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现状及路径

2020-01-17 13:29胡晓莹
黑龙江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办大学高水平民办

胡晓莹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郑州 450121)

1 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背景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国家希望在未来建设一批高水平民办大学,引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形成公办高等教育(公立大学)与民办高等教育(私立大学)和谐共存的良好格局,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促使我国从教育大国转向教育强国。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以及高校与外部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民办高校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改变劣势、解除威胁,关键在于高校能否深化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科学定位办学目标,找准现行体制下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助力与阻力因素,把改革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设好高水平民办大学。

2 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现状

研究高水平民办大学,不得不考虑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环境,我国虽然在世界上属高等教育大国,但是,要成为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等因素是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国家教育体制机制的局限性,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阻力因素。因此,在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的道路上,需要系统的分析内外部环境,从政策环境、社会环境、高校自身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2.1 政策环境

改革开放40多年,民办教育经历了萌芽期(1978-1991年)、探索期(1992-1996年)及目前所处的规范期(1997年至今)。2017年《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列出完善扶持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6个方面的内容,着眼提高民办教育质量、促进民办教育健康长远发展;同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专门列出了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扶持政策。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深化简政放权,加大放管服力度,促进高校改革。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不仅是落实国家对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民办大学因其特殊的机构性质,在改革空间上与公立大学相比其自由度要大一些,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国家放管服改革力度与高水平民办大学有一定的适应性,国家的放管服力度理应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放权、有依据的不放权、有目的性的监管,也可以根据民办大学的实际情况,在必要的时间内加大管理力度,而在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时间段内缩小放管服的力度,实行动态调整,切实做好教育改革,而不是随意地放、收,这是“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秉承的基本原则。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是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寻求体制机制与改革之间的规律性,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体现。

与公办高等教育相比,国家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如在招生政策方面,目前国家对民办高校招生有很多的限制,无论是在招生批次上,还是招生规模上,都在公办高校之后,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发展。

2.2 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势头仍然很足,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社会和广大民众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教育的主要矛盾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双一流建设的推进等因素为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市场机制逐渐完备的条件下,政府的作用正在弱化,有些是政府政策所不能左右的,即使政府放开限制,也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市场竞争中政府政策支持的实际作用是有限的,关键在于民办高校要思考如何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使自身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拓宽筹措资金渠道,保障办学资金,吸引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到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中来,提高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尤其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生存空间饱和甚至缩减的情况下,避免因公办高校深化改革取得成效,给民办高校的生存空间造成竞争挤压。

2.3 高校自身的发展

高水平民办大学是为了逐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时,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破解阻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难题、促进民办大学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积极探索,也是在借鉴国际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有效尝试。

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应界定清楚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内涵,高水平民办大学可以从办学性质、办学层次、办学成果来理解。高水平民办大学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层次为普通本科及以上,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发展要按照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在相同类型的民办大学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地方高校(含公立大学)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在国内、国际上处于高水平大学地位;办学成果包括大学理念、大学制度、科研成果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可见,高水平民办大学并不是创立之初就具有高水平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过程,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的时候,也就是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成功的时刻。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是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的核心,坚持行政管理与学术治理分开,形成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治理结构,形成优秀而又有特色的大学理念,处理协调好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大学内部组织之间的关系。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转向高等教育强国,需要一批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支撑,公立大学将不再是一枝独秀,而是同民办大学一起携手共进,形成公立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3 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路径

3.1 依托国家政策支持,保障公办民办同起跑

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同属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造成高等教育政策方面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限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没有将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提上来,尤其在关键环节,如招生规模、录取批次等方面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发展。从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来看,公办高校是双一流建设的主体,没有一所民办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中。民办高校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民办高校完全靠质量吸引生源,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就显得更为迫切,所以,民办高校参照双一流建设的标准办学是完全可行的,这是民办高校承担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责任的体现,国家政策应该保障公办、民办一同起跑。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2018)在“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讲话中谈到: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一定要遵循中国的基本国情,积极探索并改革创新符合中国实际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聚集国内乃至全球符合中国实际的优良资源,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产出世界一流成果,与公立高校一道携手并进,共同支撑起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

3.2 利用自身优势,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判断一所民办大学是不是高水平民办大学,关键看有没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判断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有以下标准:第一,公益性是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前提,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高校谈不上高水平建设。第二,优秀而又有特色的大学理念是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灵魂。大学理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是随着大学的发展积累所沉淀的。一所大学的使命、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传统都凝结在大学理念中。第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是办好民办大学的制度保证,依法治校、依制度管校是健康管理体制的前提,要摒弃家族式的管理体制,进一步保障办学的公益性,形成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良好格局。第四,协调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内部组织之间的关系,使管理健康有序,深化并加大放管服的改革力度,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把应该管好的事情、应该掌控的事情切切实实地落实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分工明确的新型关系,真正实现管、办、评分离,深化高校改革,实现双一流建设,促进均权化,这也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3.3 科学定位办学目标,追求特色化发展

改革是一种探索性试验,虽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性而为。简政放权,并不是全部权力下放,否则容易破坏现有的良好秩序,给长久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取得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方式带来混乱。高水平民办大学同样需要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定位办学目标,选择试点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试点的选择应注重随意性小、科学性强、可行性强等特点。试点的选择应一分为二:第一,以现有普通民办本科院校为依托,选择学科进行试点,加强该学科的建设力度,逐步建设成为高水平学科,进而带动专业群的发展,再选择一个学科进行试点,以此类推,形成良性循环,直至拥有相当数量的高水平学科以后,就可以支撑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称谓;第二,选择新建大学试点,即新创建的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民办大学,这类大学干扰因素少,可以在创立之初对学科建设进行规划、布局,如西湖大学以“小而精,有限学科”为起点,以“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定位。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公布西湖大学成立,从筹建到成立,西湖大学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充分展现出我国推进一流民办大学建设的决心与速度。西湖大学是一所非营利性的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型大学,它是学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以公助民办的形式设立。“高起点、小而精、有限学科”,是西湖大学创立时的定位,他们希望西湖大学“结合中国国情,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办学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在我国建立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3.4 把握国家放管服力度,探索改革的规律

科学的改革方式易于把控人、财、物的投入与回报,有目的的摸索国家放管服力度与高水平民办大学的适应性。第一,选择学科试点的方式,致力于探索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规律性,如学校行政权力与学科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涉及到的职能部门不放权,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院系就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若全部放权,很可能使院系达不到权衡学校利益的高度,还是影响院系、高校的长足发展,因此,有必要探索两者之间的规律;第二,选择新建大学试点的方式,致力于探索学校改革的力度与国家、政府放管服力度之间的规律,如新建大学的创立者、校级领导的任命是否要受制于政府的委派,用于学科发展、学校发展的资金来源是否受政府监管,力度多大较为合适,等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3.5 对接社会需求,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到办学中来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学校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并呼吁职业院校培养大国工匠。

基于目前国家政策条件和现实社会环境,以产教融合为视角,着力研究高水平民办大学对接社会需求机制,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到办学中来,尤其是参与到资金投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关键环节,保障办学经费、保证社会需要人才的质量。促进学科专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的良性发展,避免生存危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总之,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关键在于高校能否深化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科学定位办学目标,找准现行体制机制下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助力与阻力因素,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以改革试点为基础,以改革方式为抓手,以改革效果为核心,把改革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民办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好高水平的民办大学。

猜你喜欢
民办大学高水平民办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我国营利性民办大学的政策过程及未来思考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民办大学国际化教育50强出炉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夺冠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便民办税春风来 简政放权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