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16 19:50宋小青魏会平董明纲李继红朱登祥尹海峰苏立宁
关键词:遗传学专业知识课程思政

宋小青,魏会平,董明纲,李继红,朱登祥,尹海峰,韩 敏,苏立宁

(1.河北北方学院 基础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1],“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在专业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2]。

一、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医学遗传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现代医学核心学科之一。加强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将“思政育人”与遗传学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完美融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重功能。

现阶段,预测(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个性化(personalized)及参与(participatory)的医学,即4P医学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建成可预测、可预防、个性化及参与型的4P医学,医学遗传学是首推学科[3]。医学遗传学向学生传授遗传病的发病机制、诊疗方法和预防手段等专业知识,督促学生掌握临床遗传学实践技能,并强化“基因型和表现型”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遗传咨询技巧,确保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为“降低出生人口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贡献一己之力。“百学德先行”,医学遗传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学科学精神,并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使“思政”不仅进入课堂,更要深入到学生的头脑和心中,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中,使课堂教学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经过不断探索与创新,其实施方案逐步完善。

(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课程思政”的实施与一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的师资队伍直接相关。授课教师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确保“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常讲常新。

首先,授课教师应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足的短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等时政热点进行深度解析,发掘“思政”要素和医学遗传学专业知识的内在契合点。其次,授课教师应深入到“思政课程”的教学中,并进行教学观摩与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政”育人能力,实现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的长足发展。再次,授课教师对课堂引入的“思政”案例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理”讲透彻,进而让学生信服。要具备将“理”讲透的能力,授课教师就要“敏而好学”,如通过在线医学类“课程思政”示范课、学习强国App以及“课程思政”慕课进行学习,借鉴精髓,弥补不足。此外,授课教师还应通过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确保专业知识与“思政”案例无缝对接。最后,授课教师应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运用案例式、问题式和任务式等教学方法,结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多种师生互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学在学生的参与下真正“活”起来,进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遗传学旨在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在讲授“显带核型与基因定位”时,可引入谈家桢院士的事迹。谈家侦院士在美国博士毕业后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遗传学事业。他于1944年发现的“镶嵌显性现象”至今仍是遗传学教科书中的经典内容。1997年,谈老不顾年事已高,奔走于多地并考查了多家基因研究单位,还给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写信大声疾呼,“再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国基因资源将被掠夺殆尽”。这样感人的科学家事迹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和崇高的家国情怀,也能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最终报效祖国。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是严密的知识体系,需要严谨缜密的思维和理性理智的态度。医学遗传学教学应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与认真严谨的医学科研品质。如在讲授“遗传物质突变”这一知识点时,可引入“切尔贝诺利”核泄漏造成200多万人患上“放射病”的案例,而造成核泄漏的主要原因是电站工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牢记核辐射对人体的严重危害,还能让学生铭记严谨的科研态度的重要性。此外,在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理性质疑精神。例如:国外医学界一直认为“蚕豆病”是“花粉致病”,而杜传书教授在工作早期参加流行病普查时就曾对此有过怀疑。带着这样的质疑,杜教授于1955年开始致力于蚕豆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并于1962年发现葡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是蚕豆病的主要病因,开辟了国内“生化遗传学”研究新领域。在“遗传性代谢缺陷病”教学中讲解以上案例,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敢于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课程思政”融入医学遗传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专业知识讲解中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授课教师在医学遗传学“绪论”部分区别遗传病与流行病时,应引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的事例。87岁高龄的钟院士在新冠疫情爆发的紧急关头奔赴武汉调研,并发出“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的预警,这对国内疫情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钟院士的事迹可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什么是责任担当与医者仁心,进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授课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遗传病家系调查等实践活动,并进行遗传咨询、遗传病预防及优生优育等知识的宣传。在实践中,医学生可亲身感受到遗传病给病患家庭在物质与精神上带来的困扰,认识到遗传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其学习医学遗传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心中有信,方能行远”。

三、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可使“教书育人”真正贯穿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通过对遗传学“思政”案例的学习,授课教师能深刻体会到“人无德不立”的真正含义,逐步摒弃长期以来“重术轻道”的教学理念,使“课程思政”成为自觉的教学理念。同时,随着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深入,授课教师的政治格局得到明显提升,这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在教学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其责任意识,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课堂教学由“灌输”变为“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随之提高。

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仍在探索中。未来将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让“思政”之魂直抵学生心灵,确保医学院校成为培养德医双修“卓越医生”的阵地。

猜你喜欢
遗传学专业知识课程思政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表现遗传学解释女性生育力研究方面重大发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