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语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践行新课标的应有之义。以名著A Christmas Carol(《圣诞颂歌》)的阅读教学为例,阐述了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等英语学习活動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优秀品质。
【关键词】初中英语名著阅读;阅读教学;学习活动;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3-0050-04
【作者简介】杨益红,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江苏宝应,225800)教研室教研员,高级教师,扬州市学科带头人。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学习进阶视域下初中生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B-b/2018/02/05)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实践研究”(2020JS0028B)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反映。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1]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其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2]5然而,思维品质的培养恰恰是我们外语基础教育重视不够的地方。[3]英语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在课外名著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去探寻、优化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从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的理解有偏颇,活动类型虽然很丰富但是学生思考少或者只有浅层次思维。具体到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名著阅读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之间有关联度的学习活动不多,教师对文本细节讲解比较多。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情节的梳理,人物性格特点,至多的层面是欣赏优美词句和分析相关段落语言,较少地关注文本的框架、逻辑、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时代背景与文本的当下价值等需要学生做探究与深层思考的学习活动。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将思维品质的培养纳入对课外名著阅读文本的深入解读和课堂教学设计中。
二、案例说明
最近,扬州市教科院教研员张利琴老师在扬州市“智慧课堂”直播课程中执教了三节小说A Christmas Carol的系列阅读指导课,分别是热身导读课、体验赏析课和主题探究读写课。笔者进行了细致认真地观摩并分析,以下教学片段均出自张老师的三节课。张老师的这三节课通过巧妙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引领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本课教学文本出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黑布林英语”课外阅读系列的初三年级读物A Christmas Carol(《圣诞颂歌》)。它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杰出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讲述了自私、吝啬、冷酷的主人公Scrooge在一个寒冷的圣诞节前夜经历的一次惊魂之旅。三个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圣诞精灵指引Scrooge回首过往,重审现在,展望未来。最终,Scrooge幡然醒悟,从守财奴蜕变为乐善好施的慈善家。
根据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经过三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够:(1)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产生阅读名著的欲望,掌握阅读方法;(2)通过自主阅读与读后分享合作,熟悉主题内容和故事情节,厘清主要人物关系,剖析主要人物形象,发展文学解读能力和文学审美素养;(3)通过主题探究活动,深入地挖掘文学作品所承载的主题内容和文化内涵,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4]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着力梳理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基于语篇的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2]62逻辑性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5]
1.导入主题,激活图式。(1)利用标题进行预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标题,并提问。(选自A Christmas Carol导读课)
What is a Christmas carol? ( A song ) What do you think A Christmas Carol might be about?
(2)利用图片进行预测,教师呈现三幅图
片并提问 :1 Can you guess when the story took place? 2 Can you find out clues within the pictures which indicate the setting from sometime in the past? 3Can you work out which historical story we will be focusing on?
以上都属于学习理解类的活动,实施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关于A Christmas Carol这一话题的内容图式和背景图式。“图式”会建立对未来信息的期待,学生建构了内容图式和背景图式,就能连读带猜。[6]真实的阅读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设、不断进行验证的过程。阅读者在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的过程中,一定会借助已有图式,循着情节发展,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由此,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就得到了培养。
2.把握细节,建构图式。
学生在通读完整本小说并且对故事内容了解以后,教师设计了“梳理文本”英语学习活动。
(选自A Christmas Carol赏析课)学生通过排序基本掌握了故事情节(见下页图1)。教师又依据故事的exposition(阐述)、conflic(t冲突)、risingaction(剧情提升)、climax(高潮)、falling action(剧情始降)、resolution(解决)等六要素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继续追问:文章的主要冲突是什么?主人公的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是什么?通过层层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在建构故事内容图式的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逻辑顺序意识,增强了思维的逻辑性。
(二)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2]63这类活动是学习理解类活动发展的结果,是通过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的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对语篇信息組织方式的梳理以及对观点的鉴别非常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以多元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1.挖掘隐含,印证预测。教师带领学生浏览小说的第一部分,让学生依据上下文猜测单词scrooge的含义。教师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选自A Christmas Carol导读课)
1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a scrooge? (A scrooge has come to refer to a selfish person who is unwilling to give or spend.)2Why might Scrooge be like this?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经常有一定的隐含意义。Scrooge不仅是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名字,也是一个单词,意为“吝啬鬼”。这个名字很好地反映了“角色”本身的某些品质。对文本关键词隐含意义的挖掘,能够增强学生既理解文本字面意义也理解言外之意的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品质。
2.赏析语言,聚焦主题。
文本整体阅读结束后,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小组成员合作标出体现poverty的词语。(选自A Christmas Carol赏析课)
学生通过合作找出了反映poverty的特征词语:thepoor,suffer,no shelter or food cold,foggy,stamping their feet to warm,dark rundown crime,dirt and sadness old rags..(.见文本P14,20,64)这些词语形象地揭示了主题。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了当时“贫穷”的时代背景,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体会了作者写作的价值观。这类活动增强了修辞使用的意识,也提高了质疑、求证等批判性思维品质。
3.评价人物,运用语言。
教师设计“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5个形容词描述主人公Scrooge,写出Scrooge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支撑观点的细节来评价主人公。让学生尝试作描述与阐释,持续探究人物性格特征,并依据文本内容和个人理解阐释评价理由。这属于应用实践类活动,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建构语言图式。所谓“语言图式”,是指关于文章的词汇、惯用语、句法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具体来说,就是特定体裁和题材中的习惯表达,如英文故事开头常见的One day,One sunny morning,Long long ago,Once upon a time,Once there lived a man who等类似的表达。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的基础,调用任何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都必须以一定的语言表达为基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通过描述、比较、运用等活动,对语篇信息进行梳理、鉴别、重组,从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着力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迁移创新类活动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活动。[2]63这类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新的情境下应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养成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性思维就是用一种新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1.创新写作,运用语言。
教师首先设计阅读填空练习,回顾故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完成一个概要写作。其次,教师设计讨论活动,比较和对照鬼魂Marley和Scrooge的异同点,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读后表达。写作任务如下。(选自A Christmas Carol读写课)
T:In three paragraphs,write Marleys visit to Scrooge from the first person point of view of Scrooge.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 your writing:his appearances and sufferings; his regrets and warning; your feelings or thoughts about his warning.
在这一读后环节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口头总结主要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以便为读后续写、概要写作做铺垫,实现以读促写,读写关联。然后提出写作任务,让学生借助任务提示,以Scrooge第一人称的口吻写Marley对自己的拜访。这样的迁移创新类写作活动有助于学生基于文本又能跳出文本来描述事件、评价人物、抒发感想、发表见解,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对话文本,评判观点。
教师引领学生回读文本,让学生小组讨论问题。(选自A Christmas Carol赏析课)
1 Are the poor and less fortunate like Cratchit necessarily unhappy? 2 Will wealth surely bring people happiness? Wealth means nothing unless it is used to celebrate values like love and warmth of spirit. 3 In your eyes,what does it mean to be wealthy? What responsibility should wealthy people have toward poor people?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外界输入的信息,而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顺应和建构当前所学知识。以上问题既实现了与文本对话,又实现了与作者对话。引导学生在赏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表达个人观点,有利于学生丰富、升华话题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3.审视文本,创新表达。
此环节教师呈现Scrooge与三个精灵之间的部分对话(见文本P20,31,33,38,45)寻找Scrooge情感变化的轨迹。(选自A Christmas Carol读写课)
通过感受Scrooge从淳朴、善良到冷酷、贪婪,再回归善良、大方的转化过程,比较三个精灵对Scrooge的影响,探究Scrooge人性转变的转折点,有效地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的创新性思维品质。
四、结语
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张利琴老师的《圣诞颂歌》教学设计作出了很好的示范。需要指出的是,名著阅读指导课属于泛读指导课,不同于精读教学。教师在泛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个性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灵活地取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是,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是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张连仲.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2):48-49.
[4]张利琴《.圣诞颂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思考[J].教育视界:外语教学,2020(3):44.
[5]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6]宋慧.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