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探析

2020-01-17 13:29袁桂平
黑龙江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倦怠感教龄职业倦怠

袁桂平

(临沂大学 教育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1 引言

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只是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干预。为保证干预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必须深入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可以归为人口统计学因素、人格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2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统计学因素

2.1 教龄

在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均存在职业倦怠现象[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水平在哪个阶段最高或最低,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工作后5~10年里达到发展高峰,职业倦怠水平较低的有超过20年教龄的幼儿教师[2]。第二,职业倦怠得分较高的有工作不到5年和21年以上的幼儿教师[3]。第三,23年教龄是一个分界线,小于此教龄的教师倦怠水平较高且分布广泛,超过此教龄的教师倦怠水平明显降低[4]。以上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甚至相悖,这可能是受研究对象的影响,不同地域的被试存在较大差异,反映到研究结果上就是结论的不一致。但综合以上所有研究结果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涵盖幼儿教师的各个教龄阶段,这足以引起幼儿园和教育管理者的重视,最近频频出现的幼儿园“虐童事件”与教师职业倦怠中的失去人性化维度不无关系。

2.2 婚姻状况

大量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是否结婚是影响其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已婚幼儿教师与未婚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已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高于未婚幼儿教师[5]。幼儿教师大多为女性,女性幼儿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会对其工作产生干扰。同样,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幼童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会对家庭生活造成干扰。这种家庭与工作的冲突极易使幼儿教师丧失工作热情,产生冷漠态度,从而加重倦怠感。但也有一些研究显示,未婚幼儿教师的去人性化程度高于已婚教师,这说明未婚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一般来说,未婚幼儿教师年龄较小,没有养育孩子的经历,面对幼儿时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此外,幼儿教师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等也与职业倦怠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但多数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人口统计学变量虽然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但其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3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人格因素

从以往经验来看,不同个体在相同或相近工作环境中其职业倦怠程度是有所不同的,这说明职业倦怠也与个体有关,尤其是与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关。研究表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具有A型人格、低自尊或外控型等特征[6]。

3.1 性格特征

幼儿教师的性格特征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紧密,特别是A型人格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具有A型人格的教师通常对自己的期望较高,有较强的事业心,当工作不顺利或受到挫折时更容易感觉到压力,因此也更易产生职业倦怠,这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深受其性格特征影响。因此,预防和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从正确认识自己入手,准确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的发生。

3.2 自尊水平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价值感和接纳的情感体验,是稳定的人格倾向。有研究表明,自尊水平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7],即自尊水平高的教师职业倦怠感会低,反之,自尊水平低的教师其职业倦怠感会高。因此,幼儿教师的自尊水平是影响其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低自尊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是因为他们更易泛化消极反馈信息,从而否定自己,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更易产生职业倦怠。从提高自尊水平方面着手是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方向。

3.3 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与内控型教师相比,外控型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也就是说,教师外控水平越高,其职业倦怠水平越高,反之,教师内控水平越高,其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外控型教师认为决定性的力量不在自己,而在外部,因此,他们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面对事情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这种被动消极的方式易导致职业倦怠感。内控型教师则相信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命运归之于外界因素,此种方式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要指导幼儿教师进行正确归因,强化内归因,使教师相信自己,这对于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4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

4.1 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幼儿教师多为女性,职业要求她们扮演多种角色,不同角色对她们的要求不同,当这些要求不一致甚至矛盾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已有研究表明,这种冲突会对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重要影响[2]。幼儿教师出现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往往意味着不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会承担过多的责任,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容易导致职业倦怠。幼儿教师职责的多元化导致她们既要做保教者、同事,还要做家长合作者,等等,多元职责会引起教育内外角色的冲突,这些冲突已成为诱发她们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可以通过消除幼儿教师的角色冲突,理清职责、义务、权利和目标,以降低她们的职业倦怠水平。

4.2 心理授权

心理授权是个体对自己内心体验或认知体验的综合体。幼儿教师的心理授权即幼儿教师感觉自己有机会、有能力、有信心开展幼儿保教工作,它包括意义感、效能感、决定感和影响力四个维度。研究表明,这四个维度与职业倦怠各维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幼儿教师心理授权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其心理倦怠水平[8]。由于幼儿园僵化、简单的管理,目前普通存在幼儿教师心理授权不足的情况,幼儿教师缺少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决定权。这样的组织环境可能会成为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因此,要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授权,给幼儿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机会,这样有助于降低其职业倦怠。

4.3 专业发展机会

职业倦怠的发生往往与从业者的专业发展机会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缺少个人的专业发展机会对职业倦怠的产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改革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幼儿教师的培训或进修机会却不多,这不利于幼儿教师快速适应新的教育改革,还会给教师带来工作压力,进而诱发职业倦怠。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根据教育改革的

要求来帮助教师进行合理规划,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支持教师学习,从而起到缓解职业倦怠的作用。

5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因素

5.1 工资与物质待遇

与其他社会性行业相比,幼儿教师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低待遇可能诱发幼儿教师的不平衡感。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待遇水平与其职业倦怠之间具有较高的因素关联,这说明工资待遇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重要影响,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和收入水平是缓解其职业倦怠的重要措施之一。

5.2 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简单地照顾看管孩子,陪孩子做做游戏,不需要什么专业素质。由此可见,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尊重和认可不够,这不利于幼儿教师身心的发展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更容易诱发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因此,应积极宣传,让人们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了解幼儿教师劳动的艰辛,营造出理解和尊重幼儿教师的良好风气,以缓解其职业倦怠。

5.3 社会支持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其形成过程中拥有较强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对职业倦怠起到缓解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拥有的社会支持之间负相关显著,即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越少,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9]。若幼儿教师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帮助,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减轻压力,寻求心理平衡点,这样则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家庭、学校、社会应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实际支持,从而降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猜你喜欢
倦怠感教龄职业倦怠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