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刊开辟了《名师谈教学》栏目,刊发了一批论文。2018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了《黄冈名师谈教学》一书,受到广泛好评,这里选录其中部分评论,与大家分享。其中有几则是节录,余向红、夏庆利、余振兴、袁红朝等方家撰有专篇评论文章,因本刊版面有限,不能全文发表,敬请谅解。
一篇文章是一片叶子,一本专著是一棵大树,《黄冈名师谈教学》是什么?是一棵棵树的横切面,可以看到年轮。名师之为名师,必有其过人之处,与其他老师因一时一课的感悟而写下的文章不同的是,《黄冈名师谈教学》中很多名师的文章,大都是系统经验,是方法论,是教学者思维方式上的经验之谈。并不只是在一个教学片断与细节上的纠缠深挖。
这点很重要。因为平常是做教研工作的,与一线老师打交道比较多,尤其是青年教师。我发现,很多青年教师模仿能力很强,但他们的模仿同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即模仿动作、形式,忽略思想,这种模仿是瞎子摸象式的。有些青年教师在进行模仿时,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名师不是只有那一个动作,在动作的背后,是有教学思想在系统支撑的。
这本书里有几位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我多次向年轻老师们推介过:徐爱枝、白云、吴再柱、朱桂生等。
以徐爱枝老师的《让语言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一文为例。说和写,某种意义上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学习语文提倡阅读,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实现输出的目的。读和写,这两种表达方式,就是语言文字的输出。语文老师们都知道表达的重要性,特别是课堂上,让学生多说、说好,是语文老师大都想要努力达成的学习目标。怎么达成?多提问题?多点学生回答?多给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事实上大部分老师也是朝着这个方向来教学的,但效果真的如自己期望的那样好么?
以我多年观察所见,如果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从教到学系统进行表达训练的教学思维来驱动,课堂上提再多问题,天天写日记,学生的表达水平也难有多大提高。
徐老师这篇文章,正是以这种思维为基础的、系统的、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策略:备课时,老师就要以表达的眼光去发现文本教学价值;然后基于这个发现,去设置围绕表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再通过多途径来完成表达实践。我们很多老师仅从课堂观察来学习徐老师的话,很容易直接跳到第三步:模仿课堂上徐老师用到什么方法和形式。事实上,没有第一、二步的基础支撑,第三步是学不像的,很容易变成徒有其表的作秀。
阅读教学中的表达训练,除了给学生以时间、空间,老师自己在教学中,还应有一个教学思想上的纵深。只有这样,给予学生的空间,才不会只是扁平的课堂某一刻。
徐老师是我们身边的名师,身边名师对普通老师的引领作用,更大于遥远的名师。因为是身边的名师,大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他们真实的课堂、真实的学高身正,甚至得到他们手把手的指导。这样的真实接触之余,再来读他们的教学理论,了解他们的教学思想,才真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本书中像徐老师这样,以某种教育思想、教学思维方式为依托,来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的文章很多。对于名师们来说,这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长期的实践积累与提炼。这些经验,于他们的教学生涯来说,是刻在教学行为中的年轮。
《黄冈名师谈教学》文集中有两篇文章至今仍然印象深刻,一篇是黄冈中学汪芳慧老师的《建构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案例及评析》。文章记述了汪老师带领学生对黄州遗爱湖进行水质测量的教学案例,这种把中学生带到身边最熟悉的环境中,研究大家最关注的选题,让我十分震惊。其一,真想不到一个中学老师会有这么严谨的学术研究范式,这个案例本身就是一次真实、严谨的科学研究活动,我想这个案例中的学生是幸运的,他们可能从此消除对科学研究的恐惧感,继而对科学研究产生深厚的兴趣,开启自己的科学家之梦;其二,这篇文章是黄冈中学走班教学、素质教育的典型范例,是对黄冈中学“应试教育”非议的有力回击。这正是黄冈基础教育应该发扬光大的精髓,是我校教育硕士急需汲取和传承的本土特色。
另一篇文章是南秀全老师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偏见、误区与思考》。文章反思了教学改革的目的,抨击了“形而上”的所谓课堂教学改革,我深有同感!我自2013年开始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书本上的东西说得那么好,为什么不能提高我的课堂效果? 通过南老师这篇文章,我不由得想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的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看对象,照搬照抄是行不通的,我后来在很多场合都要求,我们的教育硕士一定要先读懂学生,再开展教学改革,切忌为了改革而改革,更不能追风赶时髦。
《黄冈名师谈教学》用文字理性地、系统地展示了黄冈基础教育宝藏的一角,我希望本校学报能够把这件造福黄冈基础教育的好事坚持下去,不断挖掘。这既是办在黄冈的师范大学的一份责任和担当,也是我校培养“黄冈”品牌教育硕士的重要土壤。
《黄冈名师谈教学》真实再现了黄冈地区的教学名师在教学理念和实践中的探索,展示他们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引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创建合理教学梯队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这些成果的展现丰富了关于名师培养的理论研究内容,为师范生职后的专业成长指明了发展方向。
《黄冈名师谈教学》搭建了高校学者与地方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开展学术研究的合作平台。名师在教学中反思,在实践中探索,高校学者用先进文化引领名师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高校学者与地方基础教育名师的合作,推动了地方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黄冈名师谈教学》,彰显了黄冈教育本色,——有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一批不断超越自我的教育探索者,彰显了名师的可贵精神——勤于探索,不断创新。这本书,传递了教育教学的前言信息,让教育理念在鲜活的案例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本书,是广大一线教师工作和学习的读物,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给一线教师有益的启发,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困难,都能在书中能找到精神动力和理论实践支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黄冈名师谈教学》是黄冈基础教育教学名师教学智慧的结晶。《黄冈名师谈教学》告诉我们,名师不只是个称号,名师应该把论文写在三尺讲台上,应该有责任把黄冈教育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黄冈名师谈教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教书育人,为什么要这样教书育人。她还告诉广大青年教师,榜样就在身边,路就在脚下。
《黄冈名师谈教学》这本文集接地气,也接人气。如果一个教师能够静心完整地阅读,或者哪怕只阅读其中的某一部分,或某几位名师的作品,相信应当会有诸多益处。至少能从中感受到黄冈名师们的教育情怀、执着精神和创新能力。真心希望黄冈乡村教师都能读一读这本书。如果能通过某种途径,让更多的老师能拥有这本书,那么《黄冈名师谈教学》一书将会让更多的教师能从中受到感染、激励和启迪。
《黄冈名师谈教学》一书是传承黄冈优良教育传统,并结合教育的时代需要及黄冈教育特色,探索教育未来发展出路的一本非常有意义的学术文集。该文集以黄冈名师的教学实践为鲜活案例,并结合新的教育理论的关怀,是黄冈教育研究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典范,也是黄冈教育名片上重要的一笔。
《黄冈名师谈教学》出版了,这本书摆放在我的名师工作室。有一天,一位青年教师兴奋地说:“徐老师,这本书特别好!看封面,觉得好亲切;读内容,那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好似发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我和她聊起了黄冈的课堂教学,扎实、灵动,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中,既看得见学科核心素养的巧妙落地,也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成长的人文关怀,其实是很有特点的。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教研成果以文字的方式传播鲜有考虑,也许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吧。黄冈的基础教育叫响了好多年,盛名传播的是《黄冈密卷》,而不是老师们的经典课例、教育思想。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又一代名师的教学精髓如风一样的消失,很是可惜。这次《黄冈名师谈教学》的付主编克服诸多困难,推出大家的教研成果,有利于更多的黄冈名师深入研究,提炼黄冈名师的教育思想,黄冈名师的教学风格,带动更多的年轻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让黄冈教育大品牌更靓丽。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开辟专栏邀请黄冈地区一线名师谈经论道,刊载“名师谈教学”文章并蒐集成书,意欲挖掘、保护和提升黄冈教育经验,彰显黄冈名师可贵精神,实乃一件有意义且有价值的事。通览全书,41篇涵盖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汇聚不同身份(教科研专家、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的名师大作似珍珠倾泻案前,让我颇有体味:教师应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何为“教师自己的独立思考”?高度关注对于教育事业深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各个问题,并能从实践的角度对各种在当前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或理论主张作出自己的解读与判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之探索,无疑41篇论文的作者均有此精神和品质。教科研专家能从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学资源开发等角度行文论述自己独立的思考;一线名师醉心本学科的教材独到理解和处理,创新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正因他们的独立思考,引发了他们的教育情怀,使得他们能“站在山顶做教育”。实乃黄冈教育之幸!
一个经常容易被感动的人是幸福的,我没有理由拒绝幸福,所以我常常被感动。感动于付友华主编精心组织编写《黄冈名师谈教学》,感动于《黄冈名师谈教学》中的老师们潜心钻研教学的态度,看着黄冈名师们在杏坛里耕耘,背后的心血与汗水,我不能不感动。感动于黄冈名师们带给我的无数经意或不经意的感动。黄冈名师们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超越,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必定是一个内心丰盈而且智慧的人。黄冈教育之幸,幸在教师对教育有着很深的情怀,黄冈教育之幸,幸在有许许多多的黄冈名师!编撰出版《黄冈名师谈教学》的最大意义,就是能够帮助更多立志于一线教学的老师们,学习黄冈名师的宝贵经验和可贵精神,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黄冈名师谈教学》展现了黄冈名师的风采,黄冈名师的教学艺术,能带给广大教师富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启发。读这本书,仿佛听到了名师的亲切话语,看到了名师的成长足迹,每位名师的教学情志,教学魅力都让人折服。读这本书,名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智慧都跃然纸上,可以引领广大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翻阅《黄冈名师谈教学》书中各位教坛精英的文章,尤感亲切,书中榜样就在我们自己身边,读来有种热乎乎的感觉。《黄冈名师谈教学》离我们很近但也很远,因为是学术期刊,一定是高质量的论文,比我们平时参加论文案例比赛档次高很多,所以更让我们心存敬意,做好万分之万的准备,补充理论学习的短板,不断收集教学案例,并时刻保持努力,这也是这本书给予我们青年教师的力量。
人生百年,始于幼学。关注儿童,关注学前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园是幼儿性格、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幼儿兴趣培养和智力开发的最佳期。如何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每个幼儿快乐成长,推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是每个幼教人应关注的话题。
在《黄冈名师谈教学》一书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两篇幼教名师的作品,黄冈市实验幼儿园杨方老师的《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和浠水县党政幼儿园鲁秀玲老师的《幼儿园音乐欣赏创造性教学初探》。她们联系工作实际,分别从课堂和课题这两个不同的视角出发,摆出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方案、形成策略、分享成果。她们列举的案例丰富、运用的理念先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示范性,能较好地落实五大领域的核心素养,受益非浅。
在课题研究中构架生态课程,在课程实施中优化课堂模式,在游戏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且行且思,探究更好的课堂教学策略一直在路上。作为一名幼教教研员,我希望黄冈的十几所省级示范园的幼教人像杨老师和鲁老师一样,做一个潜心教研教改的人,积极探究、认真总结,在黄冈发挥好省级示范园的辐射作用,努力引领黄冈幼教再上新台阶;希望能在《黄冈名师谈教学》的第二集上看到更多幼教方面的文章, 希望《名师谈教学》栏目越办越好,成为幼教的领路人,成为黄冈教育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