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生,姚琛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州510303)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同期,国务院、教育部先后下发文件提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要求[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确立“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的任务。以培养学科教师为主的师范院校,也肩负着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使命。作为师范院校课程教学中影响面广、旨在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书育人信息化的公共课《大学计算机基础》,也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大力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化、科教兴国的今天,探索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习者塑造良好职业素养与师德人格,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学科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当前,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刚刚兴起,相关论文较多,但都侧重不同行业[3]、不同专业[4]的研究,对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讨论则不多,也不系统。
课程思政[5]是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效应教育体系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自愿的学习行为,起因是对知识技能的追求。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强调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在知识传授中实现对学习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的形式是将思政教育元素(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习者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目的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形成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显、隐结合,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把人格养成、文化自信、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等思政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课程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课程内容以现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知识与技能为主,容易引起学习者对国外(特别是美国)知识与技能的推崇心理。二是课程学习以提高师范生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技能与素养为目的。三是操作性强。学习内容中包含大量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应用等操作技能;教师讲授知识、演示操作技能、学习者上机实践操作等均在计算机上进行,具备网络环境。四是应用性与通识性强。课程学习内容属于生活与工作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是当前教师职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与技能,普及率与应用性很高。五是知识与技能发展快更新快。信息技术领域新知识新技能不断产生,硬件软件不断升级换代,促使教师或学习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生活工作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六是学习人数多,影响面广。《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师范院校一年级的公共必修课,是每位师范生入校后先行学习的课程,对学习者正确的高校学习观形成有较大影响。
师范院校刚进入校的大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时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生理、心理发展步入更为成熟的阶段,学习活动逐步由他控转变为自控。在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意志力、情绪的控制力等方面有很大提高。二是智能发展更加成熟,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并由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增强,能按程序掌握事物本质属性的细节特征;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发展,独立性加强,注意力稳定,集中注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三是情感方面有更明确的价值观念,社会参与意识很强,深信自己的力量能加速社会进步与发展,学习动机倾向于信念型,自我调控已建立在趋向稳定的人格基础上。四是学习策略使用对学习的影响不显著[6]。五是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面广但深度不足。由于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科目,整体上学习投入强度不大,各地区的学习者信息技术水平有差异。六是学习者以手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操作熟练程度较高。七是作为师范生,对教学技能与教学设计有浓厚兴趣,充满学习期待。
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正确把握课程思政涵义,围绕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结合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征,依据课堂教学规律、深化课程内容与结构,确定教师素养、典型事例、素材范例、作业考核4个课程思政建设要点。结合学习者特征,把握学习者求知欲强、社会参与意识强、理想信念占主导、独立思考能力正在形成的契机,发挥任课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学习者建立正确的职业情操。挖掘课程建设要点的建设元素,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学科知识技能学习有机融合。优化课程目标,把师德人格、工匠精神、文化自信、政治认同等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培养目标,促使学习者在关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关注思政教育,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者思想修养,促进育才与育德、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使《大学计算机基础》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
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策略可归纳为:依据建设指导思想,构建建设要点、建设元素、建设目标3层次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教师素养、典型事例、素材范例、作业考核4个课程思政建设要点,各建设要点梳理出建设元素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结合建设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融入立德树人、理想信念的导引,形成师德人格、工匠精神、文化自信、政治认同逐层提高的课程思政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教师素养是指教师能顺利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品质与基础条件。师范院校的学习者将来主要从事教师职业,任课教师良好的教师素养、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与思政课程保持一致的价值观与言论,会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感染学习者将来的教学行为,促进学习者正确职业理想、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教师素养是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第1个建设要点。
建设元素层次,依据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教师素养需加强学识、人格、师德3方面的建设。学识方面,任课教师需具备深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新动态,胜任课程教学;同时具备思政教育的基本知识理论,能辩识大是大非,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能力、媒体资源应用与开发能力、科研创新意识,能挖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因素,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地将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讲授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具备继续教育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不断更新学科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知识,以适应新环境新形势;具备课程反馈评价和提升教学反思能力,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积极引导、指导学习者进行求异性、发散性思维训练,帮助学习者主动辩识与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方面,任课教师需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正确的学术思想、拒绝学术不端行为;提倡踏实工作、诚实为人、乐观面对困难的精神;具有遇到疑难问题勇于探索求解、谦虚文雅、乐于助人、爱护学生、不崇洋媚外等优秀个人品质。师德方面,具备师德教育意识;确立正确职业理想,把教师职业作为神圣的事业去追求,处理好个人志趣同社会需求、职业定位与个人才能之间的关系,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体现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能承受平淡、耐得清贫,严守职业纪律与责任,用自己微薄的知识、劳动与精神塑造学习者,传播和建设现代文明,为学习者树立良好的学习典范。
建设目标层次,依据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教师素养建设需挖掘三维学习目标中的思政教育因素。知识与技能方面,任课教师娴熟规范的讲解演示技能、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技能,使学习者看到教师素养应具有层次,达到开拓学习者学识视野的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任课教师融合思政教育因素的合理教学活动设计、纠正学习者不良学习行为或观点的方法等教学行为,本身就展示了一个教学范例供学习者学习模仿,达到范式模仿的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任课教师高尚的人格与师德、认真授课的态度、热爱祖国与爱岗敬业的情怀、实践与探索的精神、科研创新的意识、敬业乐教的奉献精神,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学习者师德人格形成,达到培养学习者师德人格的学习目标。
按照课堂教学规律,任课教师主要通过讲授或操作演示的方法向学习者传输新知识与新技能。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常常会依据教学需要引用典型事例讲解教学内容,如某技术创新事迹、围绕某主题编辑文档或制作PPT作品等,这些典型事例所呈现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探索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敬业与职业情操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起源与发展都来自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任课教师如何提炼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典型事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就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建设要点。
建设元素层次,依据课程特点与建设指导思想,典型事例需加强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科技创新3方面的建设。典型人物方面,挖掘课程包含的思政教育因素,选择对学科与技术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品德高尚的典型人物,如冯·诺依曼、图灵、比尔·盖茨等,特别选择近年来在该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或中国企业,如潘建伟、华为公司等,启迪学习者诚实为人、踏实工作、努力创新、学习强国的信念。典型事迹方面,收集国内外信息技术学科发展中推动学科发展的事例,特别是我国科技进步事迹如银河计算机、量子计算机、龙芯CPU研发等,在传递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引导学习者建立正确的学术思想、勇于探索求解的科学精神,构建学习者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意识。科技创新方面,介绍信息技术软硬件开发创新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工作者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如北斗导航、墨子号量子通讯卫星、华为5G技术、移动支付等科技创新事例,引导学习者建立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生活问题的创新意识,树立凡事从一点一滴做起、踏实学习、求是创新的理念。
建设目标层次,依据建设指导思想,典型事件建设中三维学习目标的思政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如下:知识与技能方面,任课教师通过典型事例,阐明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概念、意义,分析其原理,引起学习者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达到学习者初步了解、理解概念原理的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任课教师通过典型事例的讲述,向学习者呈现了概念原理产生的起源、价值、应用或具体步骤方案等,促进学习者理解与掌握概念原理,达到识记辩识概念原理的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任课教师从典型事例中提炼出科技工作者任劳任怨、不畏艰辛、勇于奉献、不计名利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为民造福的高尚情操,达到培养学习者工匠精神的学习目标。
课堂范例、课堂练习、拓展学习是任课教师上课常用的教学手法与载体,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应用等操作技术都需要大量的操作素材,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将反映中华文化、民俗民风、时事政策的多媒体素材融入课堂范例、课堂练习与拓展学习,让学习者在上机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素材范例所承载的观点、理念与信念。因此,以素材范例为切入点,有利于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
建设元素层次,依据建设指导思想,素材范例着重演示范例、练习素材、拓展资料3方面的建设。演示范例方面,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包含大量的操作技术,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应用等,任课教师授课展示的范例均可结合思政教育,设计出使用弘扬中国文化、国家创新发展、民俗民风等素材的范例,在讲解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同时使学习者接触祖国文化与发展现状、民俗民风,感受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练习素材方面,任课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时,为学习者提供以民风民俗、中华文化与发展现状为主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练习素材,让学习者在巩固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时,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拓展资料方面,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推荐正确反映思政教育思想的优质网络学习平台、网站资源,并引导学生辩识网络资源的优劣;提醒学习者做讲道德、有品行、有修养的合格网民。
建设目标层次,依据建设指导思想,素材范例建设三维学习目标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如下: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习者通过任课教师提供的素材范例进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巩固练习,促使学习者对已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回忆、辩识、归纳、提升,达到学习者掌握原理方法的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习者通过任课教师提供的素材范例,完成指定训练,从而回忆与再现所学知识与技能,达到记忆模仿的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习者通过查看任课教师提供的素材范例所包含的民风民俗、中华文化等信息,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识与认同,达到培养学习者文化自信的学习目标。
作业考核是学科教学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效果的总结与检验,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作业考核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即在作业与考试题中适量加入思政教育内容如我国CPU发展现状、华为5G技术、银河系列计算机、“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等,促使学习者学好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逐步建立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能主动运用所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政治认同的认知水平。因此,抓好作业考核建设能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
建设元素层次,依据建设指导思想,作业考核需从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结业考核3方面进行建设。课堂作业方面,课堂作业用于学习者巩固当天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通常需当天完成提交。任课教师通过优化设计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课堂作业,如请学习者设计制作国庆主题的PPT等,积极引导学习者爱国主义思想意识的构建。课外作业方面,课外作业用于巩固与拓展近期所学知识与技能,是指布置于课余时间完成提交的作业。任课教师可设计综合性较强、融合思政教育内容的作业,如利用Word设计制作一份以“中国CPU”为主题的简报,至少分3个模块向他人全面介绍我国CPU发展历程与现状等。引导学习者探索与了解我国CPU现状与差距,激发学习者奋发图强、强国报国的信念。结业考核方面,结业考核用于课程学习的最终综合评价。任课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在结业考核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如我国量子芯片的研制、U盘与数字视频的起源、“华为事件”、北斗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泄密事件等,促使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关注我国科技发展现状,继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能主动辩识大是大非。
建设目标层次,依据建设指导思想,作业考核在三维学习目标中的思政教育因素建设主要表现如下: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任课教师设计的作业考核题,引导学习者认真总结、归纳、提炼所学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学会应用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促进学科知识与技能、正确价值观内化提升,达到学习者掌握原理规律的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作业考核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开放性题目,使学习者具备将所学知识与技能、正确价值观综合起来解决新问题新难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习者探索创新能力的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借助于作业考核,引导学习者在平时学习中注意了解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认清我国信息技术的国情、现状与差距,激发学习者的报国情怀,使学习者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发展相一致,并能主动应用正确价值观、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达到培养学习者政治认同的学习目标。
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任课教师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把握思政课程建设要点,理清思政课程建设元素,依据建设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将任课教师素养、典型事例、素材范例、作业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思政教育内容。让学习者在学习计算机通识知识与技能、训练思维的过程中,关心祖国科技发展,提高思政水平,使课堂教学在坚守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定位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形成具有思政特色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思想合格的人民教师。同时需要注意,任课教师在讲授知识与技能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当某些教学内容不适合加入思政教育元素时,不宜机械地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