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财
在小学教学中,使用刻板生硬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维上的懵懂阶段,对数学并没有更多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应用一些有趣的情景教学方式,来培养起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大致是从小学正式开始,故小学时期的教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为学生以后的知识储备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小学的多种教学课堂中,数学教学一直以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运用创新的情景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此有效的教学情境内容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日趋引用更为现代的教学模式。利用情景教学,不仅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课堂改革,而且也让学生对学习有了不一样的了解与认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以课本教材为主要内容,不必考虑教学中的其他因素。而在新的情境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利用一些新型的电子设备、思考一些娱乐方式,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诸多研究及现象已表明,新型的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投入课堂中,在一些娱乐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使教师的心理得到安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1将情境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灵感的来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在某些现象及事情中获得经验教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举动等,在课下多与学生们相处,切实了解他们后才能知道学生们所获得的经验。
例如,在小學五年级教材中,有一章为关于可能性问题的探讨。教师可依据可能与不可能这两个方面,结合相关实际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娱乐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五个标签,在每个标签上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模仿小动物等五个不同的内容,并告知学生们标签上都有些什么,将标签上的内容隐藏,在每组或每排学生中抽取一人来选择标签。在一人选取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们此位同学抽到了可能是什么表演项目,不可能是什么表演项目。四位小朋友都抽取标签,并依次向学生及教师展示完后,再询问学生们最后一位同学会抽取到什么内容,是否会抽取到除此以外的表演项目。利用这种方式,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们对生活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起来,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知道了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不仅使学生们了解并学习到关于此课程的问题,而且使课堂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
2.2将教学的情境形象化
课本中的内容通常以文字为主,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不利于学生们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故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尽量将课堂内容形象化,将课本的数学文字变为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摸得着的东西。将课本上的内容用某些方式具体呈现出来,超越空间的限制,以此来更加形象生动地教育学生。
比如,在学习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纸板、胶带等物品,让学生们依照自己的经验与对课本上内容的理解,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与正方体。学生在制作长方体时,需要先画出每个面的大致形状,长和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确定,在画好一面后,需想象出其他面的形状与第一面之间的大小关系,再依次将它们连接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便会观察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了解到长方体由几面组成。再次制作完成后观察长方体的各个棱长,按照实体讨论,有几条棱长,每条棱长之间的关系。这样,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变为学生们可以客观观察到的事物,学生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课堂教学也就轻而易举了。
2.3将教学情境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快乐的源泉,既要让小学生获得书中的知识,又要让他们尽量愉快的学习,就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教师可以依照班级人数,分好小组,每组四至五人,以小组为单位,整个班级为总团体,用总人数除以小组个数即是班级人数对于小组组数的一个因数,学生可以数出小组个数来验证计算是否正确。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进行因数与倍数的运用。在游戏中,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学生们也能更好的领会到课堂内容。
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将教学情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形象化,使之更加具体真实,再结合游戏活动的形式,学生们便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更好地了解数学这个学科。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