机融合,难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教育水平,从而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对于职业教育国际化,《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692号(教育类175号)提案答复的函》(教提案〔2016〕第165号)中指出:今后,职业教育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路子。一是注重学习借鉴和消化吸收国际上有关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二是推进国际合作办学,重点瞄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合作伙伴开展合作,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特别是推动有关项目向内地及农村地区发展;三是加大对外交流,加大力度选派教师到发达国家培训,拓展教师的国际眼光、前沿知识和教学方法;四是配合国家“一路一带”建设,积极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走出去”,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五是积极加入职业教育国际组织,参与有关国际标准规则的制定,参与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标准、课程和教材体系。可见,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上升为我国教育长远战略目标。

2 云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路径与重点

2.1 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基本路径

1)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云南高职院校要自觉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做好中心工作,为人才强省、科教兴省工作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又要奋力开创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凝练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积累经验,打造特色,以点带面推广建设,在国际组织和多边平台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切实提升教育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加速国际化进程,扩大云南高职教育影响力,服务国际外交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2) 以我为主、兼容并蓄。云南高职院校要立足国情、省情和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既要坚持扎根云南办教育,又要打开眼界,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推进教育领域有序开放,主动服务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

3) 加强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云南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国际化的氛围中形成世界意识和广阔的胸怀;加强教育对外开放的内涵建设,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品牌项目,创新体制机制,吸引优质资源,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使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拓展、不断深化。

4) 平等合作、保障安全。云南高职院校要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促进合作共赢,需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机制,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治理能力,依法依规做好教育对外开放监管工作,维护教育主权,保障国家安全。

2.2 国际化办学战略重点

1) 加强海外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国际化人才。要培养国际化人才,首先需更多地关注东南亚、南亚国际化市场的需求,加大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实现多元化,早期就拓展学生的广阔视野,比如全球意识、创新精神、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文化背景等;另外,要实现考试的多元化,比如不能单纯以成绩定论,应以技术应用为重点。只有结合好这几点才能使得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民族振兴的使命。能够与国际自由对话的人才,必须要同时能够与自身对话。

2) 开展国际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云南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云南省职业教育的平台,通过校企共建基地等方式搭建国际合作办学互惠共赢平台。支持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国内教师的国际竞争力;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和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标准,借鉴其先进教学管理模式,大力进行改革;另外,还可以通过职教集团推进校企合作,因为行业组织集中代表了本行业的共同利益,是高校和企业之间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是构建校企合作双赢的立足点。

3) 提升技术服务及员工培训水平,打造“国际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策略——“请进来”可以从海外聘请专家、 学者或企业家,定期到学校作讲座和指导,同时聘请外籍教师为学生授课;“走出去”可以增加教师出国出境交流的机会,包括进修、访学、培训和工作等方式,让教师学习和吸取大量新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国际教育背景。这样既可以扩大外籍高水平教师在云南职业院校任教比率,又可以建成优秀中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出国研修等良性互动机制,提升教师技术攻关、社会服务和国际交往能力。

3 云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实践经验及启示

3.1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实践

自2010年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中德国际化办学以来,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由中德扩展到中加、中印、中白,专业覆盖由原来的电气类专业扩展到会计、测绘工程、环境艺术、冶金材料等8个专业。尤其自2016年开始,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与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与印尼肯达里建设大型不锈钢冶金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冶金材料类的印尼留学生,真正服务于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支持“走出去”的本土企业,发挥学校在冶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体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全面深化冶金类专业校企共建共享的国际化办学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校内和企业双方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初步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逐步解决了校企深度融合培养人才的难题。

具体做法: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三方七步”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第一步:根据企业就业需求确定学生专业和人数,明确人才订单。

第二步:根据订单签定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协议: “2+1”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和“汉语0.5+专业0.5”人才培养协议。

第三步:针对协议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不同生产流程,岗位技能要求重建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四步:方案实施准备。企业与学校共同面试学生完成招聘,学校、学生、企业签订3方预就业协议。同时,学校派出专业师资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考察,接受企业技术培训、收集教学资料,结合实际做好各项教学准备。

第五步: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需求组织教学过程和专题实训,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安全技术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职业素养训练。

第六步: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学生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全方位管理,安排一线技术人员担任技术导师。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定期核查实习效果并开展专题指导。

第七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来实现企业满意、学生满足的高质量就业。

按照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该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学生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以及学生掌握的技能与企业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学生从毕业到就业上岗实现无缝对接,真正做到了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质量就业。

通过毕业生就业率、企业满意度调查、学生满意度调查、国内外学生规模4个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通过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各项评价指标逐年提高,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高职院校的办学影响力,达到校企合作共赢的效果。

图1 “三方七步”人才培养模式Fig.1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ree aspects and seven steps”

表1 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4年各项评价指标对比分析

3.2 经验启示一:高职院校主动作为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当提高教学的开放性,注重加强与东南亚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实现经济、教育的融合,形成良好的文化包容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彰显中国教育优势,政府部门顺势而为提供教育资源整合平台,适时调整对外教育政策,通过教育输出宣传中华文化。云南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应当主动作为,以积极投入到对外教育实践当中。

3.3 经验启示二:国际化校企双方合作共赢

为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高职院校应当具有合作思维,通过加强与外方政府、教育机构及企业的紧密联系,在政府政策平台的保障下开展一系列师生互访、共同育人管理、经验交流活动;在合作过程中注重形成双方合作的制度框架,形成必要的管理机制,认真分析政府的宏观指导政策,适时调整合作模式,增加合作双方的契合度。

1) 加强国际化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对于外方企业来说,学生生源由校企双方共同筛选、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培养,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生产任务,在校期间就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吸引企业的合作热情并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操作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学校在不增加人员成本的情况下还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切实实现了学校与国际企业双方的合作共赢。

2) 解决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难题,实现校企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解决了我国职业教育中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特别是顶岗实习过程中接触不到关键岗位技术操作的缺憾。国际化校企深度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全方位整合国外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与互补的优化配置,促使校企双方形成融利益链、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为一体的资源链条,共同培养学生,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组织顶岗实习,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助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体现 “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国际文化进课堂”的特点,并通过校内语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企业技术导师和学校教师的相互交换指导等途径来实现,是企业最为实质性的教学过程参与方式。这种教学互动方式将逐步解决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实现校企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3) 低成本实现订单培养和高质量批量就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外方企业只需要支付学生预就业前的短期培训费用,就能得到订单培养的熟练技术能手;从学校层面来说,单独增设的语言和专业课程以及教师到企业培训指导的费用都由企业承担,可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圆满完成订单人才培养;从学生角度来说,在校期间,既按照学校要求修完学业学分,又能在拿到毕业证书后就成为企业正式职工参与定岗定级,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担任班组长,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

4 云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模式探索

通过合作办学实践,笔者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总结与探索。

4.1 校企合作共生的教育模式

云南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大通道。随着我国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合作共生教育模式可以为东南亚、南亚国家企业提供若干新思维,也为云南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提供了新路径:一方面,帮助东南亚、南亚国家企业引入我国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攻克一些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云南高职院校也可以把东南亚、南亚国家企业的标准转化成学校课程标准,培养出的人才可服务于东南亚、南亚国家企业。校企合作共生关系,通过持续的紧密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享合作平台,包括人才培养与产业共生、师资团队国际化、课程开发升级、实习基地共建、科研创新、在线资源共建共享。共生教育模式的合作,保证了合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节约了合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工作,为“走出去”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还可以承接企业的培训任务。学校选派教师到海外企业挂职锻炼和培训员工,开设东南亚小语种课程,选送优秀学生赴海外企业顶岗实习,成立“职业院校海外学习中心”,促进了学校与国际化接轨,提升了学校参与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4.2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行为模式

校企合作共赢的行为模式是高职院校与海外企业实行双向选择、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经营和开发学生海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组织模式,有利于形成制度性、常态化合作机制,以及面向国际市场的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拓展国际化办学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校企双方通过紧密型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增强校企双方核心竞争力。

1) 以“质量+标准”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优势,与海外企业开展深度的办学合作,在借鉴国外能力本位人才培养体系、人才选拔职业素质标准和职业资格等级认证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体现中国特色的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多语种专业教学标准、多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增强跨境产教协同能力,努力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协同者,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人才供给的实效性。

2) 以“专业+语言”彰显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高职院校只有按照国际化人才标准培养具有过硬专业能力的毕业生,才能提升国际化办学核心竞争力。比如以具有国际化专业水准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和专业能力培养,以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英语语言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复合型知识体系,具备一流国际化专业素养,支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竞争力,彰显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

3) 以“学校+企业”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共同体。高职院校要与走出国境的企业实现联合,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命运共同体。校企双方要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培训体系建设、双语教材编写、骨干员工来华留学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培养企业在境外所需的专业人才;既可以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并选派当地教师来我国进修学习,又可以邀请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所属地开展属地化培训,以全面提升本土人才培养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决策咨询能力,真正形成企业和学校的命运共同体。

4) 以“技能+特色”优化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留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评价指标。高职院校要选择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教师作为留学生的专业导师,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选择业内口碑好、职业道德素养高、从事专业时间长、专业技能过硬、具备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指导能力的企业员工和技能大师作为留学生的企业导师,指导他们的实习实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针对留学生进行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教学,如为留学生开设书法、茶艺等多样化的中国文化选修课程,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他们立体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从而实现对留学生的高质量培养。

5 结 语

面向未来,高职院校要勇担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重任,持续领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深化中外合作教育机制、构建开放兼容的职业教育体系、制定国内外通用的教学标准、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逐渐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教育共享共赢、互学互鉴的格局;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努力实现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增加、投向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资本增多、外国留学生和境外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国际化办学吸引力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办学目标。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校企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