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悦
(韩国又石大学 教育学院,韩国全罗北道 完州郡,55338)
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在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素质,而不是校舍和教师的数量”[1],可见师资的综合实力对大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具备专业文化素养,更需要教师具有多方位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的领导力是教师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
西方国家对于教师领导力的探讨起步较早,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近些年,我国也逐步开始把目光聚焦在教师领导力的培养上,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的还不够成熟,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了解教师领导力的内涵,探讨提升高校教师领导力的必要性,并为我国高校教师领导力的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传统意义上看,教师领导力被认为是学校校长对教师的管理能力,而不是教师个人以领导者的身份,对周围的同事或者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人们往往会将教师领导力与学校中的行政职位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教师发挥领导力并不一定要具备行政职务,而是让教师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勇于担当责任,发挥对学科专业和同事的影响力,促进教学实践的改善,推动学校的教育变革[2]。
关于教师领导力,有学者认为:“教师领导力就是教师利用其职位所赋予的权力和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去影响教学活动中的相关者,组合多种教学方法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效能的能力和影响过程”[3]。哈里斯等认为“教师领导力注重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作用,以共同构建集体的价值目标并达成共识,并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反思,更深刻地理解工作的价值,以指导新的行动”[4],教师领导力主要是体现在教师的行动中。还有研究认为,教师领导力包括五个方面:分享决策权、教师之间相互合作、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改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能够付诸实践[5]。
综上所述,教师的领导力主要是一种影响力,体现在教师的行为对学校、同事、学生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是新时代教师需要具备的一种职业素质和优秀品质。教师的领导力包含了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方面。课堂内的领导力是指教师能够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在课堂管理中展现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从而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教师在课堂外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处理与同事、家长、社会的关系上,以及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行政角色上。教师领导力与教师的综合能力实际上是一脉相承,互相促进的。教师的领导力一方面包含了权力性的影响力,例如学校重大事务的参与能力、建议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包含了非权力性的影响力,例如教师的知识结构、处理问题的情商、教学科研能力等。教师的综合能力即教师各个方面的能力,包含了在行政岗位上的处事能力以及在教学科研上面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教师领导力和综合能力是异曲同工的,教师想要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领导力。
我国的《教师法》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让人信服,这是作为领导者必备的品质。《论语》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成为人们对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的有力话语。夸美纽斯也称老师应该是学生面前的“活榜样”。这些观点表明教师应注重自身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通过自身言行举止形成对学生的教育力量。
高等学校的内涵建设需要教师领导力的提升。通常高等学校的内涵主要指校园的“软件”建设,包含创新的办学理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精深的教育科研水平、高质的教师素质以及周密的人才培养计划等。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是从注重办学规模、数量等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办学质量、效益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而这种转变终究是需要依靠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完成。高校教师仅仅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来完成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而高校教师需要发挥其自身的“软实力”来完成,例如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文化创建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实力,即教师领导力。
埃尔默尔指出教学是知识密集型的活动,特别是像学校这样的机构,如果不将领导的职责大量分配到机构各个成员身上,那么就很难完成纷繁复杂的工作。开发教师领导力的核心是构建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6]。奥帆多认为,赋予教师领导力,他们更可能为学校改革做出直接的贡献[7]。因此,学校的领导力应该下沉到教师层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参加到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进程中。
教师领导力要求教师在与同事的互动交流中,能够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并在合作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在教师中分配领导权,对消除教师之间的隔阂有着积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领导力,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学习型团队的能力,在专业学习型团队中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互助学习风气,有经验的老教师愿意承担责任,带领新教师进步,年轻教师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观点,为团队注入新的活力。
在新时期,教师仅仅具备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反思教育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这些都意味着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全面综合能力,即教师需要具备领导力。随着教师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也使得他们更加愿意不断加强能力培养,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课程内容的研究者,课堂气氛的活跃者,课外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都具有“向师性”,优秀的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饱满的专业情感,在课堂上对学生具有感召力、影响力和控制力,也就是领导力。此外,教师的领导力还体现在课外和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大多数的情况下,普通的高校教师倾向于被领导,即按照上级布置的任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相关工作,缺乏工作主动性。学校应该为教师营造施展他们领导能力的环境,使教师愿意参与到学校的建设、管理和决策中。这种氛围应该是学校管理层充分信任教师,而教师之间也互相信任,全体教职工之间形成融洽的工作氛围。简而言之,高校应该采用分权式领导以及民主型领导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为教师制造表达自己创新想法的机会,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创新。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全体教职工大会,让教师身在课堂而了解课堂之外学校发展的情况。除此之外,高校应积极创建教学团队,例如定期举办研讨会,主题可以是最前沿的教学技术,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或者是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等等,通过研讨会的形式,逐步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升自身的领导力。通过氛围的营造使学校的领导方式逐步由独白走向对话,领导角色由控制转变成引领,形成互相影响而非单向控制的人际关系和影响网络,以及平等的同伴关系和合作管理学校的新格局。
高校可以为教师领导力的提升创造多方位的平台。一是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校的教师分批参加领导力培训或者学校管理的相关项目,完善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更好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二是学校可以购买领导力提升的网络课程,利用网络平台便捷高效地组织教师参加教师领导力培训活动。三是可以选派骨干教师赴海外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实地的学习交流,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教师领导力的认识,并将国外先进的实践经验带回。如,美国教育协会联合其他委员会于2014年在梳理与总结世界各国教师领导力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正式组织制定和发布了有关于“教师领导力”培养的《蓝皮书》。英国的专业学校基金会开展了“青年领导者”项目,剑桥大学和坎特伯雷大学各自承办了“教师领导力与学校改进”项目[8]。四是实施学术休假制度。随着教师工作年限的延长,易形成思维定式。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学校可以为中青年教师创造再度深造的机会,如访问学者或博士、博士后深造,提升教师无论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的领导能力。学术休假制度对于提高教师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工作效率以及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变革型领导指领导者在推动组织完成既定目标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激励追随者实现自我转变[9]。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当变革型领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进步,完成各种课程中遇到的挑战,激励学生克服学业困难,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不断进步。变革型领导主要有四个特征:理想化影响力、鼓励性激励、智力激发以及个性化关怀[10]。教师变革型领导力的培养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理想化影响力指的是让他人产生崇拜,自愿跟随的一种能力。为了达到这种能力,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应注重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深入浅出地进行课堂教学,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鼓励性激励是指领导者向追随者表达高期望,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采用教学技巧,不吝啬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来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表示肯定和赞扬,当学生出色地完成作业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激励学生在下一次作业中表现得更好。
智力激发主要是指鼓励追随者进行创新,不断地挑战自我,启发追随者去解决遇到的难题。同样,一个具备领导力的教师应该学会对他的学生进行智力激发。课堂上,教师不能够再采取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经常进行头脑风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
个性化关怀是指领导需要关心每一个下属,重视个人的成长需要,能够愿意倾听他们的需要。一个具备变革型领导力的高校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关怀。大部分的大学课堂,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的个性关注。在人数比较多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习,教师通过加入每一个学习小组,听取他们的发言,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课堂外,教师也应该与学生保持联系,通过面对面交谈或者网上联系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上的问题。
在处理课堂之外的关系中,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智慧以及行动能力,包括行政领导力、科研领导力、同伴领导力、社会关系领导力。
对于教师行政领导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培养自身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这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反思,积累经验。教师不仅要讲好课、搞好科研,还要关心学校的发展和远景规划,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教师还应多关心时事政治,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样才能不断提升领导力。
对于教师科研领导力的提高,教师需要具备端正的科研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在自己的专业科研领域不断努力,能够在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持续发展的创新点和生长点,从而逐渐成长为学有专长、研有个性、教有特色的教师。
对于教师同伴影响力的培养,教师应有团队意识,主动与同伴分享经验与智慧,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研讨,研究课程的开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整个教研团队的进步,实现教师群体共同成长。
对于教师社会关系领导力的养成,教师应注重培养自身的沟通技能。一方面能够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融入社会,了解社会,能够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在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中给予学生指导。在与社会的关系上,教师领导力主要体现在能够用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为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教师领导力无论是对学校的进步、学生素质的提高还是教师自身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教师领导能力的培养。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学校层面还是教师个人层面都应将教师领导力的培养提上日程。本文从学校角度和教师角度出发,为教师领导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操作路径,希望对高校教师领导力培养的实践能够提供借鉴,从而促进高校师资力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