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星星
【摘要】新时期的教学课程标准表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共同探究、相互交流、一同进步的重要过程。”课堂是学生在校园中学习多元化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关键渠道。课堂学习是帮助学生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应贯彻新课改的教学思想,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重点结合学生的兴趣,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缺陷,抓住课堂这一重要阵地,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前言:高中时期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数学是一门核心课程,在整个新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位置。可以这样说,从新课改全面落实以来,数学教学的改革状态决定了新课程改革落实的进度。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各个高中学校已经将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改革作为了当前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高中数学课堂的改革,不仅能让学生获取优异的数学成绩,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由此能够看出,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钻研,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因此,教师应转换传统思想,提炼传统课堂的精华,并与新型教学模式融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著名学者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任何知识都要符合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收获良好效果。”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从某种意义角度上来讲,就是不断地摆脱禁锢。”打造多元化数学教学情境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唤醒学生热情,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激活学生积极性,强化学生综合素养[1]。
举例,在讲解“指数函数”相关知识概念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现在我们学校开运动会需要买大量的糖果,如果第1位学生购买2颗糖果,第2名学生购买4颗糖果,第3名学生购买6颗糖果,第4名学生购买8颗糖果,第5名学生购买10颗糖果...以此类推,根据这样的规律,第51名学生应该购买多少糖果?”这时,有的学生会快速回答:“第51名学生应该购买120颗糖果。”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让第1名学生购买2颗糖果,第2名学生购买4颗糖果,第3名学生购买8颗糖果,第4名学生购买16颗糖果,第5名学生购买了32颗糖果...根据这样的规律,第51名学生应该购买多少颗糖果?”这个问题与上个问题相比较,难度有所提升,所以学生在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会积极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演算。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或者将课前准备的资料分享给学生,以此拓展教学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培养学生数感,并最终快速获取正确的演算结果。通过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数学能力,在引导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问题中所隐藏的数学规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充实、有趣。
二、营造和谐氛围,培养探索精神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吸收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2]。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中,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两种极端现象:(1)问题过多,学习重点不突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从表面上来看课堂氛围异常热烈,但由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没有进行充分思考,问题数量过多,且与学生能力、思维并不符合,导致学生只能以疲惫的状态去回答,整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并无法学会重点知识。(2)问题过少,忽略学生需求。教师认真严谨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但在课堂中只顾着知识讲解,忽略了学生,从而形成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没有参与到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甚至还会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麻木、抵触。因此,教师在讲解关键知识点时,应放慢语速,围绕关键知识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素养和思维能力。
举例,在讲解“向量性质”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应针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总结本次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如:(1)单个零向量线性相关,单个非零向量线性无关;(2)矩形的行向量组的秩等于列向量组的秩。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学生的整个学习状态,要了解学生的内心疑虑,多利用鼓励性、赞扬性、引导性的语言和行为去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的重点、难点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学习,为高考做好准备,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三、面向整体学生,培养数学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具体授课时间应面向班级整体学生,帮助学生得到良好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提升[3]。在授课期间,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针对班级优等生,可以在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题目的练习;针对班级学困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进行一些基础性的习题练习以及知识学习,鼓励数学素养差的学生,帮助其树立强大的自信心,重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良性循环中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探究。
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幫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这一途径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同时这也是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高考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强调了“持续发挥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功效和价值,重视基础性、通用性,将教学重点放在思考、推理上。”数学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演绎性特点,根据实物特点以及潜在规律进行总结和推理,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具有启发式特点的教学手段,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深挖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重新组建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进行完美融合。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概括性;通过知识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拓展性;利用经典习题的延展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利用学习经验以及潜在问题的完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唤醒学生热情,激活学生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促进高中数学课堂的改革。并且,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能让高中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新课改全面落实以后,我国的高中数学质量正在逐步上升,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不久的将来,也会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养出优质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翔翔.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111-112.
[2]陆丽.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 中学数学,2021,(21):84-85.
[3]王跃.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