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利
(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越来越多的高考生青睐艺术类专业,艺术考生人数逐年增多的趋势愈加凸显。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410余万人,其中艺术生超过40万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648余万人,其中艺术生超过157万人,约占总数的10%。[1]国际化大背景下,掌握一门外语已成为艺术人才的必备能力。《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2]但许多艺术生受各种因素影响,英语学习动机减退、衰竭,甚至放弃英语学习的现象已成为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心病”。李晨楠(2011)通过研究表明,在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中,学习动机所占的比重达37%,是所有因素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项。[3]对艺术类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现象开展研究,能够拓展二语学习动机研究新视角,也为解释语言学习失败的案例提供了新思路,进而能够丰富二语习得理论。同时,探析削弱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不同层面的因素,为教师或学生提供教学策略建议,可以有效降低动机减退因素对学习者英语学习动机和进程的消极影响,有助于艺术类大学生人才的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减轻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为特殊群体的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实证借鉴。
动机(Motivation)是影响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动机减退(Demotivation)是二语学习动力和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国外学者Dornyei(2001a)[4]将“动机减退”定义为:“使人们对某一行为减少或失去动力的具体的外部力量”,同时阐释了动机缺失型学习者和动机减退型学习者的差异。Deci(1985)[5]等对学习动机减退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既有教师、师生关系、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方法等外部因素,也有学习者自身学习态度、心理、策略、成绩等内部因素。Chambers(1993)[6]等针对学习动机减退因素分别对师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师生对此态度各异,教师将其主要归结为学生学习态度、心理、方法、家庭环境等自身因素,而学生倾向将其归结为教师缺乏教学激情和组织能力、教材和教学内容不适合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等教师因素。Oxford(1998)[7]采用历时研究方法,对250名美国高中生和大学生5年的学习经历进行分析,阐明外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原因主要与师生关系、教学风格、教师态度等因素密切相关。Hasegawa(2004)[8]等采用访谈、资料记录等定性研究方法对中学生和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减退者进行了调查,表明多数学生有学习动机减退现象,而且教师为其中重要因素,对学习者学习态度和信心的影响深刻而持久。Kikuchi(2007)[9]等将受试群体按学习动机强弱分为两组并进行对比研究,证明两组受试群体在动机减退因素认定及减退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将学习动机减退因素更多归结为外部因素且减退的速度较慢,学习动机弱的学生与前者相反。
国内学者主要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为研究落脚点,对动机减退现象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相关研究较少,在2010年后才开始呈上升趋势。张哲(2007)[10]、刘佳(2011)[11]、汤闻励(2012)[12]、陈静(2014)[13]、朱秋红(2014)[14]、蒋玥(2016)[15]、司亚楠(2016)[16]等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专业大学生、高职生、高中生、中职生、初中生等不同群体的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抑制策略;胡卫星等(2010)[17]对16名教师和17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AMOS构建了一个造成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最终因果模型,深入分析了影响变量,并指出变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周慈波等(2012)[18]探讨了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行为与表现,并将中国大学生和日本大学生进行对比试验,发现两者在学习动机减退影响因素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李晨楠(2011)[19]、崔广莹(2013)[20]则对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减退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国别地区的学生学习动机减退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为拓展二语学习动机减退研究领域提供了较好范例;单岩(2015)[21]和周颖(2016)[22]对国内外二语学习动机减退研究进行了述评,分析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纵观已有文献可见,国内外有关二语学习动机减退的研究具备了一定基础,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1)动机减退理论和现状研究;(2)不同群体的学习动机减退因素分析和对比研究;(3)动机减退的测量方法研究。这些成果为开展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论借鉴。
以XX学院2017级艺术类324名本科生(其中女生198名,男生126名)作为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象,立足英语教学实际问题,以研究其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现象为切入点,以探求解决其英语学习动机减退问题为落脚点,对该特殊群体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探究四个研究问题:(1)是否存在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现象?如果有,减退程度如何?(2)造成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强度如何?(3)授课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因素认知是否有差异?(4)抑制英语学习动机减退何以可能?
问卷调查结果堪忧:仅有14.53%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有兴趣;82.17%的学生表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3%的学生表示自己英语基础很差,已对英语学习不抱任何希望,彻底放弃了对该课程的学习。调查结果发现,多数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仅是为了应付相关考试,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了。同时,对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状况以及引起动机减退的因素。对参与问卷的22名学习动机减退学生和6名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证实了问卷调查的结果。根据访谈的内容,一些克服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方法得以总结。根据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73.62%的艺术类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没有高考的压力,英语学习动机明显减退,英语水平没有保持高考时的水平。仅有14.53%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有兴趣,82.17%的学生表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39.68%的学生同意将大学英语课设置为选修课。
(二)影响艺术类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有六大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学习材料因素和效价因素。其中,学生认为学生个人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是导致其学习动机减退的主要因素;英语教师认为学生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课程因素是导致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主要因素。学生个人因素中,学生英语基础差、自信心不足、自学能力差、没有设定目标、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减少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英语学习动机的减退。对教师而言,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个人性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语言价值观、发展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抑制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对学生而言,秉持乐观学习态度、树立学习自信、促进自主学习、设定可实现的学习前景目标等是克服动机减退的有效措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被认为是学生学习动机减退的重要因素,必须重新诠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下教师角色功能。Dornyei(1998)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占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因素的50%以上。[23]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抑制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减退的各种因素。
1.创新教学方法
研究表明,目前多数教学方法仍难迎合现代大学生的学习惯习。首先,英语教师应明晰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特点、方式和需求,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需要。尽管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基础薄弱,但教学中仍需倡导交际语言教学法,注重语言的功能性和结构性。英语语言学习目的是交流,教师应努力激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强调语言的实用功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在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活动;强调交流的过程和语言学习环境的重建;及时纠正学生学习和交流中的语言错误;鼓励英语弱势群体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其次,创新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例如,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进行对话练习,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创造力,使他们享受真实的交流;辩论需要结合当前有意义、有争议的话题,坚持正确导向;建立和谐、互助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互换师生角色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身份认同。实践表明,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更简单、情感更丰富、性格更开朗、更喜欢谈论生活、更崇拜“明星”,更热衷于自己的专业、职业和生活。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以友相待,课堂中注重融合艺术专业知识、时事热点评述、未来职业选择及生活知识等,使英语课堂多元化、多样化、生活化,让学生从英语语法、单词和句型中摆脱出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
2.教师的个性、行为和与学生的关系同样重要
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学生因为教师的坏脾气、不恰当行为和缺乏有效沟通而导致学习动机减退。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个性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个性化特征有助于学生形成英语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个性品质。其次,教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动机激励工具,教师必须有恰当的教学行为。需要强调三点。一是对教学的热情。热情是指一个人在所做的事情中所培养的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所教的科目有一种投入感,对学生影响较大。老师的热情能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学生对老师的爱会正迁移至对这门学科的爱,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爱会激发起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二是与学生的建立良好关系,包括相互信任和尊重。教师应该找到一切机会与学生交流,在批评适度的基础上认可学生的努力和成就,使学生达到促进性忧虑的最大化和抑制性忧虑的最小化,继而促使学生生成正向学习动机。三是重视学生前景目标教育,进行成就动机训练。英语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关注点从单一的知识掌握程度转化为学生努力程度,帮助学生依据其“最近发展区”树立“尽最大努力跳起来够得着的”学习前景目标,引导后进生形成正确归因意识,将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维度。同时鼓励经努力仍未实现目标的学生理解“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理和偶然失败的价值意义,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迎接下一次挑战,养成良好学习信念。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语言价值观,发展学习自主性,提高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价值观淡薄,学习自主性减弱,自我效能感降低,英语学习热情减退,自信心不足等。第一,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语言价值观和态度,从而培养学生产生正向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师应利用艺术类学生对英语学习活动的好奇心,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人文性价值和对未来的潜在积极作用。第二,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学习自主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4]教育心理学中也强调自我调节学习,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结合不同艺术类学生专业类型编制校本教材,契合艺术类学生英语能力水平,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第三,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志趣,获得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英语教师应设立有的放矢的英语学习要求,注重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学习的衔接,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接近生活、难度适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创造和谐、平等、自由的交流环境,及时关注和帮助英语学困生,避免其产生习得性无力和归因偏差,诱发英语学习动机减退。
大学生更多体现出了自由学习者的特征。自我决定理论表明,内在动机在个体行为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己应对自身学习行为负责。换句话说,真正的学习动机来自个人。目前研究表明,学生英语基础差、自信心不足、自学能力差、没有设定目标、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减少是影响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主要自身因素。
1.持乐观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有些学习者可以在没有老师帮助的督导下履行他们的学习承诺,因为他们拥有自我激励的品质和态度促使其自主学习。因此,自我激励能有效抑制学习动机减退。正如Ushioda(1997)所说,“自我激励是一个如何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目标进行有效而有意义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主观上将自身消极经历的损害最小化,将自身积极经历最大化,从而为语言学习的持续参与创造最佳的激励条件”。[25]也就是说,通过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使学习者学习动机迁移。
2.树立学习自信
根据Dorynei(2001b)的研究,缺乏自信的人将艰难的事情视为威胁,他们可能会考虑自己的缺点,而不是寻找解决方案。[26]因此,获得自我认同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的自信心通常在经历定期的成功后获得,学习者应该相信他们能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巧。同时,他人认同、表扬或鼓励也会发挥积极推动作用,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来自于教师和同伴的定期激励,需要教师构建英语学习激励机制来提高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自信心。
3.促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一个人承担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被认为是学习动机生成的前提。在学习过程中,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上比一个等待被教导和帮助的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努力,习得知识更扎实。自主学习源于自律,而自律习惯的养成依靠他律。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习惯于消极的倾听而忽视自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应鼓励学生记下学习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然后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调节自身英语学习能力,构建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组,实现自我评估。运用自我评估让学习者体验学习不足和成就,继而成为独立自主学习者。
4.设定可实现的前景目标
设定可实现的前景目标是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并强化学习动机的一个有效方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目标的丧失和对学习目的的误解会诱使学习者学习动机减退。毋容置疑,如果学习者知道在学习过程中要做什么和如何做,他们就会受到激励,并且更有可能采取正向行动。长期和短期前景目标同样重要。研究表明,短期前景目标更适切艺术类大学生,因为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力普遍较弱,通过反复实现短期目标不断强化学习正动机,有利于长期前景目标的建立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