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融入初中班会课的调查与分析

2020-01-25 00:41黄燕吴勇军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调查

黄燕 吴勇军

摘   要: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层出不穷。为更好地维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班会课应当导入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依靠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改变的方式来实施心理辅导;以此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课程资源、策略路径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0-0020-04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和阅历的拓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当前,国家和地方教育课程设置中均对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课程要求,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学业、师资、场所、资源等问题,也因班集体的个性化、差异性的存在,学校降低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因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融入初中班会课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发挥班会课的立德树人之德育功效,并使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落到实处。

一、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的现实价值

根据美国团体工作专业协会(ASGW)的分类,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简称班级团体辅导)属于辅导或心理教育性团体,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班级团体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发展和预防为主要功能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笔者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是班级团体辅导方式的一种创新实践。即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课为平台,以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为支撑,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班级内同学的人际互动、团队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协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其特征是师生共同设计、全员参与,充分运用团体动力实现助人与自助。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第一,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实施。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保障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班会课的主阵地,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没有时间、班会课没有内容的现实问题;引导班级管理者主动肩负起心理辅导的责任,将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普及于所有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逐步实现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预防、缓解、发展等目标,帮助班级成员认识、探索并接纳自我,树立并增强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缓解学习压力,掌控调节情绪。 第二,有利于增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能化解初中生半独立性与半依赖性、半成人与半儿童、理智性与冲动性、逆反性与顺从性、开放性与闭锁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等错综复杂的心理困惑,针对初中生在心理和行为发展中出现的共性心理问题,比如学习能力差、耐挫力弱、情绪易波动等,在班会课中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及时疏通,及时化解学生的成长困惑。同时推进班集体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第三,有利于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从生活、学习、情感等内容入手,以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感调适、升学择业及生活和社会适应为主要内容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调适,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四,有利于拓展初中生德育路径。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在寓教于活动的形式中,让学生进行体验式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人格。

二、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的调查与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课程,其辅导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此,项目研究组针对全体学生、家长和教师分别进行了纸质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500份,收回480份,回收率为96%;针对家长的网络版调查问卷有效填写人数968人次;针对教师的网络版调查问卷有效填写人数103人次。调查发现,学生、家长以及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对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的实践给予了肯定和期望。主要调查内容和分析如下:

(一)“目标需求”调查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被称为“神奇的圆圈”: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经过密集的互动,每个团体成员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改变,更适应、更快乐、更健康、更和諧,可以帮助成长中的青少年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改善沟通,增进身心健康。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有哪些需求?

“目标需求”相当于一把量尺,用以确定和评估团体辅导的方向与效果。在调查中,关于“你觉得目前自己(孩子、学生)需要得到支持和指导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有哪些?(可多选,见表1)”。学生选择“学业压力”共318人,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4%;选择“考试焦虑”“情绪控制”和“理想目标”的均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2%;选择“师生关系”的最少,仅占5%(见表1 学生问卷)。家长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业压力”“青春期”“情绪控制”(见表1 家长问卷)。教师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业压力”“厌学情绪”“情绪控制”(见表1 教师问卷)。

在调查中发现,7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心理方面的困惑主要来源于外界的考试和学业压力,也有来自于自身的情绪和理想的困惑。家长对“困扰孩子的心理问题”排序和学生排序基本一致,学业压力排在第一位,情绪控制排在前三,不同之处是双方对青春期困扰的意见与态度。在对教师调查问卷中,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将“厌学情绪”列入了前三位。这表明,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共同关注心理困惑,而“学业压力”和“情绪控制”无疑可以作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目标需求,我们要围绕这些目标需求制定具体的团体辅导目标,作为引导团体成员的根据,为团体成员提供发展方向。调查发现,不同角色、身份对心理困惑的看法大致相同,但各自的视角和关注点取向又有不同。因此,在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目标时要有所兼顾,又要有所侧重,以学生心理年龄和实际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为导向,但也要考虑参与者(教师、家长等)的诉求和取向,针对不同的目标需求科学设定合理的团体辅导目标。

(二)“辅导方式”调查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班会课是一种“体验—了解”的课程,每一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有效的实施路径和方式。一般而言,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依靠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改变的方式来实施。例如,“心理游戏”方式多运用于协助交往、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耐挫力、增强自我意识等团体心理辅导中;“校园心理剧”方式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将个体在生活、学习、交往中遇到的冲突、困惑、烦恼等情况,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方式创编成剧本进行表演,促使个体在表演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在调查中,笔者针对学生和教师设计了“你喜欢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是怎样的?”“您觉得您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哪些?”两个问题(可多选,见表2),并例举了学生已知的方法和教师常用的日常方法选项。学生选择“团体游戏”的占38%,选择“集体交流”的占23%,选择“个人游戏”的占18%(见表2 学生问卷);教师选择“专题活动法”“故事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较多,其他方法也都多少有所涉猎(见表2 教师问卷)。

调查表明,师生一致认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不能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和教室里的说教,要综合选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路径。传统灌输的方式不能满足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对话式教学辅导成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更有利于发挥班级团队的特长及团体的优势。

(三)“实施主体”调查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实施者常被称为组长、领导者、组织者、训练员、负责人等,由于辅导内容、形式和目标不同,团体心理辅导对实施者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总体来看,实施者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实施者是团体心理辅导成败的关键因素。

调查发现,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主体选择趋向一致。问卷关于“指导团体心理辅导的人员”相关的问题(见表3)显示,36%的学生将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者;学生还喜欢年长些的同龄人介入,“学长/学姐”占比25%;学生也愿意和父母一起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占比8%。

据此,团体心理辅导班会课作为一个成长性团体,其对象多为健康的、处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学生,所以在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过程中,“实施主体”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拓宽。只要是学生认同、接纳的,有利于加深团体成员自我认识,促进人格成熟的成员都可以作为“实施主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需求、活动方式来选择合适的实施主体,预防学生的抗拒和防卫心理,为团体辅导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三、基本结论与主要建议

通过调查,课题组明确了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针对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利用班会课这一重要的德育阵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自我意识。但在设计和实施中,需加强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设计的参与意识、活动意识、辅导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第一,满足目标多层次的需求。一个班级即为一个团体,具有心理性、社会性,是一个团体动力系统,具有目标、结構、规范等要素。教师需要区别和划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需求层次,即一般目标、专项目标和过程目标。一般目标指在没有明确主题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团体活动的形式,促使参与者获得新的体验与收获;专项目标指团体辅导针对成员的特殊需要而开展的专题心理辅导课程;过程目标是指在整个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达成。在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的实施过程中这三个层次的目标需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最终在多层次的目标需求指引下,发挥班级团体动力,达到助人的效果。第二,辅导方式的多元化。班级作为团体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成员组成、团体特点等都会影响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促进团体心理辅导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元化辅导方式,针对不同的班级个性特征开展针对性的辅导,以激发团体成员的参与热情,消除学生的消极防卫心理,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的成效。在团体心理辅导领域中常用的活动形式主要有:心理游戏(包括运动、行动、纸笔、纸牌、棋盘和社会技巧)、手工艺、绘画、心理剧、模拟教室的活动、摄影和旅游等。在选择多样化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时,要根据班级团体辅导的需求合理选择辅导方法,避免形式主义、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第三,实施主体的多元选择。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时实施主体应该多元选择,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思政教师,优秀的学长、社会人士都可以作为实施主体参与进来。作为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实施者需要具备健康的自我形象、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敏锐的自我意识、不断成长的意愿;要有和团体一起工作的经验,对心理辅导理论有良好的理解;要了解自己的职责,熟悉团体心理辅导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以便科学地引导团体发展。

美国心理辅导教育家Gladding曾说:“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团体心理辅导已被广泛应用,并发挥着积极的功能。笔者期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的实践,让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教育、预防以及治疗四大功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的心智,达到全人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调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