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云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一项内容琐碎、艰巨繁杂、费力费时的工作,许多小学班主任存在“干不好、干不了、不好干、不想干”的想法。结合实际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班主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眼里有“限”度、身上有“高”度、口中有“温”度。通过制定班级管理细则,为学生厘定行为规范。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做好遵守规则的模范,更要依据规则奖罚分明且方法得当,如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才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关键词:班级管理;行为守则;奖罚分明;以身作则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0-0050-02
班级管理是一项内容琐碎、艰巨繁杂、费心费力的工作。在社会期待越来越高、学校要求越来越严、学生管理越来越难的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不得不身兼多重社会角色:上班看课间、看出勤、看两操、看放学、看吃饭、处理纠纷、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下班后忙作业、忙备课、忙家访、忙工作记录、忙班级计划。经调查发现,许多小学班主任存在着“干不好、干不了、不好干、不想干”的想法。然而,班级是学校管理、教学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学校教育不能没有班级,班级也不能缺少班主任这一角色。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指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工作的情况下,班主任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面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内容繁杂、任务艰巨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名小学班主任怎样才能让自己“轻松”一些呢?现总结近30年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值得年轻的班主任教师认真思考和把握。
一、眼里有“限”度
眼里有“限”度,即班主任要做好禁止性规范的教育和落实。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小学生不仅年龄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而且个体之间的素质能力、秉性气质、行为习惯也相差较大,所以即使班主任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协调能力,班级内部也会出现各种常规的、奇葩的问题或事故,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学生易产生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使得班主任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值守在教室,以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处理问题。长此以往,班主任不堪其累,班队干部无以为用。而班主任一旦离开,则班级内部又呈现出混乱与无序的状态,旧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为改变这一状况,班主任一方面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明确具体地划分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禁区”,划定学生日常行为的界限,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明确越过禁区或触碰底线后学生应承担的责任,让学生有所敬畏,有所畏惧,减少“无心之失”,避免“动辄获咎”;另一方面要有规必循,执规必严,在班级管理中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做到不偏不倚,不添不漏,从而树立班规之威,发挥班规之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意识,从而将班主任从日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來。
二、身上有“高”度
身上有“高”度,主要是指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有道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度决定教育的高度。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重视自己作为人师“高度”的建设,注重塑造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尚形象。众所周知,由于学识经验、年龄体格等方面的差异,加之长时间教学和相处的便利,小学生向师性的特点尤为突出和明显。在众多学生心中,教师是具体道德概念的化身,当家长与教师的观点不一致时,他们往往会选择赞同教师的观点。相对于大学生和中学生而言,小学生更加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敬畏教师,由此班主任成为了影响更多小学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他人”,其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小学生争相效仿、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特别重视发挥自己的身教作用,注意自身言行可能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三、口中有“温”度
口中有“温”度,主要是指班主任不能随意批评或表扬学生。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表扬是发现美、倡导美,是对学生良好品质与行为的肯定和鼓励;批评是批判丑、揭露丑,是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良习惯、不良倾向的否定和反对。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使用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班主任在运用表扬手段时,一是要恰当,该表扬谁,不该表扬谁,多大的表扬力度,教师心中要有标准;二是要真诚且发自内心,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三是要尽可能正式,最好置于全班学生面前,要有具体明确的指向性,让学生知道表扬的原因,将表扬的功效尽可能发挥到最大。在运用批评手段时,一是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某一具体的行为,就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质,就其行为对社会、学校以及班集体的危害或不良影响做出批评;二是批评要准确,做到实事求是,对问题的责任轻重掌握准确,对问题的性质、影响掌握准确,对发生问题或错误的过程以及细枝末节掌握准确;三是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问题或错误的性质、影响以及学生性格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同时,批评要入情、入理、入心,要就事讲理,以关怀、爱护的口吻,诚心诚意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