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的全国两会终于落下了帷幕,除了备受瞩目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社会民生方方面面的诸多政策议题也相继亮相,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身为交通人,我们自然更关心那些和交通领域密切相关的提案建议,如呼吁超载超限入刑,加快修订出台《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加快智能交通基建步伐,健全完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提升京津冀交通服务水平等。这些重要的深化改革部署,凝聚了近年来普遍的行业发展共识和公众期待,亟待转变为切实的行动。关于这些内容,本期“速递”《两会上的公路事》进行了集中梳理和解析。
值得一提的是,高速公路“免费”“降费”每年都是代表、委员们重点关注的议题。今年有代表建议从国家层面全面降低ETC收费标准,扩大免费车辆类型,增加ETC免费通行时间;更有代表创新性提出,给予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每年一定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额度,不再仅限于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实行错峰免费……
这些建议充分反映了广大社会公众的诉求,值得深入思考:一方面,这折射出我们的行业知识科普任重而道远,公路行业想让公众知道、该让公众理解的事情,说得还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降低出行成本、改善出行服务一直是公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以至于每当出现关于高速“免费”“降费”的提案建议,总会有大量网友点赞支持。
设身处地思考,“跑高速少花钱”甚至“跑高速不花钱”是公众对于美好出行的一种朴素愿望。但平心而论,我国收费公路收支缺口较大,目前确实暂不具备全面免费、降费的条件。然而作为公路人,我们听到这样的声音,应该抱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既不该一味抵触,也不该无动于衷,公众的这种诉求,即使短期内不能实现,也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一点一滴地做出改变。
公路交通,事关国计民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当。人民满意是我们的初心和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要守住这颗初心,实现这个目标,履行这份责任,完成这个使命,就要先去听听人民究竟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人民的声音,既要认真听,也要认真回应。为此,交通运输部于两会前夕就成立了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工作专班,截至5月28日,已将交通运输部在两会期间收到的235项意见建议全部办结,得到了代表、委员的高度肯定。
一年一度的两会,除了议定国之重策,也会深入讨论各行各业备受关注的民生议题,而这恰恰是让公众最有参与感、获得感的环节。由此在公共信息空间引发的观点碰撞,每一点火花,都显得弥足珍贵。毕竟无论对于公众而言,还是行业而言,这都是一次充分表达的机会,也是一次通过探讨寻求共识,通过努力改善现状,携手缔造美好未来的机会。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从认真倾听人民的声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