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妍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新疆 奎屯 833200)
社会科学类公共课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教材内容为哲学、政治、文艺等知识,其课程目标为引导学生理解各类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从当前高职院校社会科学类公共课的目标设计来看,多数教师的设计目标仍停留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高职院校社会科学类公共课的教学方法来看,教学方法单一现象较为明显。在教学过程中,许多社会科学课教师会受准备时间有限、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的限制,而长期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即由教师主导课堂,逐一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学生则被动学习。单一化的教学方法虽然可起到储备学生社会科学知识的作用,但由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足,学习兴趣低下,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课堂氛围枯燥也是公共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在于社会科学公共课教学中的新颖、生活化案例较少,加之课堂教学多由教师主导,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感不足,导致学生对公共课教学兴趣不足,进而影响课堂氛围。
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招聘、吸纳人才的主要评估指标[1]。如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高职教学的主要内容,可确保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提升技术人才与企业要求的契合度。
创新能力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当通过公共课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后,学生在遇到各类问题时,多可自主尝试通过不同途径、方法解决。良好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为学生的公共课学习提供支持,还可在其专业课程学习及日常生活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公共课教学中,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2]。为了促进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通过调整教学目标,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
应结合社会科学类公共课教学内容,按照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的流程,逐渐调整教学目标,确保社会科学类课程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以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为例,初期阶段,高职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引导学生理解理论学习与职业的区别;中期阶段,参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这一目标,引导学生灵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后期阶段,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考察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中的创新能力和应用状况。
根据既往经验,单一化教学方法容易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3]。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利用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这一策略,提升高职公共课的教学质量。
在社会科学类公共课中,可引入的教学方法有:第一,探究式学习法。这一方法摒弃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还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核心,深入探究相同问题。这种学习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育学》中教育发展史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引导学生参照教材及相关材料,以小组形式采用除时间线外的总结方式,归纳教育发展历程。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小组成员可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深入挖掘,提出利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及变化,重新描述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二,情境模拟法。在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下,高职教师可借助情境模拟法,引导学生通过仿真化的模拟情境,体验教材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升其创新能力。
课堂氛围枯燥现象在高职院校各类社会科学类公共课中较为普遍。这种状况不仅会影响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还会限制其创新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可将这一问题作为重点,参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公共课教学中适时引入各类生活化案例,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关注力,为提升其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高职教师在讲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情绪的调节与控制部分时,可利用生活化案例,强化学生对情绪调节、情绪控制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其在考试成绩不理想、参与抽奖后未能中奖等境遇中的情绪变化,鼓励学生分享在逆境中的自我情绪管理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情绪调节、情绪控制的重要性。通过思考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社会科学类公共课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其实,不论是改善社会科学类公共课教学质量,还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目标,单纯的课堂教学均不利于实现上述目标。为了加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教师可将实践教学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活动设计,推动高职公共课教学改革的长足发展。
在学习思政课程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可在全校范围内举办重现经典革命事迹主题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制作视频、创作诗歌、写故事等形式,重新展现经典革命人物的风采。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按照这一实践活动要求自主收集相关革命人物、革命事迹资料的过程,可增强其政治素养;而采取不同形式重现革命故事的过程,则可锻炼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价值,高职教师需在充分重视实践活动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科学类公共课的内容,合理搭配理论课及实践课的比例,利用理论课环境、实践活动环境,持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在高职公共课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高职教师应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借助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手段,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定期调整公共课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