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代际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0-01-19 03:33孙汝佳雷菊霞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代际参与者老年人

孙汝佳,赵 荣,雷菊霞(北京师范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图书馆)

2011年国际图联发布《突尼斯宣言》,主张图书馆为代际对话、代际团结和代际项目提供空间,利用其丰富的基础设施提供代际服务,组织年轻人和老年人进行互动,促进他们的阅读和相互理解,关注代际双方利益,借助这样的服务形式减轻年龄造成的社会隔离问题,建设有凝聚力的社会。[1]代际服务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正逐渐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国内外关于图书馆代际服务的研究集中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对高校图书馆代际服务的探讨很少。本文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代际服务定义,调查并归纳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代际服务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读者需求调查结果,从服务持续性、类型多元化和参与互动性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代际服务的发展策略。

1 图书馆代际服务的概念和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O)将代际服务定义为:是老年人和年轻人为了个人和社会福利而有目的地不断交换资源和学问的工具。[2]美国退休者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AARP) 将代际服务定义为:有目的地将不同代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进行互利的计划活动,以实现特定的目标为目的。通过参与代际服务活动,老年人和年轻人分享他们的能力和资源,在有利于个人和社区在发展的关系中相互支持。[3]英国代际实践中心(The Centrefor IntergenerationalPractice)将代际服务定义为: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有目的的、互惠互利的活动,以增进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建立更有凝聚力的社区。[4]日本“重印”项目(REPRINTS)将代际服务界定为:一种关注所有参与者利益的人性化服务,在年轻人和老年群体间建立持续的有组织的互动。[5]世代联盟(Generations United,GU)将代际服务界定为:推行公共政策、代际合作以及为所有人带来持久利益的项目,改善儿童、青年和老年人的生活。[6]根据以上代际服务的定义,可以发现代际服务的内涵中包含两个重要的元素:其一是活动参与者须包含存在代际差距的不同年龄段人群,其二是代际参与者间的互动助益关系。依据助益模式不同,可将代际服务划分为老年人助益年轻人、年轻人助益老年人和代际双方共同参与体验或合作的三种类型,[7]由此可见代际间的互动助益关系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图书馆通过结合书籍与阅读创造代际间的纽带,扩展了代际服务这一概念,开展了代际阅读活动等代际服务,[8]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相互联系、相互助益创造条件。

高校图书馆拥有较为稳定且学历知识水平较高的读者群体,服务对象涵盖了学生、教师和职工等,其中,青年学生和老年教职工两大群体间存在比较稳定的相互联络和学习的代际服务需求。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有着提高阅读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并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强烈需求,通过参与代际活动,与老年教职工进行互动,大学生不仅可以接受老年教职工在读书方法、价值取向方面的引导;而且可以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在帮助老年人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智慧。对老年教职工而言,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经年积累的读书治学经验和海量的知识蕴藏,邀请他们参与到代际服务项目中来,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智慧,传递知识经验和正确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满足感和奉献感,也能树立积极年轻的心态,排解老年生活中的一些消极情绪,促进身心健康。[9]图书馆开展代际服务除了能够推动知识在代际间的快速流动,收集珍贵的口述历史资料,还能帮助参与者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是消除年龄刻板印象,增进代际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方式。[10]

2 我国高校图书馆代际服务现状

笔者通过浏览我国大陆地区QS排名位于前30的高校图书馆网站、新闻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调查其近3年开展代际服务的情况,结果显示30所高校图书馆均未开展在名称和简介中明确标识“代际”一词的活动,但现有活动中有不少体现了代际服务的内涵,笔者将其归结为实质代际服务。①经过进一步的文献调查,仅发现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引入代际服务理念,开展了代际服务实践探索和研究,截至2018年底,该馆已开展3期“代际阅读之‘老教授读书堂’”阅读推广活动,也曾招募学生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阅读服务,同时馆员谭博等人在2017-2018年间发表了3篇该主题研究的论文,内容涉及国外经典案例介绍及启示、公共图书馆开展代际阅读推广的构想和实践研究以及对代际阅读推广基本路径的探讨。[11-13]最终笔者共收集85个服务案例,并以代际双方的助益模式为判断标准,依据活动宣传及新闻稿件的内容描述对案例类型进行划分,其中老年人助益年轻人的案例74个,年轻人帮助老年人的案例3个,代际双方共同参与体验的案例8个(见下表)。

表 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代际服务类型

2.1 老年人助益年轻人的代际服务

老年人助益年轻人的代际服务中,老年参与者的身份通常为讲授者、引导者,起到知识经验传授、阅读指导或价值观导向等作用,模式通常为老年专家学者讲授+学生互动提问,具体活动形式包括老年专家学者主讲的讲座活动、阅读分享会、真人图书馆和导读活动。

(1)老年专家学者主讲的讲座活动。在85个案例中,此类活动占比49.41%,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开展代际服务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讲座活动不仅邀请本校在职或离退休老年教师,如同济大学图书馆邀请中文系退休教授喻大翔为学生讲解格律诗创作的知识;也会邀请知名校友作为嘉宾,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曾邀请赵锡山等校友为学生讲授领域知识和经验;还包括校外各领域专家名师,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多次邀请台北艺术大学退休音乐教授刘岠渭为学生们讲授音乐之美。[14]

(2)阅读分享会。活动邀请老年专家学者为学生分享读书治学经验及体会,或者解答学生们生活、学习中的困惑,通过老教授们的经历激励青年学生读书和学习。如,中山大学图书馆“雨果和他的《巴黎圣母院》——翻译家程曾厚读书分享会”,[15]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邀请袁渭康院士帮助学生解答内心困惑的问题。[16]

(3)真人图书馆。活动邀请老年专家学者作为真人书,学生通过和他们交流对话进行“阅读”,话题更多地围绕“真人书”的个人经历展开。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鲜悦Living Library”、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和武汉大学的微天堂真人图书馆等,都曾多次邀请60岁以上的专家学者作为嘉宾,与学生分享交流人生阅历,使大学生获得对主题知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6]

(4)导读活动。此类活动主要邀请老教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包括人文经典导读和专业导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选择文献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提升大学生的知识素养。主要方式包括线下的阅读指导,交流指定书目的阅读方法,以及线上进行经典书目推荐和阅读方法分享、指导。如,北京大学的领读活动中有几位60岁以上的教授,除了线下的交流会,他们还在“经典导读”APP上组织讨论,与学生在线互动,交流读书心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京师书韵·名师导读”栏目,通过馆员和学生访谈校内各学科领域的资深名师,整理发布其精彩观点和推荐阅读经典书目,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经典图书,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2.2 年轻人助益老年人的代际服务

年轻人助益老年人的代际服务以上门服务为主,为校内退休老教师提供其需要的阅读帮助。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与社会学院合作,由学生志愿者为退休老人提供送报上门服务;[17]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需要阅读帮助的退休老教授,定期到他们家中进行朗读等活动;该馆还与长安区图书馆合作开展结对帮扶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到老乡家中开展一对一的阅读活动,老年人也十分乐于和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12]

2.3 代际双方共同参与体验的代际服务

代际双方共同参与体验的代际服务以读书交流会和书画创作、朗诵交流等兴趣类活动为主。如,天津大学“一起悦读”活动和四川大学《诗经》阅读分享会,[18-19]活动中的老教授与青年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与体会,并进行交流讨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征集学生及退休教职工书法作品,举办主题书法展,该馆还与丁香诗社和春秋诗社合作举办诗歌交流会,师生一起朗诵诗歌,分享诗歌创作与赏析心得。[20]

2.4 高校图书馆开展代际服务存在的问题

2.4.1 代际理念体现不明显,缺乏常态化代际服务活动

现有的代际服务活动中有很多是某次活动邀请了老年专家学者作为嘉宾,在原有活动基础上增加代际因素,持续开展的代际活动较少,仅发现天津大学“一起悦读”活动、西安科技大学代际阅读之“老教授读书堂”、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导读”栏目明确包含老教师和学生两方,并且将其作为常态化活动定期开展。在活动案例中,仅有6个活动包含多位老年参与者,多数活动仅有1位老年参与者,活动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学生。[12,14]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受到馆员数量及工作精力的限制,多数高校图书馆主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和在职教师身上;另一方面,我国图书馆界关于代际服务的研究较少,缺乏对代际服务理论的深入探讨,对于代际服务理念的认知不足,阻碍了代际服务系统性的开展。2.4.2 代际服务类型较为单一

由上表可知,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代际服务的主要类型为老年人助益年轻人的服务,而年轻人助益老年人和代际双方共同参与体验的服务较少,服务内容主要以上门提供阅读帮助和兴趣交流类活动为主。在85个活动案例中,讲座活动最多(42个),占总数的49.41%,其次为阅读分享会、读书会、真人图书馆等交流分享类活动(34个),占40%,其他形式的活动仅占10.59%,较多活动以知识的单向传递为主。

2.4.3 活动的互动性有待提升

通过调查可知,讲座及多数交流分享类活动以老年参与者发言为主,学生参与者多数情况下没有十分充足的时间表达自我观点。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在2017和2018年度《专家讲座》的满意度调查中,读者对于讲座活动的建议中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就是“互动”;在2018年开展的“老教授面对面交流会”活动中,63.6%的学生参与者反馈“活动中的相互交流不够,应当加强互动性”。从以上建议可以看出学生读者对于交流互动存在着一定的需求,很多读者期望开展互动性相比讲座活动更强的读书沙龙、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14,16]

3 高校图书馆开展代际服务的策略

3.1 融合代际服务理念,推进服务持续性开展

尽管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分享会、真人图书馆等活动为老年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代际的联结,但活动相对缺乏连续性,更多关注活动为学生带来的知识增长、价值观引导等方面,未能充分满足老年参与者的认知需求以及年轻人的表达、互动需求,忽视了活动对于代际关系的改善作用。笔者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师范大学师生进行了读者需求及参与意愿调查,共回收16位老年教师的访谈记录及235份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位老年教师(占62.5%)和204名学生(占86.86%)有代际服务活动的参与意愿和需求,写明具体建议的95名学生中有38人(占40%)提出应当增加活动数量和定期开展活动。由此可以发现代际双方对于代际服务的持续性开展均具有一定的需求,但实际开展的代际服务并不多,仅87名学生(占37.02%)有参与代际类服务的经历。

此外,发展可持续的代际服务需要适应代际双方的助益需求,获得机制、政策和多方合作机构的支持。

(1)在机制、政策方面。图书馆应树立代际服务理念,认识到代际服务与常规读者服务的区别,即同时服务于存在较大年龄差异的老年和青年读者群体,注重代际双方需求和利益,强调代际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联结,探索适合本校的代际服务运行机制,开发代际服务品牌活动。校方应当加强对代际服务的政策支持,将其纳入书香校园建设体系,在制度上保障代际服务的持续性开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代际服务的资源和空间建设,营造代际互动环境,为老年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搭建平等沟通、互利合作的平台,促进代际间的认知互校,加速知识在代际间的流动。

(2)在机构合作方面。除了延续与学校职能部门、学生组织等的合作,图书馆应加强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离退休工作处、退休社区等与老年和青年读者群体密切相关的组织机构的联络,而代际服务恰好贴合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目标,以及退休教职工社会参与和自我表达的需求。图书馆与这些机构合作,注重代际服务与关心下一代和离退休工作的有机结合,对于服务的持续性开展更为有利。高校退休教职工拥有相对充沛的闲暇时间,在时间的自由分配方面相比在职教师更具优势,也乐于发挥余热,向年轻人传递自身的知识经验。国外很多高校的代际服务与退休社区开展广泛的合作,促进社区老年人与大学生的互动,包括音乐交流、志愿工作、代际合作学习、讲座等。[21]为老年人和青年学生提供了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的机会,促进代际互动。

3.2 把握读者需求和特点,扩展多元代际服务形式

代际服务是一项促进代际双方建立互动助益关系的活动,注重参与者的共同利益,因此,在开展代际服务时,要考虑青年人和老年人在社交、语言、文化、情感、精神和身体表达方面的发展差异和能力状况,根据不同年龄段参与者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进行代际服务的策划。我国高校图书馆代际服务存在类型较为单一的问题,读者调查结果中也凸显了这一问题,参与过代际活动的87名学生对活动满意度评价中得分最低的选项是“活动形式”,在所有调查样本中,128名学生(占54.47%)认为开展代际服务需要注意“创新活动的形式,增强趣味性”。根据调查结果,笔者从三方面归纳了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扩展的服务内容。

(1)增加年轻人服务老年人的服务。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老年教师在使用微信、图书馆检索系统等方面存有困难。此外,一些老教授在退休后依然从事图书编写工作,有Word软件排版方面的学习需求。因此,图书馆可以开展年轻人助益老年人的信息素养培训,招募擅长技术操作的学生志愿者帮助老年人熟练掌握计算机、手机等设备的使用。在开展此类服务时要注意培训的内容,避免过多地讲解理论知识,图书馆应当在调研老年读者需求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适应实际需要的培训服务。同时,考虑到老年人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培训尽量采用一对一的模式,手把手教老人如何操作。图书馆可以参考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代际写作项目,帮助代际双方结成合作学习小组,由老教授解答学生在学习科研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提升科研写作水平,学生则帮助老教授学习如何在计算机上处理文本等,[22]更好地促进代际双方的相互助益。

(2)扩展代际双方共同参与体验的服务。考虑到代际双方的互动需求,在原有读书交流和朗读、书画创作交流等活动的基础上,图书馆可以尝试开展更多形式的代际双方共同参与体验的代际服务,提升活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如开展代际创客空间活动、代际游戏、代际艺术创作交流等。国外一些图书馆结合创客空间开展了代际服务,招募年轻人和老年人共同参与一项技术创新活动。如魁北克图书馆的EspaceLab,为帮助参与者理解和掌握创客空间提供了数字工具,还开展了一些主题沉浸式的技术创新活动(如SmartC-ityMakerProjet),提升了代际参与者的协作、解决问题、数字创意和计算思维等能力。[23]我国高校也可以依托图书馆环境设施开展此类活动。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老年人和青年人在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如82名大学生在“期望参与的代际服务形式”题项中选择了“观影交流活动”,但在老年教职工访谈过程中发现其对于这一形式并不十分支持,他们认为当前的电影作品中很多内容与真实历史有较大出入,让人难以接受。此外,他们也难以理解当今很多年轻人所喜爱的影视作品。因此,他们提出需要慎重考虑观影交流的作品,他们认为此类活动不适合作为代际服务形式。

(3)探索一对一形式的代际接触模式。对于有较强烈的表达和交互需求的代际参与者,可以尝试一对一形式的代际接触方式,避免时长和流程的控制影响其交流体验。在调查中,一些老教授表示其在时间控制比较严格的场合中很难表达完整的观点,因而选择放弃发言,他们更倾向于自由轻松的交流模式,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可能更适合他们的思考和表达方式。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与年轻人相比容易产生更多的偏题言语,当交谈内容与自传体记忆有关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因而此类活动形式对于年轻人的耐心程度有更高的要求。此外,一对一的互动形式在交流的深度方面有着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代际沟通和友谊的培养大有助益。

3.3 提升活动的参与互动性

图书馆代际服务开展“黄金原则”的第一条就强调了“重视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同时要“保证相互间的助益关系”。[24]调查发现,关于活动的形式,代际双方最偏爱的是读书交流(占51.94%)和主题讨论活动(占45.11%),多位受访教师提到在活动中要加强互动,不希望活动中仅仅是自己在讲述内容,他们也想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一些学生在建议中也表达了期望老教授在交流活动中能够接受学生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而非按照自己的既定思路进行阐述。因此要促进活动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特别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活动的讨论中,与老教授进行观点和思维的交互,避免活动成为老教授单方面进行讲授的讲座活动。在活动环境布置、参与者招募、流程控制和线上平台建立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活动环境布置。为满足参与者在活动中的互动需求,应当安排适宜交流的座位布局,如“L形”“U形”“回字形”布局。尽量安排老年人坐在学生中间,距离不能过远,在物理空间上削弱心理感受上的地位不平等和疏离感。

(2)活动参与者招募。每次活动招募10-20人,保证在短时间内更多的参与者有发言的机会。活动人数的控制可能造成一些有活动参与意愿的读者错过参与机会,可以根据读者需求适当增加代际服务活动的数量,构建代际服务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多种形式、主题的代际活动,满足更多读者的参与需求。

(3)活动流程把控。可以将主讲时间与互动时间设置为1:1的比例,将流程设置为“多人分享+讨论”的形式,在活动中安排专门的主持人,负责活动流程的时间把控,在活动开始前预设单人发言时间,保证活动参与者的互动交流。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思维方式使其更易产生偏题言语行为,因此要特别注意提前与老年参与者做好沟通,在活动中出现发言时间过长或偏题现象时,适时提醒发言者,引导话题回归主题。

(4)建立线上平台。为了减少时空限制对活动参与的影响,使读者获得更多的互动机会,可以建立方便两代人交流的线上平台,如天津大学图书馆建立的“一起悦读”微信交流平台,[18]群成员包括退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工作人员,功能涵盖读书感悟交流、读书活动策划、师生阅读需求调研等。线上交互平台的搭建作为对线下服务内容的延伸,能够进一步发挥老年人在书香校园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激发大学生经典阅读、深度阅读,也为后续的活动积累经验、拓展人气。

4 结语

通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代际服务现状的分析,发现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目前还未深度融合代际服务理念,但已开展的部分服务体现了代际服务内涵,形式上涵盖代际阅读交流会、导读活动和朗诵交流等活动,助益模式以老年人助益年轻人为主,这些服务活动在老年专家学者教育引导作用的发挥、青年学生知识阅历的增长、价值观的引导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效用。但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现有代际服务在参与者的互动需求等方面有所欠缺,精细化和个性化也受到限制,不利于服务的创新和常态化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当借鉴国外代际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树立代际服务理念,与离退休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结合,扩展更多适应代际参与者需求与特点的服务类型,增强活动的参与互动性,推进代际服务的常态化发展,为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助力。

[注释]

①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60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属于老年人,因此笔者对代际服务活动的判断依据是包含60岁以上参与者和学生参与者的活动。

猜你喜欢
代际参与者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