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iSchools研究生健康信息学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

2020-01-19 03:34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学院系课程内容

伍 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公众健康问题始终是国家和公众关注的焦点。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人类服务部(HHS)发布了新的国民健康计划“健康公民2030”(Healthy People 2030),[1]旨在建立一个所有人都享有长寿和健康生活的社会。我国于2016年10月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大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最新的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然较低,公众搜索、甄别与利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尚显不足。[3]广义的健康信息泛指消费者所需要的任何有助于做出其自身健康和健康决策的信息。[4]随着信息技术的推进与健康信息问答平台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了大量多元化的医疗健康信息,如何检索、甄别并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提升健康水平成为新时代课题。

在此背景下健康信息学应运而生,它将信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通过描述、存储、检索与利用健康信息,帮助用户解决健康问题,满足用户的健康与医疗需求。国外健康信息学教育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和培养机制,课程层次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国内的健康信息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笔者将对国外iSchools健康信息学课程展开调查,分析其课程特征,以期为我国健康信息类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与借鉴。

1 调研样本与数据采集方法

1.1 调研样本

本研究选取iSchools的正式成员作为调研对象,截至2018年11月,iSchools成员共有85个院系。[5]调研样本的选取标准:① 选择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结合学科发展的水平及参考价值等因素,最终选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50所iSchools的院系作为初期调研的样本;② 针对以上50所院系进行筛选,剔除未涉及健康信息、临床情报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学校,共计得到样本30所,为节省篇幅,本文将院系名称简称为学校名称(见表1)。

表1 iSchools调研样本列表

1.2 数据采集方法

笔者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与内容分析法,首先,对50所高校网站的健康信息类课程进行浏览与检索,重点关注网站的Course或Program等栏目。其次,浏览“CourseDescription”,对课程进行进一步筛选,剔除未涉及健康信息学、临床情报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的高校,共得到30所高校,并对健康信息类课程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描述”等。最后,通过EXCEL表格录入数据。

2 健康信息类课程调查与分析

2.1 课程数量统计与分析

经统计,30所高校共开设231门健康信息类课程(见表2)。从课程数量看,印第安纳波里斯分校开设的课程数量最多(44门)。其次分别是佐治亚理工学院(30门)、卡内基梅隆大学(28门)、德雷塞尔大学(25门)、肯特州立大学(14门)、印第安纳大学(11门)、新泽西州立大学(10门)、密歇根州立大学(10门)。课程开设数量低于5门的有19所高校,占高校样本总量的63.33%,不同院系开设的健康信息类课程数量差别较大。从健康信息类课程所占比重看,除印第安纳波里斯分校与德雷塞尔大学外,其余学校开设该类课程占比均未超过10%,其中比重最大的是印第安纳波里斯分校(占22.45%),比重最小的是华盛顿大学(占0.62%)。总体上看,iSchools院校开设的健康信息类课程数量较少,且院系间的差异较大。

表2 30所iSchool学校健康信息类相关课程数量统计表

2.2 课程内容调查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iSchools健康信息类课程的设置情况,从课程的类别、名称、内容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3)。

表3 iSchool学校健康信息类相关课程内容统计表

注: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仅列举课程数量不少于10门的学校

2.2.1 课程类别、数量的统计与分析

依据课程描述,将课程划分为理论类、技术类与应用类三类。在231门课程中,理论类课程(121门)是健康信息类课程的主要类别,占总课程的52.38%;其次为技术类课程(68门),占总课程的29.44%;应用类课程数量最少(42门),占总课程的18.18%。由此可见,iSchools院校的健康信息教学更侧重于理论课程。

2.2.2 课程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1)理论类课程。健康信息类理论课程主要是对健康信息学基本概念、方法、涉及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战略规划与安全、健康数据管理等的介绍。如,印第安纳波里斯分校的“健康信息学基础”课通过回顾如何应用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来增强医疗保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探讨管理通信系统、临床决策、信息检索、远程医疗、生物信息学和循证医学的信息学研究的基本原则;[6]德雷塞尔大学的“医疗健康管理与政策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课程通过调查经典和当代理论,以理解伦理和法律的含义,探索经常面对医疗健康经理和管理人员的道德困境,最终目标始终是改善患者护理。[9]

(2)技术类课程。iSchools院校开设的技术类课程大多依托自身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健康信息学科相结合,包括健康信息系统设计、健康与计算、生物数据库建设等。如,佐治亚理工学院开设的“系统生物学网络”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课程,该课程分为两部分:基本理论讲解与学生研究实验,其中研究实验要求以小组的方式选择具体的利于模拟或重现计算结果或设计某一领域的的计算模型;[7]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健康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是明晰信息技术与医疗保健服务和管理问题之间的关系,侧重讲授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电子健康记录(EHR)和相关的临床信息系统,以及用于消费者自我健康管理的社交媒体平台等。[8]

(3)应用类型课程。健康信息应用类课程的形式主要为研讨会/研究项目与课程实践,一般由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如,亚利桑那大学的“健康信息实践”课程则要求学生以哈佛大学相关的案例为研究样本,构建医疗保健词汇和语言系统以及完成基本数据库设计,实现医疗数据的管理。[18]

3 健康信息类课程设置的特点

3.1 立足自身优势,课程特色鲜明

iSchools院校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问题,开发信息系统及理解信息行为方面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健康信息类课程设置方面也充分利用这一自身优势。如,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健康信息类课程设置突出了自身信息技术与系统方面的科研优势,围绕健康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与健康信息计算等方面,开设了一系列技术类课程;新泽西州立大学则发挥本院系在信息交流与传播方面的优势,将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移植到医疗环境中,围绕如何完善医患沟通设置了多门课程,形成自身专业特色。[5]

3.2 课程内容实用性强,面向职业需求

依据职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是iSchools院校的一大特色。各院校的健康信息类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职业需求所需知识储备为导向安排课程内容,培养对口专业人才。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① iSchools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院系与对口机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践,如,北德克萨斯大学与学术健康科学中心、医院、用户健康图书馆等相关机构签约,为学生进行课程实践提供便利。② iSchools院校依据市场细分设置课程,培养对口人才。如,佐治亚理工学院针对生物信息学不同的方向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包括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信息学、高级细胞生物学、癌症生物学、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使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

3.3 多学科资源整合,跨学科培养

健康信息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药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成像学等多个领域,各个学科间的知识差异性较大,单纯依靠图书情报学院开展健康信息学教育一般难以为继,这就需要与医学院、护理学院及公共健康学院等相关机构合作,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联合办学,跨学科培养人才。如,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健康信息学教育就整合了信息学与图书馆学院、医学院、Gillings全球公共健康学院、计算机学院、Eshelman药学院、北卡罗来纳健康学中心、健康科学图书馆等多个机构的教学资源,提供不同层次的健康信息学人才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信息学院系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鸡NRF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生物信息学辅助研究乳腺癌转移相关lncRNA进展
PBL教学模式在结构生物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药用植物黄花蒿ATP合成酶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将互联网+理念引入高校院系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