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本质 通透解题 提升素养

2020-01-18 02:26闫伟吴银军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提升素养解析几何探究

闫伟 吴银军

[摘  要] 文章对一道解析几何模考试题展开解法探究,探寻命题理念,并对试题结论进行深层次拓展,以此指导高三复习备考,实现高效复习,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解析几何;探究;提升素养

圆锥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在很多圆锥曲线题目中都是探求一些特殊结论(如定值、定角問题),这些结论看似特殊,实则都具普遍性,而且往往具有丰富的命题背景和深厚的内涵,研究此类试题不仅能够更好地把握解析几何的本质,还能透过试题挖掘隐含的命题规律,更能将其拓展到一般情况,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下面以一道解析几何模考题为例进行说明.

■试题呈现与分析

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F■,上顶点为B,△BF■F■的面积为■,C上的点到右焦点的最大距离为3,(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设C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A■,过A■,A■分别作x轴的垂线l■,l■,直线l:y=kx+m(k≠0)与C相切,且l与l■,l■分别交于P,Q两点,求证:∠PF■Q=∠PF■Q.

试题分析:试题背景平和,给人一种“题在考卷,根在书内”的感觉;从知识层面看,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焦点三角形的面积、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以及动态直线定值(定角)等知识;从能力层面看主要考查学生运算求解、思考探究、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突出考查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素养;试题的思维过程和运算过程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较好地体现了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亦较好地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

■解法探究

(1)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过程从略.

(2)解法1:联立■+■=1,y=kx+m,化简整理得:(3+4k2)x2+8kmx+4m2-12=0.因为直线l与椭圆相切,所以Δ=(8km)2-4(3+4k2)(4m2-12)=0,即m2=4k2+3. 由题意可知l■:x=-2,l■:x=2,所以P(-2,-2k+m),Q(2,2k+m). 因为F■(-1,0),F■(1,0),所以■=(-1,-2k+m),■=(3,2k+m),■=(-3,-2k+m),■=(1,2k+m),于是■·■=■·■=-3+m2-4k2=0,从而■⊥■,■⊥■,即∠PF■Q=∠PF■Q=■.

评注:解法1是比较自然的解法,先联立直线与椭圆,再利用相切条件建立参数m,k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得特殊角,解题思路较为常规,计算相对复杂,对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较高.

解法2:联立■+■=1,y=kx+m,化简整理得:(3+4k2)x2+8kmx+4m2-12=0,因为直线l与椭圆相切,所以Δ=(8km)2-4(3+4k2)(4m2-12)=0,即m2=4k2+3. 由题意可知l■:x=-2,l■:x=2,所以P(-2,-2k+m),Q(2,2k+m).设以PQ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M,易知M坐标为(0,m),于是x2+(y-m)2=■=4+4k2. 又因为m2=4k2+3,从而x2+(y-m)2=1+m2,当y=0时,得x=±1,即F■(-1,0),F■(1,0)在圆M上,故∠PF■Q=∠PF■Q=■.

评注:注意到所证的定角是直角,先刻画出以PQ为直径的圆的方程,再验证两焦点在圆上;解法2巧妙地借助圆周角来解决,促进了知识之间的融通和迁移,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解法3:设直线l与椭圆相切的切点坐标为(2cosθ,■sinθ),则直线l的方程可设为■x+■y=1,从而P-2,■,Q2,■. 因为F■(-1,0),F■(1,0),所以■=-1,■,■=3,■,■=-3,■,■=1,■,于是■·■=■·■=-3+■·■=0,所以∠PF■Q=∠PF■Q=■.

评注:本解法借助椭圆的参数方程设切点坐标,利用切点表示切线方程,然后求得P,Q两点坐标,通过坐标运算得出定角为直角,相比较解法1,都是利用向量积解决,但是本题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有效地避开联立方程带来的复杂运算,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解法4:设直线l与椭圆相切的切点坐标为(2cosθ,■sinθ),于是直线l的方程为■x+■y=1,从而P-2,■,Q2,■,A■P·A■Q=■·■=3,A■F■·A■F■=(a-c)(a+c)=b2=3,所以A■P·A■Q=A■F■·A■F■,即■=■.

又因为∠PA■F■=∠QA■F■=■,所以△PA■F■∽△F■A■Q,于是∠A■PF■=∠A■F■Q,所以∠A■F■P+∠A■F■Q=∠A■F■P+∠A■PF■=■,故∠PF■Q=■,同理∠PF■Q=■,于是∠PF■Q=∠PF■Q.

评注:解法4先借助椭圆的参数方程设切点坐标来表示切线方程,求得P,Q两点坐标,进而计算相关的线段长度,接着通过由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两角相等,巧妙借助平面几何性质解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读图、识图能力.

对于证明定值、定角(如本题中90°)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可以通过一条特殊直线算出这个角是90°,然后利用以下的方法证明:PF■⊥QF■?圳k■·k■=-1?圳■·■=0?圳F■在以PQ为直径的圆上. 相比较而言解法3通过椭圆的参数方程表示点的坐标,利用向量来证明所求角为直角,巧妙地避开繁杂的运算,在今后解决类似问题中值得推广.

■推广结论

一道好的试题的研究价值不应仅仅停留在解法上,还应该对试题本身做深入的探究,挖掘深层次的内涵,揭示数学本质;通过上述解法探究,我们发现试题中直角只是一个特例,还可以将结论拓展到更一般的情形:

结论1:如图2,椭圆C:■+■=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A■,过A■,A■分别作x轴的垂线l■,l■,直线l与椭圆C相切于M点,且与l■,l■分别交于P,Q两点,点N(n,0)(n≠±a)为长轴A■A■上一定点,则有(1)k■·k■=■;(2)A■P·A■Q=b2.

证明:(1)设切点M坐标为(acosθ,bsinθ),则切线l的方程为■x+■y=1,从而有P-a,■,Qa,■,于是k■·k■=■·■=■.

(2)A■P·A■Q=■·■=b2.

当N点为椭圆焦点时,k■·k■=■=-1,则F■P⊥F■Q,F■P⊥F■Q,即上述考题的结论.

由于椭圆和双曲线都是有心二次曲线,横向类比可得以下结论:

结论2:双曲线C:■-■=1(a>0,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A■,过A■,A■分别作x轴的垂线l■,l■,直线l与C相切于M点,且与l■,l■分别交于P,Q两点,点N(n,0)(n≠±a)为实轴A■A■上一定点,则有(1)k■·k■=-■;(2)A■P·A■Q=b■.

?摇由于抛物线y2=2px(p>0)是无心二次曲线,通过探究可得到以下结论:

结论3:如图3,直线l与抛物线y2=2px(p>0)相切于點M,与y轴交于P点,N(n,0)为x轴上一点,则k■·k■=-■.

证明:设切点M坐标为(x■,y■),则切线l的方程为yy■=p(x■+x),于是P0,■,则k■·k■=■·■=-■= -■=-■. 当N点为抛物线焦点时,k■·k■=-■=-1,则NP⊥MP.

■探本溯源

上述结论从椭圆到双曲线再到抛物线进行了一般化探究;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结论呢?我们知道椭圆和圆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有很多相似的性质,该结论的探究源于圆的一条经典性质:

结论4:如图4,A■A■是⊙O:x2+y2=r2的直径,过A■,A■分别作x轴的垂线l■,l■,直线l与⊙O相切于M点,且与l■,l■分别交于P,Q两点,点N(n,0)(n≠±r)为直线A■A■上一定点,则有(1)k■·k■=■;(2)OP⊥OQ;(3)A■P·A■Q=r2.

证明:(1)设切点M坐标为(rcosθ,rsinθ),则切线l的方程为cosθ·x+sinθ·y=r,从而有P-r,■,Qr,■,于是k■·k■=■·■=■.

(2)由(1)可知当N为坐标原点时,k■·k■=■=-1,即OP⊥OQ.

(3)A■P·A■Q=■·■=r2.

■拓展应用

例:已知椭圆C:■+■=1(a>b>0),设直线l:x=ty+λ是椭圆的一条切线,两点M(-2,y■),M(2,y■)在切线l上. (1)若P■(1,1),P■(0,1),P■-1,■,P■1,■恰有三点在椭圆C上,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在(1)的条件下,证明:当t,λ变化时,以MN为直径的圆恒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

解:(1)椭圆的方程为■+y2=1;(2)由上述结论易知以MN为直径的圆恒过椭圆的两焦点(±■,0).

■教学思考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 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是数学新课标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是一个开端,更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与回顾;遇到一道经典题目,需要从多角度、深层次探求其解法,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同一道试题,可以得到不同的解法,从数学知识本身的角度看,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转化的过程,还可以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从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技能,还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及创新性,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并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活跃思维,学生的能力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复习备考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不同的声音:高三课堂上搞一题多解,会不会耽误学生的复习进度,有些解法需要讲吗?需要给学生讲解一般化探究吗?这些质疑不无道理,如果我们抛开学生展示解法,孤芳自赏,这样的课堂效果可见一斑;虽说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适合一题多解,也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一题多解,但是最根本的要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和感受,讲解时应充分关注学情. 不同时期,不同学生,我们所讲授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比如在高三二轮复习备考中,学生通过一轮复习已经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传递解题思路、渗透思想方法、揭示问题本质.让我们的课堂多一点理性的思考,少一些套路的模仿,引导学生多视角审视各种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提升素养解析几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例谈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