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凝练的方法论思考

2020-01-19 03:45王立兵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革命斗争大别山内涵

王立兵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并发展的精神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带领人民群众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从根本上说,其来源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发展的,继承和升华了中华传统文化,且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态众多,根据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地域类、事件类、人物类等类型。大别山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属于地域类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自2010年以来,先后三次到大别山革命老区红安、金寨、新县考察调研,对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1]他进一步指出:“要提炼好、弘扬好‘大别山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大别山精神,指的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军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信仰、品质、行动的总和,与大别山历史文化相融合而呈现出的“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紧跟党走、不胜不休”的精神内涵。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重要部分,有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凝练研究大别山精神内涵,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需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角研究,把握好内容上的整体与局部、历史与现实、普遍与特殊以及表述形式上的“方言”与“普通话”四个关系。

一、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大别山精神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选择最佳方案,寻求整体最优目标,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同时要求我们搞好局部,通过局部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应用这一方法论,我们在研究大别山精神时,既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中国革命的整体着眼,又要重视大别山局部革命的作用。大别山精神是大别山区革命斗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综合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凝成的革命精神。为此,研究大别山精神必须和大别山整个革命史结合起来,把这一局部斗争和中国革命的全局紧紧结合起来,置于中国革命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去把握。只有从整体去认识局部,才能更好地凸显出大别山精神的内在价值。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全局中一个重要的战略区,大别山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28年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重要的地位。大别山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大别山革命也成为中国革命的缩影。毛泽东曾指出:“海陆丰、湘东、湘南、湘赣边界、湖北的黄安等地都有过农民的割据。”[3]这,也充分肯定了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

从中国革命的整体和全局看,28年的大别山革命斗争,有力地支持了其他革命根据地和全国范围的革命斗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以此为基础的大别山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别山地区是全国唯一历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全部斗争历史的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在鼎盛时期扩展到4万余平方公里,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在三次反“会剿”以及五次反“围剿”的斗争中,根据地牵制住国民党军队100万余人,较好地配合了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坚持大别山武装斗争,转战于鄂豫皖三省45个县开展游击战争,有效策应了红二十五军和主力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成为新四军五师创建的跨鄂、豫、皖、湘、赣五省的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主要战斗地区,在推动全民抗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是中原军区的主要区域,成了蒋介石向华东、华北乃至东北发兵的重要障碍,中原军区部队处于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中,在大别山的红二十八军坚持10个月之久,牵制了大批国民党军队,打乱了国民党军原定战略部署,为推迟全面内战赢得了时间,奠定了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基础。1947年9月3日,党中央给李先念原独立第二旅指战员的电文指出:“盼望你们百分之百地完成中央给你们的光荣任务,坚持与创造大别山根据地,在鄂东、豫南、皖西坚决与敌人斗争,这对全面作战是有莫大意义的。”[4]可见,大别山区历次革命斗争对于中国革命全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看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精神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精神。尽管历史前进了,时代发展了,但革命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要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与时俱进地、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别山精神,不能只强调历史而忽略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历史和现实应统一起来。这种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团结凝聚了大别山地区广大军民,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把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小。

从历史贡献看,作为大别山革命斗争的灵魂和支柱,大别山精神在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别山精神的引领下,大别山军民在中国革命的建党、探索革命道路、长征战略转移、解放战争四个重大转折时期创造了四个“三”的辉煌成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从马列潮涌到建党的大转折时期,大别山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位中共“一大”代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从城市中心向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大转折时期,大别山地区爆发三大起义,开辟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从中央苏区向陕甘苏区战略转移的大转折时期,大别山走出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大红军主力部队,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的人民解放战争大转折时期,大别山以中原突围、千里跃进、渡江战役等三大事件,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全面胜利的三大序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战略转折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别山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5]大别山精神蕴含的先进思想内涵,是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的精神之源,是一种信念、一种担当、一种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大别山精神,既要继承其的本质内涵,又要创新其外在形式,还要结合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崛起的实践,不断赋予大别山精神新的内涵,使其在新时代释放出新的光芒;要发挥大别山精神的激励作用,创新传承方式和载体,在科学有效传承上下工夫,使其成为后疫情时代推动大别山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更好地发挥其效果。继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最好方式、最重要的路径是要在切实践行大别山精神上下功夫,真正做到由精神层面到物质层面的转变,把内化于心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行动。

三、从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看大别山精神

普遍与特殊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普遍是特殊的抽象与总结,特殊又以不同形式在普遍中表现。普遍之中包含特殊,特殊之中也蕴含普遍,两者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大别山精神同其他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在精神内涵上有着共同普遍性和内在统一性,但由于时间背景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大别山精神具有自身特定的内涵有其特殊性。

从普遍性看,大别山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来源于长期的中国革命伟大实践,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本要素和共性内容。这些革命精神中都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系统解读,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的创新发展,其中都蕴含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斗争精神。

我们研究和传承大别山精神,既要看到大别山精神和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普遍相关之处,还要从大别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革命史中发掘其个性特征,才能更好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开展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从特殊性看,大别山的地域特点与大别山革命斗争实践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土壤,在这种土壤中培育产生的大别山精神,有着与其他革命精神所不同的特殊性。大别山雄踞中原,地跨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西望武汉,东守南京,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一地区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深受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熏染,形成了较为淳朴强悍的民风和革命意识。在悠远的历史长河里,这里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后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发展最早地区之一。有了这样的历史基因,使得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是全国唯一坚持“28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的革命老区,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活动。大别山地区以前赴后继的革命风貌和奋斗到底的坚定决心,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斗争最坚决的范例。在斗争中产生的大别山精神,其特点可以总括为“红旗不倒”,蕴涵着对革命理想信念的不懈坚守和百折不挠、克难攻坚的顽强斗争精神。这是大别山精神的特质,也是大别山精神区别于其他革命精神的特殊性。

四、从“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看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精神在表述形式上要注重通俗性和精确性的辩证关系,通俗性主要表现为阐述大别山精神应具有大别山地方特点的话语,精确性表现为阐释大别山精神应与新时代话语体系高度一致。不能因为精确性要求而抛弃通俗表达的精髓,也不能因为通俗性表述而忽视大别山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两者关系主要表现为“方言”和“普通话”的对立统一,这是概括和表述大别山精神内涵需要把握好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概括内涵要体现大别山特色,语言表述必须大众化、通俗化,能够入心,便于践行;同时概括内涵应精准,要求对大别山革命历史、斗争内容、典型事例等了解得非常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准。

“小小黃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首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流传至今的大别山地区的民谣《黄安谣》,具有鲜明大别山地方特色,是当年大别山军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真实写照。铜锣一响,即为共产党的号令已发出,大别山地区的48万黄安人民应者云从,为革命凝聚了巨大力量,这也是大别山军民听党话、跟党走进行革命的真实写照。“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则是大别山军民团结一心、无私奉献干革命的生动反映。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地区牺牲了100多万人,仅黄安一个县就有14万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占全县人口近三分之一,形成了具有大别山地方特色的“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命、不要家)、“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用大别山通俗方言来说,就是“一根筋”,我们在大别山精神内涵阐释中将其表述为“不胜不休”。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他在河南新县考察时首次提出大别山精神,首次明确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别山精神的论述,使得大别山精神上升到国家层面,为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和准确概括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提供了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也为我们进一步传承、宣传和贯彻好大别山精神指明了方向。目前,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精神内涵已统一了表述,而大别山精神的内涵还未形成统一意见,各地还在争鸣。2019年9月29日,黄冈师范学院发布了大别山精神最新研究成果,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紧跟党走、不胜不休”16个字。当前,要整合区域内研究合力,尽快形成广泛认可的表述,推动大别山精神成为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6]基于唯物辩证法研究大别山精神,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殷切期望真正落到实处的实践行动,更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下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大别山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焕发更加璀璨光芒、体现应有价值的具体要求。

猜你喜欢
革命斗争大别山内涵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活出精致内涵
又见大别山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人民教育家柳湜研究
鄂豫陕镇安苏区的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