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骏
【摘要】 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运用对初中历史学科具有重大的学科意义,以历史教学实践为例,剖析逻辑思维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运用方法,形成系统的逻辑式教学方法,促进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学科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逻辑思维 历史学科 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33-003-01
恩格斯认为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可见“逻辑”在思维中的重要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至关重要。逻辑思维的养成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探究学科内容的高效正确的方法。
一、逻辑思维对于初中历史学科的学科意义
1.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认知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符合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维认识。以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线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和课后复习,尤其有助于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对重点基础知识的整体感知,对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养成大有裨益。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什么、为什么进行、有哪些成就和影响的逻辑教学,更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认知。
2.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整理与思考。仅仅注重单个点的知识性学习,难以将点串成线、线连成面。缺乏建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习惯。另外,不少学生没有掌握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不能将知识点间的联系恰当的运用起来。
逻輯思维式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联系,形成“因果”“作用”推演的思维习惯。
3.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逻辑式教学中,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补充的角色,将解决问题的舞台交给学生。在一步步的抽丝剥茧中,学生的发散性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课中,通过学习,学生将课文中的具体知识点与“文艺复兴”的含义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相联系,有利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4.有利于加强记忆
在逻辑思维的不断培养中,知识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发展认知,有利于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逻辑思维的过程就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过程,反复思考的过程中加强了记忆。
二、逻辑思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艺复兴运动》为例
初中历史教材的很多课题都是以某个事件命名的,例如:《文艺复兴运动》《工业革命》《冷战》等。课文围绕事件展开,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实质、影响等多方面详细介绍。加之史料教学的融入,一节课结束,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一知半解,基础弱一些的学生甚至不懂课题的含义。基于这样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笔者尝试开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式教学模式。
“是什么”即在课堂开篇就给出该事件的含义,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含义中包含时间、地点、意义等简明扼要的事件要素。第一步就让学生对这个事件有整体感知。在新课学习结束后,再把“是什么”作为课堂复习环节的一部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做第二次的整体感知,相较于第一次,学生也有更深入的理解。
“为什么”即进一步学习该事件的背景、内容等要素,进一步加深对该事件前因后果、发展脉络的理解。
“怎么做”即对该事件的影响分析,或是对学生的启发认识。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开篇介绍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方式和影响,接着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位代表人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打破教材的顺序,采用逻辑式教学模式。
课堂开篇抛出“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起,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宣扬人文主义思潮,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的思想解放运动。
从“是什么”入手,抛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兴起于14世纪中叶?为什么起源于意大利?何为人文主义思潮?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教材。
文艺复兴为什么起源于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通过对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的工商业发展的状况,理解14世纪中叶这些城市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从而得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
什么是人文主义?即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为什么要宣扬人文主义呢?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会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是如何宣传“人文主义”的呢?进而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和彼特拉克。这些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们对人文主义的宣传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而得到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结论。感知文艺复兴运动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作用。
三、逻辑思维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运用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逻辑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分析与总结、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和抽象与概括。
第一,分析与总结。分析,即把某个知识点具体成几个利于理解的小部分,例如背景、过程、意义等。总结,即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凝练成核心观点,形成整体概念。分析是总结的基础,总结是分析的升华。
第二,比较与分类。将多种信息进行比较,然后进行同类别的分类。例如大化改新、明治维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进行分类:前三者属于改革,后两者属于革命。
第三,抽象与概括。抽象概括比分析总结的能级要求更高。抽象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厘清本质。概括是在总结的基础上把握本质,结合材料,形成概念。例如分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展的背景、内容、核心思想、影响等,从中提炼出本质,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归纳与演绎。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逻辑的梳理,形成一个体系性结构。
在合适的教学内容中运用逻辑式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思维路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持续性影响。
[ 参 考 文 献 ]
[1]陈小平.初中历史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主线.
[2]朱丽平.基于逻辑思维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