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
学困生在教育词典中的含义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一般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行为习惯差、不能自制、意志薄弱、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容易产生厌学情趣,过去叫做差生,现在称之为学困生。
学困生的转化是班级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但也应该是班级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学困生的形成有诸多因素,既有基础差、智力弱、性格孤僻的内因存在,又有社会、学校、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外因影响,如果不及时转化这些学困生,势必会给班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要想尽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转化这些学困生,在生活上多关爱,在思想上多引导,在学习上多指导、多鼓励、细管理,力争促进学困生在思想上和学习上尽快转化。下面,我就接任班主任后,我班出现的一些案例及案例反思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案例一:
学生李志海头脑聪明,学习成绩不算差,但玩心极重,性格倔强,自尊心强,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自暴自弃。缺乏上进之心,曾多次与任课老师争执,任课老师对他颇有看法,为此,老师没少做他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在任课老师眼里,志海是一个难以调教的孩子。
反思:
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长远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孩子身上的一切优点、缺点,用自身的阳光去放大孩子的优点,消融孩子的缺点,自己心里有了阳光,才可能与学生进行心心相印的交流。不要对其要求太高,一个学生,即使再差,也决不是一无是处,朽木难雕,他总有闪光点,如果抓住这一点,培养他的自信心,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多次提到“沟通和走进学生心理”的话语,其实,有些沟通如果太生硬、太拘谨、太严肃的话,这种沟通只会污染学校的情绪氛围,漠视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对老师的付出,不能从中感受到关爱和善意,学生的解释,也只能是加深教师的误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学困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学能手,更应是一个教育艺术家,只有真正做到让心灵和心灵自自然然地对话,学困生的转化还有困难吗?
案例二:
课堂上有美的节奏,也有不和谐的旋律。我担任六年级班主任的下学期,一位学生在上英语课的时候,悄悄地在书桌下看起了《死海之谜》这本书,正看得入迷的时候,突然,发现英语老师站在了他的身边,面对老师严厉的目光,只好用乞求的眼神看着老师,希望得到宽恕,但英语老师一句声色俱厉的“赶紧拿出来”的强硬话语,打破了他的最后一丝希望。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位女生尴尬地被夺走了书,事后,我从其日记里了解到夺书事件让她的自尊心受挫,她恨透了那位老师。无独为偶,夺书事件的第二个星期二。在我执教的语文课堂里,发生了惊人相似的的一幕。一天上语文课时,张允同学把头埋在课桌底下,我不晓得他在干什么,轻轻走到其身边,原来在看一本《读者》,看到我,他先是吃了一惊,然后悄悄地告诉我:“老师,请不要声张,”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愧疚和期盼,我会心地一笑,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事后,他在日记里写到,“老师我感谢你,感谢你的宽容和善解人意”。
反思: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莫说在课堂上看课外书,就是折飞机、画画的事情也不罕见,作为教师,面对这些事,切不可怒发冲冠,要用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教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首先要尊重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善待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在这种情感激励下,学生就会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的生活潜能便能得到开发,个性便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多听听孩子的呼声,从学生的情感、兴趣出发,不能以自己的情感强加于学生,教会学生对人宽容是教给学生做人的一种美德,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则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艺术,情感是灵性的主旋律,有了情感,才能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作为教师,应该俯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的心灵之音,重视他们的喜弄哀乐,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与学生为善,灵活处理课堂事件,别把简单事情搞复杂,尊重、宽容学生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学生不是无情物,老师要做有情人。
案例三
课堂上总有这样的现象,小军和小田两个同学由于性格内向,胆小而不敢发言,羞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尤其是一上讲台面向大众,就不知所措,心跳加快,小脸通红,说话打结。长此以往,他们对当众讲话产生恐惧心理,习惯于在课堂上蜷曲一隅,做忠实的观众,有什么想法总是闷在心里,这样的学生往往容易被边缘化,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反思:
学生羞于当众讲话,主要来自心理素质差。并非不能为,而是不敢为,害怕大家目光的关注。这就需要老师克服焦躁的情绪,用宽容的心态,等待花开的心结,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口吻,幽默的话语,慈爱的笑容,创设人性化的课堂气氛,对于那些腼腆的学生,教师经常走近他们,以近距离交往的方式让学生放松身心,甩掉思想包袱,从而敢于表达。首先,性格內向、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很少主动举手,即使被老师点名回答,亦是声音细若蚊蝇,这时,老师的激励、引导往往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学生尘封的心扉,老师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声亲切的“你来试试,好吗?”,一句恳切的“不要放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这些都能够鼓动学生跃跃欲试,尝试探索未涉足的领域。其次,性格内向的学生思维往往比性格活跃的学生“慢半拍”,因而,教师不能奢求他们演绎的精彩,要有意识地布置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准备,避免一时大脑中因难为无米之炊而发蒙,最后,老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学生目前的拘谨,以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一定会在不断的表达历练中一步步蹒跚前行,教师要让学生多做准备活动,上课伊始,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崭露头角,可以先让学生在座位上对表达的内容静思默想,梳理思路,先热身,再练胆。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不辱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才能使这些学海搁浅之舟,扬帆起航。