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亚鹏 赵玉群
脱疽是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由于该病发生在四肢末端,供血不足,伤口愈合缓慢,疼痛剧烈难忍。因此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伤口愈合为本病治疗的重点。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伤口肉芽生长期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前提下,生肌玉红膏能够对闭塞性脉管炎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经过研究证实该药物治疗效果确切[1],本研究探讨生肌玉红膏促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患者伤口愈合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山西益康脉管炎医院2018-01 至2019-01 收治的80 例脱疽患者,按照伤口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治疗组均为男性,年龄18~50 岁,平均(36.8±2.1)岁;创面直径,4 例<2 cm,28 例2~5 cm,8 例>5 cm。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9~ 50 岁,平均(37.2±2.3)岁;创面直径,4 例<2 cm,31 例2~5 cm,5 例>5 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年龄20~40 岁。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住院前3 个月,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或者精神类疾病患者;患有出血性疾病或者凝血障碍的患者;无法配合治疗,无法配合医护人员患者。
均依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患者多为20~40 岁男性;(2)临床表现出肢体发凉、麻木、淤血等慢性肢体性缺血型特征,患者发病区域多多为下肢,上肢的发病率机率相对较少;(3)患者中出现游走性血栓患者的比例较高,占50%;(4)根据相关医疗检测证明,患者体内出现肢体动脉内径变窄或者闭塞等情况,导致患者肢体产生病变;(5)患者均有吸烟经历;(6)发病过程中,患者体内IgG、IgA 等指标明显增多,血液内T 细胞功能下降,内分泌系统发生异常;(7)动脉造影可以发现患者病变部位发生在患者远动脉端,动脉出现内径变窄或者闭塞的情况,但患者近心端动脉较为正常,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3]:(1)肢体明显发凉、怕冷、麻木;(2)间歇性跛行较重;(3)肢端皮色苍白、冰凉、遇冷则重;(4)肢端持续性固定性疼痛,夜间尤甚;(5)肢端营养障碍而有皮肤干燥、脱屑、光薄无泽,趾甲增厚、变形、生长不良;汗毛稀少,或肌肉萎缩;(6)中、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7)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象沉迟或弦细。
Ⅰ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肢体缺血,肢体发凉、麻木、淤血,身体抗寒能力降低;Ⅱ期:患者肢体缺血的症状逐步加重,出现皮肤粗糙、肌肉萎缩、肢体酸疼等临床症状;Ⅲ期:患者除了继续表现出肢体慢性缺血之外,肢体局部发生溃烂,依据溃烂的发生面积及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级,患者坏死的部位主要集中手指;2 级,患者坏死部位的范围逐步扩大,严重程度明显增加;3 级,坏死(坏疽)扩延至踝(腕)关节以上。
创面处理方法:两组均先用0.5%碘伏消毒坏死组织和分泌物较多的创面,再用0.5%碘伏消毒外周皮肤,再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棉球擦拭去创面分泌物,剪去坏死组织,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的伤口处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静点前列地尔及纤溶酶,具体方法为前列地尔100μg 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1 次/天,纤溶酶100 u 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1 次/天,15 天为1 疗程。休息3 天后,再继续1 疗程,共两个疗程。治疗组患者伤口处理,给予生肌玉红膏及生肌玉红膏纱条创面外敷,在用医用敷料包扎固定,隔日1 次,至伤口愈合。对照组患者伤口处理,给予京万红软膏及凡士林油纱条创面外敷,在用医用敷料包扎固定,隔日1 次,至伤口愈合。
创面愈合时间以创面愈合为指标,从入院第一天起,统计创面完全愈合所需的时问,统计不同时间(7 d、14 d、21 d、30 d、>30 d)内创面愈合例数。观察生肌玉红膏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溃疡患者疼痛、酸胀、皮温、皮色、间歇性跛行、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等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研究需要,对患者在使用生肌玉红膏后,患者创伤面、肉芽、红肿情况进行持续性监测。
显效:患者创伤面得到明显好转,愈合度较高,经长时间观察,并未发生二次溃烂;有效:创伤面周围的皮肤向内生长,肉芽红润;无效:患者用药后,肉芽量较少,创伤面愈合不明显。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4.15±8.17)d 低于对照组患者(18.95±9.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6,P<0.017)。
30 d 治疗组患者愈合38 例高于对照组患者35 例,不同时间两组患者创面愈合例数见表1,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创面愈合例数分布
脱疽是一种以肢体动脉为主的炎性、节段性、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致残率很高[4]。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病,农村发病较多,在农村是最常见的末梢动脉闭塞性疾病之一,而且误诊误治率高。由于该病病程长、痛苦大、致残率高,故有“第二癌症”之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虽然,在当今飞速发展的血管外科有导管取栓术,搭桥术等,但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远期效果均不理想。脱疽的动脉闭塞多在肢体远端,侧支血管建立困难,血液流出道满意者少,血管重建手术指征不多,而且常有周期性恶化的特点,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5]。
而中医药治疗该病有明显的优势及其良好的疗效,可以明显的缩短疗程,降低截肢率。根据这一目我院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传统生肌玉红膏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具有抗炎、消肿、提高免疫、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并将该经验方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祖国医学“脉痹”“脱疽”范畴。本病因感受寒湿,寒邪客于静脉,寒凝血瘀,气血不行,壅遏不通;或因情志内伤,饮食失节,虚损劳伤以脏腑功能失调,心阳不足,心血耗伤,血脉运行不畅;肾水亏损,不能制火,毒聚肢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本病病位主要在血脉,理机制主要是气血凝滞,血脉阻塞,气血不行,肢端失于濡养,而遂发病。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多有“血瘀证”的表现:患者肢体出现持续性疼痛,皮肤性状发生变化,呈现出暗红色或者青紫色[7]。血瘀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正是基于这种认知,在临床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的过程中,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其中,据此制定了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生肌玉红膏 ”功能活血化瘀,生肌止痛。该方具有提高局部免疫力,抗炎、改善创面内环境、调控细胞因子等功效,从而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溃疡创面肉芽生长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8]。
在中医理论下,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机能与系统之中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局部发生病变势必对整体产生影响,而整体影响对局部产生了一定作用。基于这种认知,在进行脉管炎疾病日常诊疗过程中,要求从整体层面出发,做好局部护理以及整体分析工作。脱疽患者在临床中市场表现出血管炎性、肢体痉挛等病症,动脉血管出现直径变小或闭塞情况,影响了整个肢体血液循环,因此导致肢体发生溃烂。基于这种病理特性,在实际诊疗过程中,需要做好必要的伤口清理工作,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出发,做好治疗方案的优化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促进伤口的愈合[9]。当患者肢体溃烂程度逐步加深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高烧等病理反应,在此时,如果没有及时准确地查明病因,进行必要的治疗,极有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在实际治疗环节,需要率先明确发病位置,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坏死素质,并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使用药物对其患者进行治疗[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d 治疗组患者愈合38 例高于对照组患者35 例,不同时间两组患者创面愈合例数见表1,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中医外科作为一个综合性治疗体系,在治疗过程中,将局部病症与整体机能结合起来,因此在进行脉管炎诊疗过程中,将局部消炎与整体功能性改善作为重点,在开展诊疗的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生肌玉红膏对发病部位进行治疗,并且临床效果较好,可以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