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雯 陈景元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 桂林 541004)
2019年初,一篇题为《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的文章刷屏网络,文章把女生财务自由从低到高分为15个阶段,从最基本的辣条自由,到奶茶自由、视频网站会员自由、外卖自由、咖啡自由、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衣服自由等。在网络环境下,“车厘子自由”迅速成为网络热词,“X自由”构式应运而生。
“车厘子自由”,指个人收入较为可观,可以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地购买车厘子。“车厘子自由”成了人们衡量是否混得好的一个新标准。网络环境下,由此衍生出来诸如“水果自由”“荔枝自由”“小龙虾自由”“猪肉自由”“朋友圈自由”等一系列短语,使用频率和传播速度骤升,短时间内“X自由”迅速构式化。
本文拟借鉴构式化理论,探讨 “X自由”构式的产生和发展,力求揭示网络环境下构式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当代汉语共时平面网络语言的演变提供科学的理论阐释。
本文语料来自网络新闻标题,出处将随文标注。
伊丽莎白·特劳戈特和格雷姆·特劳斯代尔(2019:2)指出,构式化是新的形式意义配对产生的演变。网络语言“X自由”构式化之前,现代汉语已有 “X自由”的句法组配。
“X自由”可构成主谓关系,例如:
(1)常有理说:“有什么正经的?如今妇女自由了,还不是想找事就找事吗?”糊涂涂更急了。(赵树理《三里湾》)
上例“妇女自由”是主谓关系,从语言的表达形态来说,属于陈述性短语。
“X自由”可构成定中关系,例如:
(2)婚姻自由 恋爱自由 人身自由 言论自由 学术自由
政治自由 思想自由 贸易自由 信仰自由 财务自由
这些定中结构,X为抽象名词,可以加定语标记“的”,从语言的表达形态来说,属于指称性短语。语义上可理解为“在X方面的自由”,如“婚姻自由”可理解为“在婚姻方面的自由”,“政治自由”可理解为“在政治方面的自由”,“贸易自由”可理解为“在贸易方面的自由”,“信仰自由”可理解为“在信仰方面的自由”。
自“车厘子自由”网文刷屏网络后,人们才竞相仿拟,掀起了定中组配“X自由”造语运动。例如:
(3)智利国家旗舰店进驻天猫,要让中国吃货实现车厘子自由(中华网,2019年9月2日)
(4)你实现“小龙虾自由”了吗?(光明网,2019年5月8日)
(5)实现“水果自由”!官方:年底前水果价格有望比去年低(中国经济网,2019年10月17日)
(6)北国网报道:实现“猪肉自由” 数字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国际在线,2019年9月16日)
上4例,“车厘子自由”“小龙虾自由” “水果自由”“猪肉自由”,X为具体名词,属于指称性短语。形式上已经逐渐定型,中间不能加入“的”。语义上不能理解为“在车厘子方面的自由”“在小龙虾方面的自由”和“在猪肉方面的自由”,但可看成是隐匿了谓词“消费”,语义上可理解为“消费车厘子的自由”“消费小龙虾的自由”“消费水果的自由”和“消费猪肉的自由”。
可以看出,同为定中句法组配,但X从抽象名词发展为X为具体名词,且中间不能插入结构助词“的”,语义上从“在X方面的自由”发展到“消费X的自由”。“X自由”产生了新的形式和新的意义匹配,已经演变为一个网络构式。
网络构式“X自由”中X,代表了人类的多样化需求。例如:
(7)真当这么贵?“荔枝自由”你实现了吗?(浙江在线,2019年5月15日)
(8)“樱桃自由”被带火了,看了下钱包发现,也就能“辣条自由”了。(腾讯新闻,2019年3月13日)
(9)2019年终极财务自由等级表!今天的你,实现奶茶自由了吗?(腾讯新闻,2019年12月12日)
(10)春季时鲜扎堆上市 实现香椿自由的时候到了(东方网,2019年3月29日)
(11)实现猪肉自由!3695公斤藏香猪入厦(腾讯新闻,2020年1月4日)
(12)口罩产量井喷,距离实现“口罩自由”不远了(中国经济新闻网,2020年3月4日)
(13)爱马仕发售口红,帮年轻人实现奢侈品自由?(凤凰网,2020年3月6日)
(14)燃爆初夏!草莓“家”油站强势来袭,90后都能实现房子自由了!(新浪网,2019年10月23日)
上8例中,“荔枝”“辣条”“奶茶”“香椿”“猪肉”“口罩”“奢侈品”“房子”,都是名词性成分,代表了人类的各种需求。
Goldberg(1995)认为,如果短语型构式的形式或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构成成分的特征或其他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那么该短语型式是一个构式。“X自由”代表一个人的消费水平,构式义不能从其构成成分得到完全预测,符合构式的鉴定标准。施春宏(2013)提出“构式透明度”的概念,即一个结构整体特征能从其构成成分及其关系特征中推导出来的程度,即能从一个构式的形式和意义中推测出整体构式义的程度。构式透明度包括形式透明度和语义透明度。形式透明度指整体结构与其成分形式的相关程度,语义透明度指整体意义与其成分语义的相关程度。我们认为,网络构式“X自由”的语义透明度相对较高,与其构成成分X和“自由”紧密相关。
我们来看构式中“自由”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自由”的释义归纳为3条:①[形]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如:自由自在;自由参加;自由发表意见。②[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如:人身自由;自由平等。③[名]哲学上把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奥秘及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叫作自由。如:知其必然为自由。“自由”的义项①“不受拘束,不受限制”,与构式的整体语义相关。构式中X是代表人类的某种需求,“X自由”表示可以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地消费X,代表了一个人的财务段位。
在社会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求尚未达到时,人们才追求某种自由。当人们谈论“X自由”时,往往意味着“消费X尚未自由”。
(一)用于表达想要实现饮食方面的自由。比如:车厘子自由、外卖自由、奶茶自由、小龙虾自由、水果自由、香椿自由、炸鸡自由等等。
(二)用于表达想要实现旅游、出行方面的自由。比如:轿车自由、机票自由、酒店自由、旅游自由等等。
(三)用于表达想要实现服装、饰品方面的自由。比如:球鞋自由、口红自由、包包自由等等。
因此,该构式表达人们实现财务自由的一个段位,是人们渴求实现的一个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用“X自由”构式呼唤自由。如“朋友圈自由”,意即不需要担心通讯好友的感受,随心所欲发布自己想发内容的朋友圈自由。“口罩自由”,意即人们可以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地消费口罩,不必担心口罩太贵而买不起。
网络构式“X自由”的构式义可以概括为:由于某种原因或条件的限制,X尚未达到人们所需的自由,“X自由”体现了一种消费水平,代表了实现财务自由的某一个段位,暗含说话人的一种需求和对现实的焦虑和无奈。
“X自由”构式之所以在网络上如此活跃,是因为它在网络语言中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即在传达语用信息时具有微妙的作用。
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X自由”构式具有结构简单、表意丰富、互动性强、受众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X自由”是一个网络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也反映出人们对消费水平提高的需求。从“车厘子自由”“奶茶自由”“外卖自由”“香椿自由”再到“猪肉自由”“口罩自由”,人们希望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车厘子、奶茶、外卖、香椿、猪肉和口罩,可以不受经济的约束消费,实现个人财富自由。
“X自由”是财务自由的具象化,将“财务自由”简单地等同于随心所欲地消费某种商品,这显然是片面的,但反映出来我们如今的社会面貌。当下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正处于一个网络环境下。各种网络平台的发展,可以让每个人都很容易地了解到他人的生活状态,网络使每一个都可以处于同一个圈子,尤其对于青年群体而言,社会现实的差距让他们有了攀比之心,炫富之心,但在巨大的现实压力以及难以改变的事态面前,许多没有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只有采取一种能自我消解的方式。“X自由”构式,一方面表达了人们面对物价上涨,消费受到限制的一种调侃;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们对不受拘束、不受限制消费X的一种渴望。
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面对猪肉涨价,产生了“猪肉自由”的定中组配,例如:
(15)“猪肉自由”难实现?餐饮行业:我真的太难了……(腾讯新闻,2019年10月26日)
(16)春节期间能否“猪肉自由”?发改委: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快资讯,2020年1月19日)
(17)“猪肉自由”不远了?银保监会又双叒出招 支持生猪稳产保供(东方财富网,2019年12月2日)
今年疫情,一罩难求,于是产生了“口罩自由”的定中句法组配。例如:
(18)日产1 亿只,造航母的都上了,我们离“口罩自由”还有多远?(砍柴网,2020年3月5日)
(19)“恐慌式抢购”并不能实现“口罩自由”(大河网,2020年2月20日)
表面来看,“X自由”只是单纯地表达年轻群体自己买不起某些东西或者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而想要实现财富自由,不受约束,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表层语义。但其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蕴含了吐槽、调侃的深层意味。
可以想象,在“X自由”流行网络的背后,许多初涉职场的年轻人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特别是那些北漂、广漂、深漂的年轻人,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心声,为的是在虚拟空间里去寻找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网民通过“X自由”造语运动,通过自我解嘲或自我诙谐的方式,表达自我的生活理想。而这些自嘲、调侃,其实又暗含着财务无法自由的无奈和辛酸。
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促使网络构式“X自由”产生的外在动因。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整体上呈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X 自由”就是在消费升级的社会环境下出现的产物。另一方面,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原先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资,可能由于事态的变化而造成了某种物资紧缺,或价格昂贵,限制了人们消费的需求。比如,“猪肉”和“口罩”,原本是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的。但因为猪瘟和疫情,造成猪肉和口罩的紧缺,价格飙升,于是产生了“猪肉自由”和“口罩自由”等句法组配。
Croft(2000)指出,创新和传播相结合是语言演变的必要途径。创新和传播而引发网民话语运动,掀起造语大赛,这是促成网络构式“X自由”产生和传播的外在动因。
“X自由”构式的流行自然也离不开网民的有力推动。网民们以吃不起车厘子而衍生出来的“车厘子自由”为发酵点,积极的参与讨论,以这个发酵点作为兴奋点,无限地放大,使之“口红自由”“奶茶自由”“旅游自由”“手机自由”等的一系列变体的相继出现,并引起全民广泛讨论,“X自由”也迅速流行起来。“X自由”构式就是在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该话题的讨论,以及众多网民在社交平台上评论、转发、制作表情包的广泛传播下达到网络热潮的最高点,成为流行构式深受大家欢迎。
网民追求语言时尚,新媒体标题制作者也迎合读者的心理,使得“X自由”构式从规范度低的新媒体走向规范度高的新媒体。
隐喻和转喻是语言演变的机制,那么网络构式“X自由”的生成机制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网络构式“X自由”的生成机制是转喻。“X自由”不仅代表的是财务自由的一个阶段,一个衡量的标志,也代表当今社会物质生产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整体状况。因此,“X自由”是以部分代整体。例如:
(20)“车厘子自由”已经out了!今天,你实现“香椿自由”了吗?(中国日报网,2019年3月21日)
(21)“二师兄”身价涨!一天一个价!网友:“猪肉自由”接棒“香椿自由”?(腾讯网,2019年4月8日)
上两例,“车厘子自由”“香椿自由”“猪肉自由”,通过具体的“车厘子”“香椿”和“猪肉”不能自由消费,代表了老百姓的整体消费水平,暗含着老百姓财务无法自由的无奈和辛酸。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频率对语言结构的建构发挥重要作用。Bybee(2007)论证了使用频率是结构分析和解释的一个重要因素。张立飞(2010)认为,使用频率对语言结构的产生、表征以及变异都有重要作用。杨黎黎、汪国胜(2018)指出,频率对构式的影响是通过语境、图式性、组合性和分析性来实现的,高类频率固化图式构式,高例频率固化实例本身。高频使用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使“X自由”短语型式作为一个单位整体表征在大脑中储存,从而凝固下来成为一个构式。
类推机制是语言的创新机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类比形式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 ,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形式。”我们可以将以“X自由”为模型所形成的一系列用法,看作是结构类推的过程。“ X自由”构式由最初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到网络流行语 “车厘子自由”“水果自由”“猪肉自由”再到“口罩自由”,类推机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类推决定了“X自由”构式的能产性,只有有某种需求X,而这种需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X才可以进入“X自由”构式。
储泽祥(2014:66-85)指出,网络语言的语法化特征是“共时强度”突出,以空间换时间。渐变性不明显,“历时厚度”不足。在网络环境下,“X自由”构式化的规律也是,传播速度加快,使用频率增强,大大压缩了构式化的时间。传统语言的构式化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而网络环境下的构式化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X自由”作为网络流行语构式,结构简单,表意丰富,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网络环境下,使用频率和传播速度骤升,短时间内“X自由”迅速构式化。构式义可以概括为:由于某种原因或条件的限制,X尚未达到人们所需的自由,“X自由”体现了一种消费水平,代表了实现财务自由的某一个段位,暗含说话人的一种追求和对现实的焦虑和无奈。
网络构式“X自由”的产生动因和机制主要是社会的发展变化、网民的话语运动、转喻机制和高频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