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东,王 静,付 炜(.青海民族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 西宁 80007;
2.河北经贸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和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1]。2016年3月,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石家庄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石家庄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和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石家庄市的新型养老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截至2015年底,石家庄市60周岁以上老人有16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2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22.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3.39%;农村老年人约12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5.9%。空巢家庭占全市家庭总数的50%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以上。2005—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年均增长4.5%左右,年均递增老年人近8万人。按“9064”养老服务格局测算,全市有180万老人居家养老,12万老年人需要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8万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2]。而在人口老龄化、代际关系转变、家庭照料资源匮乏、养老服务社会化和社会福利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才更契合老年人日渐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为此,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探索石家庄市老年群体的医养结合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不断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
在实际调查前,为获取研究所需数据,需要先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方法以及问卷发放与回收等具体事项,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有效性。
调查对象为石家庄市内五区(长安区、裕华区、新华区、桥西区和桥东区)的已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调查主要采用访谈式和问卷式的调查方法,辅之以观察法。调查前成员进行系统培训,规范行为;调查中为避免被访者拒绝接受问卷调查,事先多抽取一些样本作为预备;调查后对问卷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补充或修正。从调查前、调查中和调查后多方面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以控制调查质量。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调查所得数据,从被调查者社会学特征统计描述、老年群体医养结合意愿的影响因素交叉分析以及老年群体医养结合意愿的Logistic多元选择模型回归分析3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并得出研究结果。
在调查回收的372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的社会学特征统计描述如下(表1)。
表1 被调查者的社会学特征统计描述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意愿受文化程度、子女数量以及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对此进行交叉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1.文化程度
研究团队假设老年人因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其偏好的养老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但是图1显示,尽管文化程度不同,但老年人大多数偏好居家社区养老模式,选择居家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均占50%以上,这表明大多数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由社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和医疗保健等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文化程度无关。但研究团队在参考了大量文献之后认为文化程度会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3],这与实际数据分析结果相偏离。原因在于调查仅在石家庄市进行,样本数据有限,且被调查的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因此得出石家庄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选择与文化程度无关的结论。
图1 不同文化程度对养老方式的选择
2.子女数量
在对子女数量与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进行交叉分析时,发现老年人入住老年机构的原因大多是为了减轻子女负担。从表2中并不能分析出子女数量是否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但在将老年人子女个数与老年人不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模式原因进行比较时发现,只有1个子女的老年人不愿意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最大原因是其费用较其他养老机构高,这部分老年人占比为43.55%;而有2~4个子女和4个以上子女的老年人不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模式养老的最大原因是他们不倾向于机构养老,这部分老年人分别占47.41%和44.07%(表2~3)。由此可见,老年人多半是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而选择机构养老[4]。只有1个子女的老年人大多因为费用高会加重子女负担,所以不愿意选择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而拥有多个子女的老年人则根本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由此可知,子女数量会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
表2 子女数量与选择养老机构的原因
表3 子女数量与不愿意选择养老机构的原因
3.经济收入水平
表4反映的是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与养老方式之间的关系。由表4可知,大部分老年人的月收入处于1001~2000元和2001~3000元区间,共占比73.7%。这部分老年人都更偏爱于社区居家养老,分别占比51.33%和59.63%;其次是家庭养老,分别占比44.25%和27.95%。月收入水平在1000元及以下的老年人则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占比68.97%,其次是社区居家养老,占比24.14%。月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上的老年人有4位,他们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方式,两者各占50%。因此,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与他们倾向选择的养老方式是有直接联系的。石家庄市作为一个物价水平较低的城市,月收入在1001~2000元且有子女为老年人提供其他相关费用时老年人完全可以选择较好的养老方式。老年人月收入水平越高,他们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所占比例就越大。由此可见,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原因之一。
表4 老年人月收入水平与选择养老方式相关分析(人数)
表5 老年人月收入水平与选择养老方式相关分析(百分比)
对调查所获数据进行Logistic多元选择模型回归分析,以期获知老年群体医养结合意愿及影响因素。
1.对当前养老方式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老年人对所住机构的满意程度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即对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水平、食宿条件和每月收费标准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研究显示,这3个影响因素与满意程度的显著水平P均小于0.05(表6),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6 养老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及满意程度分析
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有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水平、养老机构的食宿条件和所在养老机构每月的费用,分析显示,这3种影响因素与养老机构满意度的相关性较高。在显著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将老年人对所住机构的满意程度与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水平、食宿条件和每月收费标准进行对应分析,发现食宿条件对调查对象的养老机构满意度影响因素占比最高,为53.3%;其次是医疗护理水平,占比为39.1%;最后为收费水平,占比为27.6%(表7)。
表7 影响对当前养老方式因素的相关系数
2.老年人医养结合意愿的Logistic多元选择模型回归分析
以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意愿为因变量,将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量、月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合计纳入Logistic单因素回归模型,发现年龄、子女数量、月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再经Logistic多元选择模型回归分析,发现月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具有统计学意义(表8)。由引可知,影响石家庄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
表8 老人医养结合意愿的Logistic多元选择模型回归分析
对所获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关于老年群体医养结合意愿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1.老年群体医养结合养老意愿情况
现阶段中国医养结合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研究多以理论和对策等为主[5],从老年人本身的养老意愿为出发点的调查研究较少。该文立足于石家庄市老年群体的医养结合意愿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根据老年人实际养老意愿来完善和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对晚年美好生活的需要。研究结果显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老年人占76.9%,大部分老年人对该养老模式持肯定态度。
2.老年群体医养结合养老意愿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子女数量和经济收入水平可能影响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方式的意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整体文化水平提升,受社会大环境以及亲朋好友的影响,加之子女数量较多以及经济收入中等等因素,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方式养老。石家庄市老年人在其特有的经济和文化等背景下对家庭与子女的依赖性仍旧很强,在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时仅考虑医疗护理、养老服务和收费水平是不够的[6]。另外,针对石家庄市老年人的现有收入水平,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收费在1001~2000元最为合理。在建立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时应该着重对食宿条件的建设,其次是医疗护理水平,收费水平虽然在3个影响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小,但仍是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原因。另外,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使石家庄市更适合建立医疗护理进社区和家庭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从实际调查来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能得到大部分老年人的支持,但其在发展中仍然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为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化发展,应作好如下工作。
目前,由于缺乏医疗资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运营、管理、责任认定和基金发放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从法律层面解决好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引入医疗机构,明确模式运行的责任主体并加强引导。本着安全、可流动以及保值增值的原则,为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科学制定基金发放、筹集和运行制度等。
政府应加大财政补贴,完善社区基础养老和医疗设施建设。对积极推行医养结合的医院、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和民办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对发展养老产业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如老年人对血糖仪和血压计等医疗器械有巨大的需求,政府应积极鼓励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并给予资金及技术等支持。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他们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优质医疗器械的供给不仅有助于促进老年产业及市场的专业化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企业品牌化发展[7]。要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使“医养结合”政策在石家庄市“落地生根”。
从数据分析可知,当前的“医养结合”模式缺乏大量的医学专业人才。目前,石家庄市主要由河北医科大学承担培养具有医学知识的人才的任务,人才供需不均衡,针对老年群体的人才供给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培养一批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人才是“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前提之一[8]。一方面,依靠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机构及岗前培训机构等来培养和输出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市场的积极性,政府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如对提供人才的机构按照人数给予相应补助。
信息化时代,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政策宣传,增强人民群众对该养老模式的认同感。积极拓展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渠道,如在学习强国、国务院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和快手等手机App上进行宣传,让人们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了解该政策。结合石家庄市养老的特点和观念,积极开展“医养结合”进社区和进家庭的试点工作,在试点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政策,为早日推广“医养结合”模式提供政策支持。
任何一项新的政策出台时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但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必然要求其突破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医养结合政策顺应传统文化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老年人的健康,社区医生会与家庭签订协议,定期为家庭中的老年人进行体检,使小病快速处理,大病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医养结合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不会因老年人蜂拥入住养老院而导致医疗资源紧张。受传统的养老观念和给子女增添负担的担忧,同时根据“医养结合”模式的优点,“医养结合”进社区和进家庭将成为最适合石家庄市老年人养老的方式。它既可以维护“家”的传统观念,使老人充分得到子女的关怀,又不给子女带来过多的负担,在照顾老人情感寄托的同时又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养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