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

2020-01-18 19:33杨祥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课堂

杨祥冰

(闽南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是一种“教师+学生+教室”的模式,在固定的教学场所,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完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为社会培育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从知识型向应用型、能力型转化,这就要求与之相对应的传统思政课“小课堂”教学模式也要向“大课堂观”教学模式转变。

一、高校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情况概述

(一)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释义

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思政课“小课堂”教学而言的一种全新课堂模式,主要是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中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将思政课课堂教学向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网络空间、家庭教育等领域拓展和延伸,把各种育人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思政课教学“大课堂”。[1]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视野更广阔、内容更全面、形式更丰富,具体可以表示为“教师+学生+X”的模式,其中“X”的形式比较灵活,包括:教室理论课堂、校园文化活动课堂、社会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家庭课堂等,其中,教室理论课堂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校园文化活动课堂实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社会实践课堂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网络课堂获取更多信息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家庭课堂发挥父母的影响和家庭教育作用。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就是要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把各领域的不同的思政教育因素激活,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育人作用。

(二)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理念的核心

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与当代教育的核心观念——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是一致的。[2]大课堂观教学主张,思政课教学要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开放式教学,倡导一种民主、多元、探究、开放的教学方式,进行教与学的多维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与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实现“互教互学,共同进步”。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始终做到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师的合理设计和组织,依据不同教学领域的特点,营造开放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个性发展,并得到关注和指导,从而实现学生思政教育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进而做到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意义

首先,开展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大课堂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科学化、管理的有效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其次,开展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大课堂观教学以其开放式课堂形式,将多领域和全要素结合起来开展思政课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领域的拓展和创新,体现了时代性,突出了实效性,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发展;再次,开展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有利于建构完整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大课堂观教学拓宽了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空间,更新了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实了教学过程,使得整个思政课教学体系更趋合理和完善;最后,开展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大课堂观教学的实行,把各方面思政教育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不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培养学生的广博知识面、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高校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理念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常规的师生互动,并辅以习题和作业,间或开展少量实践教学,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3]这种理念影响下的思政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课堂理论讲授还处于“灌输式”、“单一化”的模式,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其次,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还停留在“出勤+分数”的层面上,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素质和能力的考核,既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也无法实现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导向作用。再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无法做到知行合一。此外,传统思政课教学理念下主要是培养知识型人才,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

思政课教师作为大课堂观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在整个教学当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实施大课堂观教学的关键环节。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小课堂模式教学阶段,教学形式单一、方法落后。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这部分思政课教师实施大课堂观教学的能力不足,一方面,教学观念落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还没有完全接受大课堂观教学理念,不愿意打破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岂不知思政课的教学必须要做到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4]另一方面,具体实施大课堂观教学的能力不足,做不到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不懂得运用先进的网络工具,又缺乏相关的学习培训,所以,驾驭不了大课堂观教学。此外,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多个领域,增加了很多具体的操作和组织工作,对教师的热情和责任心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学校教学管理的束缚

各个高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对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有严格和规范的操作模式和管理要求,其中涉及教学计划、课堂时数、讲授形式、考核方式、实践操作等具体内容。由于这些管理形式和要求相对比较固定,所以对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会产生一定的束缚。诸如:大课堂观教学将教学活动延伸到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活动等不同的领域,学生在这些领域进行学习和实践,那么与之相对应的考核也应该形式多样化,考核中应该融入参加活动、能力培养、实践成果等因素,而实际上还必须按照教务部门要求的以“考试”为主的方式进行考核;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务部门对校外实践活动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从担心学生安全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是有很多规定比较死板,会影响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且在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上,大部分学校是有打折扣的,这实际上也打击了教师开展实践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大课堂观教学的开展。

(四)社会家庭因素的制约

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集中各领域全要素进行思政教育的大课堂模式,其发展也会受到各种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社会环境方面,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轻义重利思想,会导致社会各界对学生的评价只看中分数和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认可,这不利于调动社会领域的积极因素实施大课堂观教学。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各种具有思政教育的因素整合起来,发挥各自作用,实现其实践育人功能,这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提出了巨大挑战。[5]在家庭环境方面,很多家庭都没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学习的影响甚微。大部分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等事务当中,缺少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导致亲人朋辈的积极影响作用无法发挥,不能把对孩子的教育融入到家庭生活当中,制约了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实施。

三、高校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转变学校教学观念,加强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

当前各高校需要整体转变教学观念,更新育人理念,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这是实施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学校党委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教学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主要领导者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突出党委和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引领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针对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实施方案和管理要求,为大课堂观教学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进而把学校党委、学生处、团委、后勤处等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起来为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实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保证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在校内的课堂理论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放式发展和实效性,切实做到“新”与“活”,实现“新”,即理念新、形式新、手段新;突出“活”,即内容活、方法活、考核活。从而实现从学校的角度保证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实施。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合理设计和开展网络教学

当前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实施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一方面,要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进修和各种培训,以开阔视野,掌握最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激励措施,比如:发放思政课教师专项补贴、专设的职称晋升机制等,提升其工作积极性,消解其职业倦怠。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积极性,使其更好地运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等手段,合理设计网络课堂,灵活使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工具,开展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网络课堂教学,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教学效果,丰富和完善大课堂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6]从而实现从教师的角度促进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实施。

(三)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为社会实践教学提供条件

当前倡导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心聚力作用,引领精神文明和社会风尚,这是实施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形成对学校思政教育和新型人才培养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形成有利于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正确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价值遵循,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社会资源和实践条件。[7]学校要和周边的相关政府部门、企业、新农村、红色文化基地等形成合作共建关系,建立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和条件,合理规划和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融入人民群众当中,开展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社会实践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多的接触、了解和感悟社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各方面能力,培养社会意志和责任感。从而实现从社会的角度推动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实施。

(四)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育人的作用

当前营造良好的和谐家庭氛围,充分发挥父母等长辈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家庭环境育人功能,这是实施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条件。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成长成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教育作用的实现,需要形成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要作为亲人、老师和朋友的角色,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多的体现为关爱、教导、合作和交流,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实施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家庭课堂教学,特别是利用好各种假期,父母子女相处的时间,充分发挥父母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开展相关的思政教育,诸如:由父母的婚姻关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婚姻恋爱观、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培养孩子的家庭美德等,把家庭环境的育人作用落到实处。从而实现从家庭的角度完善思政课大课堂观教学的实施。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学须打破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室”的教学模式,突破现实困境,创造各种条件,实行开放式的大课堂观教学,要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更加灵活的形式、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学校、社会、家庭、网络等各领域各方面的思政教育因素都调动起来,开展集理论讲授、文化熏陶、实践锻炼、情感交融、网络教育于一体的大思政课教育,提高思政育人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课堂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