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奇星,李杭芝,梁 爽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双创教育并不是要盲目地鼓励大学生去创业,而更多地是作为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抓手,致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让高校培养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而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对市场机会的挖掘能力、资本筹措的融资能力、企业运营的决策执行能力、管理团队的协调能力、适应环境和承受压力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务实求变的创新能力[2]。这些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在高等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仍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3]。对于经管类专业而言,大规模地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不现实,因为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同时空出较多的管理岗位供学生实习,大部分的顶岗实习内容停留在办公室文员的事务性工作层面,学生很难在专业技能上得到训练。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采用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等技术,可以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环境,有利于学生在专业实验环节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4]。另外,虚拟仿真实验可以仿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流程,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因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有助于解决双创教育存在的困局[5]。
在中山市政府的支持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建设了一个仿真现实企业经营环境与经营过程的企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构建了一个由生产制造公司、供应商、客户公司、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物流公司、工商税务、政府部门等主体构成的虚拟仿真社会。创造一个资源稀缺的实训环境让团队与团队之间、人与人之间展开竞争、沟通、合作,围绕意识、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战略、市场、创新、竞争、成本意识,训练学生执行能力和管控能力以及心态、责任心、同理心、领会能力、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听、说、写等个人综合素养的训练。在硬件建设上,我校专门拿出四间实验室建设企业虚拟仿真实训专属实验室,共有280个机位,分成A、B两个区,每个区设两间实验室,其中一间容纳6家制造公司,每家公司最多可以容纳10名学生同时开展实习,另一间实验室为配套单位,包括供应商、客户公司、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物流公司、工商税务、政府部门等组织类型。
和其他院校大多采用院系抽调教师组成临时的教学团队不同,我校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自2014年开始,专门组建了经管人才实训中心,新招聘了6名实验教师,加上实训中心主任作为总指挥,共7人组成专任教师团队,涵盖金融、国贸、财管、物流、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专业,以团队教学方式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在构建软硬件平台的同时,我校实训教师团队编写了《企业虚拟仿真实训指导书》系列教材。将实训过程分为准备阶段、期初阶段、运营阶段和期末阶段四个阶段设计各个实训环节的实训项目、实训目的、实习内容及考核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实训。以制造型企业为例,其主要实训内容包括市场与客户开发维护、新产品研发与ISO认证、成品销售项目、生产计划项目、材料采购项目、制造设备采购租赁、制造人力项目、制造排班生产项目、制造仓储项目、制造物流项目、制造委托审计项目、制造财务核算等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制定有明确的业务流程,用于协调组织成员内部、组织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
A.对教学进度进行总体控制。为了各虚拟仿真公司任务的协调配合,教学团队编制了《制造型企业详细进程控制表》和《外部配套企业详细进程表》,对各“公司”的实训任务进行了细致的进度安排,保证各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
B.以专业为导向对教师进行分工。实训教师虽然各自有分管的实训空间区域,但在实训内容的牵引和辅导的分工上以专业为依据,各自负责特定的实训组织、特定实训内容的指导,因此学生在实训初期的培训由负责该业务模块的教师负责,实训过程中遇到问题会寻找特定教师的帮助,各实训室之间师生的互动非常多,促使学生学习如何去沟通和协调。
C.做好各实训“公司”的学生人数和岗位分工安排。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会对各组织类型的学生人数作出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组织的工作量饱和且均衡。考虑到学生在刚开始实训时对实训的内容不熟悉,为了避免岗位分工造成各个岗位的工作忙闲不均,在每一批实训开始时实训教师都会给予岗位分工方面的建议。
D.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将所有类型的组织分为非竞争性组织和营利性组织两大类,采用不同的考核指标:非竞争性组织(政府、工商、税务、商业银行、认证中心、人才中心):平时表现考核30%+民众满意度40%+团队工作报告15%+个人实训报告15%。营利性组织:平时表现考核30%+团队经营业绩40%+团队经营报告15%+个人实训报告15%。
另外,在实训中还加入了CEO战略沙龙、CFO论坛、广告创意设计大赛、网店设计与推广大赛、微信营销大赛、证券投资大赛、团队风采大赛等比赛,并对每项赛事评选颁发证书,以此激励各个学生团队参与竞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些竞赛中学生的展示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我校在虚拟仿真实训过程中,会邀请本地企业家参与学生的各项竞赛,亲自为学生指导,这些企业家也会在实训中观察学生的表现,部分优秀的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接到了企业的邀请函。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在实训过程中采用了星韵转盘抽奖软件加入环境参数的不确定性,让整个实训经营环境的需求变化、运输过程中的气候变化、经营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商业保险的意义。
设立红旗榜提高各个团队提交决策、经营成果等资料的积极性,规定时间内提交决策、季度末统计数据的团队不扣分,延迟提交者每延迟5分钟扣1分,不足5分钟按5分钟计。规定时间内提交符合要求的财务报表的第一、二、三名团队分别获得3分、2分、1分红旗奖,延迟提交者每延迟一天扣5分,不足一天按一天计。违反规则者首次警告,之后视情节严重程度每次扣3~5分。
在实训过程中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实训中各项竞赛加入了微信投票的环节,以便于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信息发布和互动。例如,某一年实际参与实训的学生有1 058名,但通过实训后微信公众号已经积累了2 245位“粉丝”,说明很多学生的亲朋好友都在关注这一实训项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一些学校寄希望把仿真实习的内容与企业真实业务流程做到几乎一致,实际上我们认为并没有太大必要,也很难做到。根据笔者到企业中的调查,企业其实并不太看重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的熟悉,而更看重学生积极的态度、责任心、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我校企业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通过5年的实训,超过75%的学生认为该实训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很大帮助,但更多的感受是通用能力的提升,关于“你认为该实训对提高你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有帮助?”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排在第一位的是“团队精神”,此外还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快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等也得到较多选择。由此可见,企业虚拟仿真实训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的通用能力训练得到更多地认可,这方面和专业实训课程侧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有所不同。
在实训过程中,由于各个团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往往大家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营流程的跟进和经营结果的比拼上,而忽略了对每一季度经营完结之后的总结提炼,而这其实才是实训中最重要的环节,一定是通过总结分析得到经营决策上的启发、修正、再决策,才能够使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多数本科院校都把企业虚拟仿真实训放在大四第一学期,参加完实训的学生即将面临就业选择,如能在实训中邀请企业家或高管参与其中,不但可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还可为学生、企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企业在实训中可以物色人才,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也就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