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教学的反思

2020-01-18 02:25王晓燕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例题习题

王晓燕

[摘  要] 研读教材,精选探究主题,通过设计延伸探究、逆向探究、类比探究、实验探究等方法,建构探究性教学,提升学生课堂复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探究性教学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标志着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是否获得良好教育. 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积极探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寻找提升核心素养的途径,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和重担.

苏联数学教育家Yuri Oganessian(尤里·奥加涅相)在《中学数学教学法》中指出:“必须重视,很多习题潜藏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擅长将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他们只是教材的搬运工,他们用教材,并没有深刻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也没花时间去仔细研究教材习题的地位和作用,更没有研发例题、习题的相关资源,从而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素材,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我们知道,课本例题、习题都是数学专家精心编撰的,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成长特点,也是学生学习接触最多的最有代表性的素材. 教材开发专家博众家之长,精心钻研,仔细推敲,精心编写,才形成今天的系统教材. 研读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例题、习题的功能,设计探究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人教版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和方程”的“习题2.4”中,教材安排了一道关于“抛物线中的直角问题”的习题. 考虑到所带班级为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又是复习课,难度可以适当放大.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本人立足教材,仔细研究教材习题,设计了一堂围绕“圆锥曲线中的垂直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效果颇好,在此分享,供大家参考. 若有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

■原题的呈现及解答

问题呈现:设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求证:OA⊥OB.

问题解答:

方法1:联立y=x-2,y2=2x,得x2-6x+4=0.

所以A(3-■,1-■),B(3+■,1+■).

所以k■·k■=■×■= -1,所以OA⊥OB.

方法2:在方法1的基础上,运用斜率来解决垂直条件.

由韦达定理得x■+x■=6,x■x■=4.

所以y■y■=(x■-2)·(x■-2)=x■x■-2(x■+x■)+4=-4.

所以k■·k■=■.■=-1,所以OA⊥OB.

方法3:在方法1的基础上,运用向量知识来解决垂直条件.

设点A(x■,y■),B(x■,y■),则■=(x■,y■),■=(x■,y■).

?摇?摇所以■·■=x■x■+y■y■=4-4=0,所以OA⊥OB.

■构建探究过程

1. 延伸探究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直线方程和抛物线方程,不难发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中,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1,直线过定点(2,0),定点的横坐标恰好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的两倍. 于是,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引导学生把问题结论延伸到一般性的问题,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變式1:若直线y=x-2p与抛物线y2=2px(p>0)相交于点A和点B,求证:OA⊥OB.

证明:将y=x-2p代入y2=2px中,得(x-2p)2=2px,即x2-6px+4p2=0.

方法1:解方程得A((3-■)p,(1-■)p),B((3+■)p,(1+■)p). ?摇?摇?摇?摇 因为k■·k■=■×■=-1,所以OA⊥OB.

方法2:由韦达定理得x■+x■=6p,x■x■=4p2,

所以y■y■=(x■-2p)·(x■-2p)=x■x■-2p(x■+x■)+4p2=-4p2,

所以k■·k■=■.■=-1,所以OA⊥OB.

方法3:设点A(x■,y■),B(x■,y■),则■=(x■,y■),■=(x■,y■),

所以■·■=x■x■+y■y■=4p2-4p2=0,所以OA⊥OB.

2. 逆向探究

教学中,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固有思维,完全可以尝试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通过设置逆向探究,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问题,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探究,把握问题的本质. 试想:如果以问题的结论为出发点,进行逆推,会有什么发现呢?于是,我们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变式2:直线AB与抛物线y2=2px(p>0)相交于A,B两点,若OA⊥OB,求证:直线AB过定点(2p,0).

证明:设直线AB:y=kx+b(b≠0),代入抛物线y2=2px,得(kx+b)2-2px=0,即k2x2+(2kb-2p)x+b2=0.

由韦达定理可得:x■+x■=■,x■x■=■.

所以y■y■=(kx■+b)·(kx■+b)=k2x■x■+bk(x■+x■)+b2=■.

因为OA⊥OB,所以■·■=x■x■+y■y■=■+■=■=0.

所以b+2pk=0,所以b=-2pk.

所以直线AB过定点(2p,0).

3. 类比探究

我们知道,圆锥曲线中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有着相似密切的关系,它们在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相似,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设置类比迁移、猜想与论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譬如,对于上述问题,我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探究后,发现还有如下结论:

变式3:点P(-a,0)为椭圆■+■=1(a>b>0)的左顶点,过点P作互相垂直的弦PA和PB,求证:直线AB必过定点■,0(e为椭圆的离心率).

证明:设直线AB:y=kx+m(m≠0),代入椭圆■+■=1,得(b2+a2k2)x2+2kma2x+a2m2-a2b2=0.

由韦达定理可得x■+x■=-■,x■x■=■(?鄢).

因为PA⊥PB,所以■·■=(x■+a)(x■+a)+y■y■=0,

即(1+k2)x■x■+(a+km)(x■+x■)+a2+m2=0.

将(?鄢)式代入并整理得m=■=■,所以直线AB过定点■,0.

变式4:点P(a,0)为双曲线■-■=1(a>0,b>0)的右顶点,过点P作互相垂直的弦PA和PB,求证:直线AB必过定点■,0(e为双曲线的离心率).

证明:设直线AB:y=kx+m(m≠0),A(x■,y■),B(x■,y■),代入双曲线■-■=1,得(b2-a2k2)x2-2kma2x-a2m2-a2b2=0.

由韦达定理可得x■+x■=■,x■x■=■(?鄢).

因为PA⊥PB,所以■·■=(x■-a)(x■-a)+y■y■=0,

即(1+k2)x■x■+(km-a)(x■+x■)+a2+m2=0.

将(?鄢)式代入并整理得m=-■,所以直线AB过定点■,0.

4. 实验探究

在变式3中,PA,PB过椭圆■+■=1的左顶点P(-a,0)时,直线AB过点■,0;引导学生分析,“定点”和“顶点”之间是否有联系?如果“顶点”变成椭圆上任意一点P(x■,y■),则直线AB还过定点吗?于是,笔者通过设计数学实验,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体验,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变式5:过椭圆■+■=1(a>b>0)上任意一点P(x■,y■)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PA和PB,则直线AB必过定点■x■,-■y■(证明类似定理1).

同理,类比到双曲线和抛物线中,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变式6:过双曲线■-■=1上任意一点P(x■,y■)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PA和PB,则直线AB必过定点■x■,-■y■.

变式7:过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P(x■,y■),作直线PA,PB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PA⊥PB,则直线AB必过定点(x■+2p,-y■).

■探究性教学反思

1. 仔细研读教材,精选探究主题

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复习课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教材内容过于基础,过于简单,部分内容根本达不到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于是选择脱离教材,完全信奉那些所谓的名师权威参考书,在不知不觉中拔高了我们的教学要求,从而让学生陷入了题海战术. 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了,长此以往,可谓身心疲惫,学习积极性严重受到打击,使得学生谈“数”色变. 其实,笔者个人认为,教材是教与学的最具权威的“辅导书”,是生成数学思维的阵地,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利器. 殊不知,我们很多的高考题的设计和构思就是来源于教材,它们有的是教材习题的引申,有的是例题、习题的变式,有的是例题、习题的重组,有的是例题、习题的变式. 其实,如果学生能真正吃透课本,全面系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和方法,从应试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也有,高考成绩自然也不会差.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仔细研究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精选并探究主题,学会“小题大做”,由易至难、由点到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另外,教师完全可以放大课本的教学价值,实现教材效益最大化,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大有帮助.

2. 设计例题变式,开展探究学习

当代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来自好奇心与求知欲. 与常规复习课(总结知识点,讲解例题,巩固练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容易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在探究主题明确的情况下,教师合理设计教学,如设置推广探究、逆向探究、类比探究、實验探究等方法,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对基本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形成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还可以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更有甚者,还会根据题目条件和解题目标进行巧妙地转化,并抽象形成典型的数学模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行之有效. 笔者认为,学生通过对典型问题的探索,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题能力.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3. 小组分工合作,丰富探究形式

我们知道,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很多知识跟生活密切相关,有很多教学素材,可以通过做实验,设计一系列探究性的学习. 但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探究性教学实施起来要相对困难一些,不过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积累的教学素材,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紧密相关的解题类研究活动,还是比较容易的. 为了让数学探究性活动更有意义,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在组织形式上进行大胆尝试,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具体操作如下:(1)策划学习小组. 笔者通常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推荐一名组长,实施组长责任制,组长负责督促、分工以及老师沟通等一系列工作. (2)教师协助并参与各小组的学习. 由于每个小组成员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感兴趣的研究主题不同,所以教师要对各小组的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各小组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提供一些探究主题,分享一些教学素材,指导各小组合理选择. (3)小组确定研究主题. 各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课外辅导书,借助网络,查阅与专题相关的资料,并做好材料分析工作,提炼解法,总结规律,形成讲稿. 在此期间,教师适时参与,适当点拨,给予指导. (4)小组试讲. 为了让各小组展示得更充分,教师安排各小组试讲是非常必要的. 不仅可以了解各小组探究时期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对各问题宏观把控. (5)小组展示. 采取抽签形式,确定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的顺序,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探究的形式,还让探究学习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因为学生经过自主研究、合作学习、公开展示等过程,体验了探究过程,解题思路和方法领悟得更深刻.

4. 革新教育观念,明确探究价值

目前,不少教师对开展探究性教学,还心存疑虑,认为开展一堂探究性学习会占用学生不少课外的学习时间,教师费心费力,效果也未知. 但笔者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体验成功,在过程中开发数学思维,在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效果更明显,影响也更深远. 万事开头难,“费心费力”也是值得的. 从长远来看,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大有帮助. 总之,探究性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还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最后,笔者认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探究性例题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