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季石,陈 军
(黄冈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大别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大别山与井冈山、西柏坡、太行山等共同承载烽火的洗礼,为共产主义理想战斗,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共产主义思想传播和党的组织活动三十年从未间断;自1927年开展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二年从未间断;自1928年建立革命根据地,活动二十一年从未间断。大别山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三个从未间断”的历史奇迹,换来了“红旗永不倒”的大别山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大别山精神”研究,弘扬和宣传大别山红色文化,通过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梳理了当前实践、研究“大别山精神”的主要成果,现综述如下。
“大别山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鄂豫皖三省积极开展研究,运用“大别山精神”凝聚发展力量各具特色。
(一)湖北把大别山红色文化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湖北省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2月决定成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1],并于2012年在初期启动8个县市(黄冈市红安县、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团风县、蕲春县,孝感市大悟县、孝昌县)的基础上扩大试验区范围,将黄冈市所属其余5个县区(即黄梅县、武穴市、黄州区、浠水县、县级龙感湖农场),随州市的广水市,武汉市的黄陂区、新洲区,孝感市的安陆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等纳入试验区范围,涉及4个市、18个县(市、区)。按照“3年明显变化、5年大变化、10年跨越式大发展”的要求,明确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林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小城镇建设以及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还将从财政、国土、交通、水利、农业等方面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湖北正在努力实现“红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这一总体目标,试验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2]。
2012年,湖北省委给黄冈提出了“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重要论断和指导方针,黄冈市委将发扬大别山精神、开发红色资源确立为“红色大别山”建设的主要内涵,提出要进一步将大别山独一无二的红色精神打造成跨越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
2012年9月27日,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黄冈市委和市政府在黄冈市黄州,联合举办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着重探讨黄冈市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工作,推进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当前,黄冈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
黄冈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别山精神研究和提炼工作。1996年初,黄冈市委根据有关部门研究成果,提出了“紧跟党走、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黄冈老区精神。同年9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到黄冈考察,在听取市委关于黄冈老区的情况汇报后,欣然题词:“发扬老区精神,振兴黄冈经济”。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三级党史部门联合开展专题研究,提出了“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红安县将“红安精神”概括为“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即“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
(二)河南把“大别山精神”文化研究、弘扬作为凝聚发展的动力 多年来,河南特别注重大别山精神的研究与弘扬,每年都要组织相关研究活动,不断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工作。2013年5月25日至26日,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全国“区域化视角下的红色资源与大别山精神”学术研讨会。2015年4月23日至26日,第十五届全国重大党史题材写作笔会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召开。2016年9月7日至9日,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党的建设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共信阳市委组织部、大别山干部学院共同主办,在新县召开“红军长征与党的建设”学术研讨会。2017年8月28日,由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主办,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大别山干部学院承办的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新县举办。2018 年7月29日至30日,河南新县成功举办“纪念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暨大别山精神研讨会”。2019年9月28日,“不忘来时的路——学习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研讨会在大别山干部学院隆重举行。在这些活动举办期间,大批学者、专家与会,形成了一大批丰富的研究成果,弘扬了大别山革命精神,凝聚了新时代发展力量。
大别山地区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河南新县,近些年来,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紧扣“山水红城、健康新县”发展定位,强化革命历史教育,深化红色精神传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发展全局,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建设。2017年,新县在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中居第12位, 2018年7月,新县被确定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新县正充分激发产业活力,助推乡村振兴,在共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3]。
2013年4月,信阳市邀请全国党史界知名专家学者,组织召开了“大别山革命史与干部党性修养研讨会”,提炼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市委书记乔新江在《“红旗不倒”的大别山精神》中,提出“坚定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为内容的“大别山精神”[4]。
(三)安徽把大别山精神研究、弘扬作为红色文化品牌打造 安徽金寨专门成立了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红色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均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和主任,相关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编制红色文化研究开发五年规划、出台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奖励办法,设立红色文化研究开发专项资金(每年100万元);将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工作列为县委、县政府的日常工作,与招商引资、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每半月听取一次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5]。
特别是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后,首次将金寨称之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金寨县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及时启动该项课题研究,与军事科学院等单位合作,面向全国举办征文活动,召开理论研讨会,倾力打造“两源两地”品牌。2017年7月12日,纪念建军90周年暨“两源两地”研讨会在金寨县隆重召开,活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安徽省军区、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六安市委联合主办,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承办。活动期间,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110篇研究成果。2019年5月6日,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安徽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中共六安市委,在安徽省金寨县联合举办纪念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举办,旨在纪念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大力宣传“两大起义”在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总结和继承“两大起义”的成功经验与有益启示,进一步加快推进金寨“两源两地”理论和大别山精神研究。
六安市2014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大别山精神”表述语的征集活动,六安市委最终提出“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众一心,紧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表述语。
同时,国家十分注重发扬大别山精神,推动大别山地区的发展,并制定了专门规划和政策。国务院于2015年6月1日国函[2015]91号文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6月15日以发改地区[2015]1400号文印发《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该规划范围包括:安徽省六安市、安庆市全境;河南省信阳市、驻马店市全境,南阳市的桐柏县、唐河县;湖北省黄冈市、随州市全境,孝感市的孝南区、安陆市、应城市、大悟县、孝昌县、云梦县,襄阳市的枣阳市,武汉市的黄陂区、新洲区,规划区域总面积10.86 万平方公里,有效促进了大别山区域经济社会联系和协调发展。
多年来,学术界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历史资料、学术专著,为大别山精神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些年来,学术界对“大别山精神”研究已经是一个热门专题,成果也非常丰富。
(一)关于大别山红色文化、大别山精神必要性的研究 蔡潇、龙刚、汪季石研究认为,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特色特征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研究自身历史发展的基本需要、是研究中国红色文化的具体案例和切入点、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的理论准备和实践需要、是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需要,论证十分充分[6]。
程昌文认为,大别山精神的形成是由多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逐步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其形成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其形成的推动力量,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不断高涨的革命形势是其形成的现实依据[7]。
吴昊从哲学层面解读大别山精神内涵,揭示大别山精神具有的哲学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他认为,大别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在大别山地区实践最直接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直接体现,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辩证否定观的直接体现,所坚持的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具体要求。并提出大别山精神哲学理念对当代三点启示,一是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二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人本理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上新台阶;三是始终弘扬大别山精神,为中华民族共筑伟大复兴之梦,不断提供前进的动力[8]。
刘泽双、赵毅认为,有的学者在研究大别山精神工作中,刻意回避一些历史问题,比如“张国焘事件”、西路军历史地位等,“这些历史问题是大别山精神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得不到弘扬和推广的根本原因,大别山精神的研究也由此而停滞”。鄂豫皖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初步实践和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得到历史的肯定和认可[9]。
(二)关于大别山精神内涵的研究 在众多专家对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对什么是“大别山精神”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刘晖、侯远长在《大别山精神:内容特征及传承》[10]、方城在《大别山精神简论:朴诚勇毅 不胜不休》[11]等都提出,大别山精神产生的时间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地域在鄂豫皖三省大别山地区,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建立的革命精神,孕育于大别山革命斗争实践。同时认为,大别山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等都属于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晖、侯远长同时也提出,大别山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有提出,大别山精神产生的时期更长、内涵更广泛。如胡遵远提出,大别山精神产生的时间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12]。刘泽双、赵毅认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大别山精神不仅仅看作是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种革命精神,应该包含其他更深、更广的涵义,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根深蒂固的传统民族精神和文化,必须结合大别山区的历史进行研究[9]。
在对大别山精神的阐释过程中,专家学者的论述各具特色。石仲泉从大别山的“四度辉煌”的历史,详细论述了大别山精神产生的基础,充分展示了大别山精神厚重的革命文化地底润。文章还从把握共性与个性、历史与现实、精准与通俗三方面关系的角度,对“大别山精神”内涵的表述为“坚守信念、对党忠诚,胸怀全局、甘于奉献,依靠群众、团结奋斗,不畏艰苦、勇当前锋”[13]。
方城将大别山精神表述为“朴诚勇毅,不胜不休”,“朴”即真廉务实,“诚”即忠诚诚信,“勇”即无私无畏,“毅”即执着坚韧,“不胜不休”即不达目的不罢休。并对大别山精神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做出充分阐释[11]。
刘晖、侯远长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对党忠诚,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依靠群众、同甘共苦、胸怀大志、敢于担当”,实践性、革命性、传承性和时代性是其鲜明特点[10]。
贾瑛认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魂,可以概括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英勇顽强,敢打善战;甘于奉献,敢于牺牲;一心为民,军民团结;实事求是,善于创新[14]。
刘晖认为,对党忠诚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对党忠诚见证于崇高的信仰,体现为坚定的信念,表现出坚强的革命定力,宁死不屈是其真实写照,巨大牺牲彰显其可贵的政治品质[15]。
黄冈市红色文化(新四军)研究会课题组撰写的《“大别山精神”初探》一文认为,“大别山精神”是一个精神价值体系,并提出了“对党忠诚,依靠人民,艰苦奉献,勇打头阵”的文字表述语[16]。
王春亮认为,勇于担当是大别山精神最鲜明的品格,主要表现在坚守使命、心系民众、顾全大局、迎难而上、不怕牺牲、勇于纠错等方面[17]。
杨文超认为,大别山地区在抗战时期形成的歌谣,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展现了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内涵,即矢志不渝坚持抗战的信念,胸怀大局的担当与奉献,团结一心抗日救国,勇当前锋杀敌报国[18]。
(三)关于大别山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比较研究 彭润娜认为,井冈山精神与大别山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孕育和发展,这两者相辅相成,具有精神内涵的共性。其相同点主要表现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具有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两者在时间背景、地域方面有各自的特点[19]。
袁继道认为,延安精神体现有“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两大特色。“实事求是,敢创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突出特色。“不怕牺牲、不胜不休”是大别山精神的突出特色。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别山精神有四方面的共性:一是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二是具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三是具有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四是具有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20]。
刘明涛认为,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都产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决的是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实现民族独立的主要内在动力。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两者的共同基础和共同核心;革命思想的创造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独特个性化的解读;革命斗争的创造源泉都来自于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努力创造,勇于探索。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主要表现在时间背景不同、地域、核心内容三个方面的差异[21]。
田青刚认为,大别山革命优良传统与长征精神具有共同的文化、理论基础;鄂豫皖苏区革命优良传统是长征精神的基础和重要源头;长征精神为大别山革命优良传统注入了新内容新活力[22]。
(四)关于弘扬传承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 张晓路认为,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我们执政党的建设,重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核心价值观;二是忠诚党的事业,勇当时代先锋;三是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协调老区可持续发展;四是转变执政理念,切实保障民生[23]。
刘利认为,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有利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利于推动以红色旅游为主体的经济发展[24]。
张州认为,大别山精神是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的精神之源,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渠道,是我党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良方妙剂。并提出“大别山精神的革命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传承”,“传承大别山精神铸就忠诚党员干部”的观点[25]。
张果认为,大别山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并提出了必须要有崇高远大信念、必须要有艰苦奋斗精神、必须要有与时俱进意识三个方面的弘扬大别山精神的路径[26]。
刘泽双、赵毅提出,大别山精神是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优秀教育素材[9]。
毛帅认为,继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具体措施上提出三点,一是以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精神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以艰苦奋斗、军民团结的作风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完善人格修养;三是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现人生价值[27]。
吴昊认为,大别山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为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保证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取向、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把大别山精神的融入与共筑中国梦相结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培育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相结合,不断适应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要求。还提出,将大别山精神纳入课堂教学夯实理论根基,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大别山精神理论转化为实践,依托网络技术平台拓展大别山精神教育资源空间,加强建设红色校园文化体现优质大别山精神等四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策略[28]。
(五)关于对大别山精神研究工作不足的认识 近些年来,随着大别山精神研究不断深入,也有多位学者对大别山精神研究的现状及其趋向展开研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思想。
程昌文认为,大别山精神研究存在四个方面要加强。一是大别山精神具体内涵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完善;二是强化大别山精神弘扬和传播的研究;三是深入对大别山精神价值的研究;四是有关大别山精神形成发展的研究[29]。
郑兴刚、曾祥明就大别山精神研究总体评价认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队伍弱小,二是研究成果较少,三是研究广度和深度亟待拓展,四是研究方法有待改进。造成大别山精神影响基本局限在大别山地区,给读者传达的信号是大别山精神无非是一种地域精神、地域文化,其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并不突出[30]。
“大别山精神”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大别山儿女前仆后继,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将为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加快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步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里对下一步研究“大别山精神”提出以下建议:
(一)定位 大别山精神研究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早在2010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湖北调研,专程于23日到大别山红安县考察。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他首站选择的是地处大别山的六安金寨县。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16日在河南新县考察。他三次来大别山,是带着对大别山人民深深感情而来,深入了解民情,关心老区发展。特别是他对大别山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以及革命老区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深入回顾和充分肯定。他强调,要始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要大力弘扬把老区精神,把老区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让老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同志还将大别山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称为,“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等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考察的脚步深入到了各大革命老区,参观了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并多次发表极其重要讲话,这一切都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位置确立了基调,也为我们研究鄂豫皖革命历史、学习弘扬大别山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合力 共同构建大别山精神研究的新格局。一是要建立鄂豫皖三省研究的共融工作机制。大别山是鄂豫皖三省共有的山川,大别山精神是鄂豫皖三省共同的财富。要以开放的思想理念,打破地域障碍,共同构建研究的新格局。鄂豫皖三省要共同努力,建立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横向交流平台,形成定期工作机制,促使大别山精神研究不断向纵深推进。二是要发挥专业机构的研究优势。鄂豫皖三省的党史研究机构、社科研究部门和党校、干部学院、大专院校等教育单位要切实加强合作,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合理分工协作开展研究工作,形成基础性、系统性、高质量的成果。三是要拓宽研究的广度、深度和方法。在当前研究的领域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将“大别山精神”放置到中国更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研究,对“大别山精神”进行更深入的哲学思辨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进一步向跨学科、比较研究方向深入开展。
(三)标识 统一“大别山精神”表述。一是要加深对提炼“大别山精神”工作的本质认识。从属性上讲,提炼“大别山精神”,是要提炼一个标识,一个典型的文化符号。标识最突出的特点是便于识别和记忆,标示事物间不同的意义、区别与归属,显示事物自身个性与特征,让人在极短时间内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二是要做好“大别山精神”标识的凝练概括工作。各地在提炼“大别山精神”表述语过程中,主要是从历史事实中提炼出特点,采用概括的方法形成固定语。这种方法当然可以,但比较单一,与其他地方表述语也没有创新之处。要立足扎实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提炼大别山精神的内涵,达到准确、规范,实现统一表述。三是要高层确认。在做好“大别山精神”研究和表述语提炼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向中宣部、中央党史文献等部门汇报,争取得到党和国家的确认,全国人民的认同。进而让大别山精神融入老区人民的灵魂深处,促使大别山广大党员干部努力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