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物联合介入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0-01-15 03:40曹晓亮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消化道

曹晓亮 房 芳

1 保定市第一医院介入医学科,河北 保定 071000

2 安国市医院妇科,河北 安国 071200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及时诊治可引起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当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消化道出血介入栓塞治疗出现解决这一难题[2]。介入栓塞治疗为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安全有效的途径[1]。本研究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2016 年3 月至2018 年12月85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止血药物治疗42 例,研究组给予止血药物联合介入栓塞治疗43 例。对照组男性29 例,女性13 例,年龄21~73岁,平均(45.89±2.28)岁;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28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4 例。研究组男性30 例,女性13 例,年龄21~74 岁,平均(45.79±2.88)岁。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28 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止血药物治疗,先给予奥曲肽0.1 mg 缓慢静脉注射,之后给予30 μg/h 奥曲肽及30 mg 的兰索拉唑静脉滴注,无明显出血的情况下可停用药物。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栓塞治疗,局部麻醉,实施Seldinger 技术经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并实施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及腹腔干、肝总动脉造影对出血部位进行判断,实施超选择性插管,必要时微导管进一步进行超选择性插管来栓塞出血血管用合适尺寸的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材料进行栓塞,缓慢注入,栓塞出血动脉,栓塞完毕之后将导管退出到动脉主干,造影显示栓塞部位远端不再显影后拔管,实施压迫、止血和加压包扎,术后制动8 h 和卧床2 h。

1.3 观察及判定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消化道出血的平均时间和出血性休克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监测值。

两组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2]:显效,出血24 h 内停止,黑便和呕血均消失,血红蛋白正常;有效,出血48 h 内停止,黑便和呕血基本消失,血红蛋白有所回升;无效,达不到上述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当单元格理论频数小于5 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101,P=0.036);研究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监测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监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监测值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表2)。

2.3 消化道平均出血时间和出血性休克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消化道出血时间(15.11±2.31)h 优于对照组(25.11±1.13)h;研究组出血性休克发生率2.33%(1/43)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对患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治疗方面,止血药物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病情,但针对性较弱,效果欠佳。而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介入栓塞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装置DSA 引导下将介入导管直接插入出血动脉进行栓塞的治疗,可堵塞出血的血管,并可以快速彻底改善病情,达到快速止血和减少后续并发症的目的,具有微创,速度快,安全,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药物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胃肠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大多数患者的出血原因在初诊时无法确定,出血部位的判断较为困难,这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主要问题[3-4]。胃肠道出血的病因、位置诊断和治疗选择对于胃肠病内科学、影像学和普通外科手术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介入栓塞治疗时,选择性血管造影不仅大大提高了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而且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急诊血管造影中明确诊断出血部位,及时栓塞治疗目标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5-8]。对于不能通过内镜止血和内科保守治疗来控制的胃肠道出血,介入栓塞是首选治疗方法。与手术相比,介入栓塞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等优点[9-11]。

表1 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监测值比较(x±s)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红蛋白监测值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消化道出血时间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血性休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止血药物联合介入栓塞治疗措施效果好,可改善症状和生命体征,恢复血红蛋白稳定,减少出血性休克等发生率。

猜你喜欢
出血性休克消化道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